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草原,(附歌)

傅 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小爱唱歌,歌的世界,浩若繁星。说不清最爱哪一首,一个时段有一个时段的最爱,那么多好听的歌,不忍说哪一首是我的最爱。非要说出最喜欢的,就分成几类吧,其中就有蒙古民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到的第一首蒙古歌曲应该是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里的插曲。“天上闪烁的星星多,没有我们公社的羊儿多……”配以蓝天、白云、草场、蜿蜒清澈的河流,还有骏马、羊群和散落在草原上蒙古包的画面,构成了儿时对那片不知有多遥远的土地的第一印象(那时还不知有《草原之夜》、《敖包相会》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直喜欢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赞歌》。前些日子,一位朋友给我发了一个由青年蒙古歌手傲日其愣演唱这首歌的视频帖子。编导对这首歌前半段蒙古长调部分做了比较大的拓展,充分发挥长调的抒情性,把这首歌推向新的境界。伴随着歌声,我头皮发麻,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很长时间都没有过这样的听歌感受了。“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伟大的人民奋发图强,赞美中华的崛起和兴旺。”最后,歌曲又在一段长调悠长的咏叹中结束。听完这首歌的那一刻让我感悟到,只有真正的蒙古族歌者才能准确、完美地把蒙古大草原辽阔、纯净、苍茫、悠远的意境和蒙古人深沉、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它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啊,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一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给歌者、听者的心灵都带来震颤。词作者是台湾蒙古族诗人席慕容。她生在重庆,长在台湾,第一次亲临蒙古大草原已年近半百。能写出如此催人泪下的诗句,我想,她的心,她浑身流淌的蒙古人的血早与父亲、母亲,与那片大草原水乳交融成一个整体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是草原蒙古人生活的一部分,而马头琴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她总是和蒙古民歌如影随形,是蒙古民歌的歌之魂。她分担这个民族的忧愁,分享这个民族的快乐。当歌声无法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就和马头琴交流,用马头琴倾诉。在蒙古民歌里,有许多歌曲都和马头琴息息相关。《马头琴的忧伤》也许能让我们对蒙古人、对那片大草原有更深刻的了解。“一眼青山,一座高原,一群迁徙的牛羊,一幅唯美的画卷。一湾碧水,一片草原,一望无际的腾格里,一片撕心的呼唤。马头琴的忧伤,为什么天不再蓝,只剩孤单的鸿雁飞向天之南。马头琴的忧伤,为什么花不再艳,只有寂寞的额吉,泪流满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首《蓝色的蒙古高原》给我的触动太深,歌词太美了。蓝色,为歌定了调,有几分忧郁,更充满了希望。“望不尽连绵的山川,蒙古包象飞落的大雁。勒勒车赶着太阳游荡在天边,敖包美丽的神话守护着草原。啊!我蓝色的蒙古高原,你给了我希望,从远古走到今天。你就像不灭的信念,把我的爱献给你,把我的祝福留给你,祝福留给你。”我是含泪听德德玛唱完这首歌的。蒙古人对草原,对故土是那么的一往情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策划了一个《经典咏流传》的系列演唱会,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敕勒歌》。艺术家在这首源自我国南北朝古老歌谣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让丰饶、瑰丽、深邃的大草原,又多了几份神秘、柔情和浪漫。“心随天地走,意被牛羊牵。大漠的孤烟,拥抱落日圆。在天的尽头,与月亮聊天。篝火映着脸,醉了套马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理了一下在全民K歌里唱过的歌,有四十多首是蒙古民歌,自己都有点儿吃惊。再仔细聆听,就觉得那些歌的旋律深处都天然带有几分总也挥之不去的怅然和忧伤。这,也许能从蒙古人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历史中发现一些线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去,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漂泊不定。有许多文学和摄影作品把蒙古大草原做了太多的诗意描述,殊不知,那也正是她的荒凉、寂寞所在。长期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与寂寥和孤独相伴,铸就了草原民族骠悍、骁勇、坚韧,也造就了他们的多愁善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遥想当年,成吉思汗挥师西征,开疆拓土,横跨亚欧;忽必烈又率军南下,金戈铁马,逐鹿中原。他们,早已是蒙古人心中的神。然而,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几个世纪以后,那些让他们自豪、荣耀的辉煌都已成回忆,他们从草原出发,最终又回到那片土地,心中怎能没有万分的感慨,感伤?蒙古人也只能用饱含悲怆的歌声与慨叹去缅怀先祖,寄托他们久远的思绪和伤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蒙古民歌当中,有一种独有的歌唱形式,呼麦。它是特殊的喉音、双音唱法。那低回、凝重的声音仿佛来自民族的记忆深处,它穿越草原,穿越时空,是向历史发出的召唤,那声音的后面满是苍凉,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许多汉族词曲作家把对蒙古大草原的热爱,化作一片深情,谱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蒙古民歌,成为我们民族音乐的经典。听,由韩冷作词,张立中作曲的《草原恋》正从广袤的草原向我们走来——草原啊草原,我可爱的家乡。马背呀马背,生命的揺篮。你用圣洁的乳汁把我哺育,你用深沉的歌声为我催眠。那朝霞般的篝火,给我无限的温暖。那白云似的绒毛,为我抵挡多少风寒。无论我走到哪里,总听得见马头琴在歌唱。无论我离开你多远,总闻得到奶茶的香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朋友,去过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吗?把您的游记与美友们分享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翻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span class="ql-cursor"></span>戴上耳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