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辉煌,—— 浅游法门寺

旷野流星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佛教圣地,不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瞻仰。自东汉时期始建,法门寺历经隋朝的兴起,唐朝的鼎盛,现因地宫宝藏及安置释迦牟尼佛的舍利而名扬四海,成为无数佛教徒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但其经历曲折,命途多舛,有太多的巧合和故事缠绵交织,下面会逐步展开。</p><p class="ql-block"> 这是2009年新修建完成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文化景区,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耗资50个亿,在2006年以后修建的文化景区大门,礼佛大道和合十舍利塔。另一个就是在法门寺旧址上恢复的法门寺和法门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进法门寺文化景区大门后,不远处有收费电瓶车可送你通过礼佛大道,直接到达合十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两侧林荫中设有大型佛陀圣迹系列雕塑和法界源流系列雕塑。这条道是通往合十舍利塔的朝圣之道,佛教文化氛围浓厚。</p> <p class="ql-block">  合十舍利塔造型独特,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上部呈双手合十状,塔高148米,寓意佛指舍利举世不二,法门寺为不二法门,舍利塔世界一流。48为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p><p class="ql-block"> 礼佛大道、塔前广场和塔内空间都非常宽阔,这是考虑到举行大型集会和法会的需求,当初的预想也可以理解。</p><p class="ql-block">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真身舍利只在每月初一、十五以及每周六日展出,出行参观计划,一定要留意时间。</p> <p class="ql-block">  进入合十舍利塔,首先看到的是两侧威武雄壮的“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四大天王”,高大、多彩、威武。</p><p class="ql-block"> 与大多数寺院略有不同的是,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不是伞而是宝塔。</p> <p class="ql-block">  弥勒佛笑口常开。</p> <p class="ql-block">  韦陀菩萨剑眉倒竖,警惕的护佑寺院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珍贵的,在当今世界独一无二佛指舍利就存放在释迦牟尼佛像前的金塔里。</p> <p class="ql-block">  出合十舍利塔,再次来到礼佛大道上。继续坐电瓶车去法门寺旧址。</p> <p class="ql-block">  到了去法门寺旧址的路口下车,还要步行一小段距离,这里一边是店铺一边是壁画。</p> <p class="ql-block">  看到法门寺遗址这块牌子了。</p> <p class="ql-block">  先进法门寺,大门上“法门寺”三个大字的牌匾。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写。</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大门背面有三个牌匾,都来历不凡。</p><p class="ql-block"> 中间“护国大圣真身道场”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题写。</p> <p class="ql-block">  右边“光大法门”匾额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题写。</p> <p class="ql-block">  左边 “法门龙象”匾额为第十一世班禅题写。</p> <p class="ql-block">  第一重大殿为“普光明殿”。</p> <p class="ql-block">  普光明殿后面就是法门寺塔,又称“真身宝塔”,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见证了法门寺的辉煌历程。它初建时名为阿育王塔,唐贞观年间被改建为四级木塔,但因地震而倒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扶风县的佛教徒们为重建真身宝塔筹集资金,历经30年的艰苦努力,终将木塔改建为八棱十三层的砖塔。这座砖塔高达47米,每层都有出檐斗拱,工艺精湛,纹饰华丽,展现出极高的建筑艺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历史上多次地震影响,1981年8月24日,真身宝塔在连绵的阴雨中崩塌,仅留下半个塔面危立在残台破砖之上,令人痛惜不已。幸运的是,1987年国家拨款重建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石函封闭的地宫。这次发现不仅揭开了法门寺塔基内佛祖舍利的秘密,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深藏千年之久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波及到了扶风,法门寺塔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至1981年9月时,塔顶已自行跌落,只残余半个塔身孤零零地危立于残破砖石台基之上。</p> <p class="ql-block">  如今看到的法门寺塔,实际是1987年以后仿唐式建筑风格所重建的,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式样修建,砖塔也改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p> <p class="ql-block">  真身宝塔后面就是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法门寺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式,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装饰精美,气势庄重肃穆。</p> <p class="ql-block">  出法门寺大门,进入旁边的法门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博物馆除了地宫展厅外(暂未开放),主要还有《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三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博物馆布展总的主题——《宁静的辉煌》,非常贴切。</p><p class="ql-block"> 我也把这个主题,设为本美篇的标题。</p> <p class="ql-block">明·铜塔刹</p><p class="ql-block"> 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坍塌时坠落。塔刹底座由八块铁铸护栏组成,刹顶为铜铸葫户形,上有铭文“大明万历三十七年造”,为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修建时间的考证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北周·佛教造像碑</p> <p class="ql-block">唐·石龙头</p><p class="ql-block"> 1987年出土于法门寺塔基填土层,汉白玉质,为唐代法门寺“璩琳宫二十四院”建筑装饰构件。</p> <p class="ql-block">唐·法门寺住持《惠恭禅师大德之碑》(残碑)</p> <p class="ql-block">  唐·迦叶石造像</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地宫进口(临摹品)</p> <p class="ql-block">  地宫打开时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后室发现一个八重宝函,大函套小函,总共八个,每一个都极为精美,由于第一重为檀木制已经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现在只能看到七重。