罗墩良渚文化遗址拾影

鱼米乡的天空

<p class="ql-block">  昨天上午慕名寻访位于练塘建造于上世纪文革时期的红砖拱桥~红星桥,不遇,估计已拆除?误打误撞竟然来到了良渚路并见到了良渚遗址公交站,既来之则安之,走起。</p> <p class="ql-block">  建造于2013年的农桥,取名“良渚桥”。</p> <p class="ql-block">  罗墩村朱巷“千村美居”宣传栏:</p><p class="ql-block"> 朱巷位于尚湖镇练塘,地处罗墩村北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良渚文化发源地及遗址所在地,农户约有65户……为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提升村庄自然风貌,经过“千村美居”优化提升后,朱巷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村民获得感和满足感得到进一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  罗墩良渚文化遗址,来时大门紧闭,只能在外围走马观花看了个寂寞。</p> <p class="ql-block">  透过栅栏看到里面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该遗址是一座高出地面约4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的土墩,俗称假山。明弘治桑瑜《常熟县志》载∶“罗墩在尚湖南4里,高2丈,周50步,旧传为罗丞相墓,事无考。”1993年3月,一村民在上面挖到一把石斧,后被常熟市博物馆获得并经实地考古,确证为一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即于当年4月和1994年10月,两次由市文管会、市博物馆与苏州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顶部残存2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距今约5250年的古墓葬14座。人骨架4具,还有以玉器为主的随葬品多达250件。</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出土的双龙环形玉饰,构思异常巧妙,形象生动传神,是良渚玉器中的瑰宝,也是迄今发现时间最早的良渚时期龙的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此珍稀宝贝被喻为“良渚第一龙”,现收藏于常熟博物馆成镇馆之宝,罗墩村因此更是名声鹊起 。</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罗墩桥成了自然村落的宅基名称</p> <p class="ql-block">  据桥堍一村民介绍此桥以前是座建造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板桥,成危桥后重新翻建成现在的水泥拱桥,我看其建筑风格应该重建于文革时期。</p> <p class="ql-block">  良渚文化遗址旁的罗墩庵</p> <p class="ql-block">  周边农家新宅豪华而气派</p> <p class="ql-block">  这栋二层楼老宅估计建造于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  这座人去楼空的低矮平房,青砖黑瓦,建造年代就久远了。</p> <p class="ql-block">  门口两侧对称的“忠”字图案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罗墩桥16号,一座房龄超过百年的老宅,主人是位年有八旬的老好婆,纯朴而善良的她把我当成了下乡采访的记者,跟我聊天并配合我进宅拍摄。跨入老宅仿佛时光倒流走进了那些年。</p> <p class="ql-block">  门口侧屋檐下的“忠”字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中厅墙上的毛主席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  儿子当过解放军,“光荣人家”是全家人的骄傲,旁边相框里放满了家庭成员的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  农家土灶,墙上挂满了农具。</p> <p class="ql-block">  老人家的卧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