</p> <p class="ql-block">  非常精美的宝盒。</p> <p class="ql-block">  第八重是一个金宝塔,在里面非常惊喜的发现了第一枚佛指舍利,经过初步鉴定,这是一枚玉制佛指舍利!</p> <p class="ql-block">  在地宫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中,发现一个盝顶铁函。</p> <p class="ql-block"> 小心翼翼的打开铁函,里面躺着一个极为精美的迷你棺材:鎏金双凤宝盖纹银棺,里面是第二枚玉制佛指舍利。</p> <p class="ql-block">  又经过反复寻找,在后室秘洞内发现一个藏着的密龛,打开外面裹着的层层丝绸,里面是一个铁函!</p><p class="ql-block"> 一层层打开……</p> <p class="ql-block">  锈迹斑斑的铁盒(原件已损,这是仿制件)</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这个朴素无华的白玉棺里,被奉为“万世不朽圣骨”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终于被发现!</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阿育王塔</p><p class="ql-block"> 在地宫前室发现,高78.5厘米。塔身四面,每一面侍立两位形态各异的菩萨,菩萨们或持香花、或持宝珠。</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浮屠</p><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塔内藏着一座更为精美的鎏金铜浮屠,高53.5厘米,铜浮屠四面各设门两扇,正门外置金刚力士一对。这座鎏金铜浮屠,已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国宝中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  后在清理铜浮屠内时,发现还有第三层,里面居然放着一个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p><p class="ql-block"> 银棺里面惊喜的发现了第四枚佛指舍利(有专家鉴定,这枚为骨质)。</p><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地宫共发现四枚佛骨,最后经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副会长周绍良先生法眼鉴定,认为第三枚为灵骨,即佛的真身,其余三枚俱为影骨,是防止类似武宗灭佛事件再次发生而使真身被毁的保护性措施。朴老还赋诗曰:“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因此,四枚均是僧众的膜拜对象。</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全世界供奉佛指骨舍利的地方仅有4处分别为:泗州普光寺,代州五台山,终南五台寺,扶风法门寺。其余三枚均被损毁,法门寺佛指舍利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枚佛指舍利。</p> <p class="ql-block">唐·彩绘石雕持斧天王</p><p class="ql-block"> 北方多闻天王</p> <p class="ql-block">唐·彩绘石雕持剑天王</p><p class="ql-block"> 西方广目天王</p> <p class="ql-block">唐·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p><p class="ql-block"> 系唐懿宗皇帝为迎送佛骨舍利而敬造,为佛教世界最高权威的象征。锡杖长196厘米,重2390克。整体造型精美,金碧辉煌,古今罕有其匹,堪称佛门奇宝,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锡杖之王。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唐·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p> <p class="ql-block">唐·鎏金银龟盒(复制品,原件外展)</p><p class="ql-block"> 以龟背为盖,腹部燃放香料,香气由龟的口鼻部散逸。龟在古代常被称为神龟、灵龟,有长寿、吉祥寓意。</p><p class="ql-block"> 钣金成型,盒龟状,龟昂首,曲尾,四足内缩,以甲背作盖,内焊椭圆形子口架,尾与龟腹焊接,各部位纹饰与龟体相近。通体錾刻纹饰,多为龟甲纹和锦纹,造型逼真、形象生动。</p><p class="ql-block"> 此龟盒为唐代文物,系唐僖宗御用珍品。</p> <p class="ql-block">唐·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p> <p class="ql-block">唐·象首金刚铜香炉(复制品,原件外展)</p><p class="ql-block"> 浇铸成型,由盖、身组成。盖面镂空,分三层台阶。盖顶为四层莲台,上跪一象首金刚,双手捧珠。炉身平折沿,直腹平底。壁上铆接五个兽形足,足首呈爪状。两足之间铆接兽形铺首,套花结朵带。作为熏香器,造型别具特色,其象首金刚之装饰则是密教内容的显现。</p> <p class="ql-block">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香囊</p><p class="ql-block"> 以其精湛的镂空工艺和华丽的鎏金装饰引人注目,直径12.8厘米,链长24.5厘米,重547克,是唐代香囊中迄今发现的最大一枚。其精美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超凡技艺和无尽智慧。</p> <p class="ql-block">唐·盘丝座银芙薬</p><p class="ql-block"> 高37厘米 座径20.5厘米 重535克。</p><p class="ql-block"> 共出土两件,形制相同。以银筋为茎、座,以银箔为花叶。顶端为一朵盛开的芙蕖,内外三层共十六瓣,为唐代钣金艺术品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唐·捧真身菩萨</p><p class="ql-block"> 此尊捧真身菩萨是唐懿宗三十九岁生日时为供养佛指舍利而敬造的。咸通十四年(八七三)在迎送佛舍利时,与佛祖之金骨真身一并请入地宫永为供养。捧真身菩萨双手捧着放置刻有发愿文的鎏金银匾荷叶盘,愿文为:「奉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咸通十二年辛卯岁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延庆日记」。捧真身菩萨造像取法于吉祥天女的造型,莲台束腰錾刻四大天王,不但契合「发愿文」中「八荒来服,四海无波」的镇护国家思想,也与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的法义相应。此尊之表法:一为供养,二为护国,三为忏罪消灾,四为增福延寿。这是第一尊在地宫出现作为供养品的佛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唐·单轮六环铜锡杖</p><p class="ql-block"> 长105.5厘米,杖身直径2厘米,轮外径27厘米,重3552克。</p> <p class="ql-block">唐·金银丝结条笼子</p><p class="ql-block"> 高15厘米 ,口径14.5厘米 ,宽10.5厘米 ,重355克。</p><p class="ql-block"> 储备茶饼用具,以金银丝编织而成,使用时在笼底垫以木片,以保持干燥而使茶叶色香不减。</p> <p class="ql-block">唐·鎏金鸿雁纹银茶碾子</p><p class="ql-block"> 槽身长25.5厘米 宽3.4厘米 高7.1厘米 重1168克。</p><p class="ql-block"> 茶碾子和码轴上均刻划“五哥”二字,系唐僖宗李儇即位前的昵称,因排名第五故称“五哥”。茶碾子由碾座、碾槽、碾盖三部分构成,碾槽设盖当是防尘保洁,也更符合卫生要求。</p> <p class="ql-block">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p><p class="ql-block"> 高27.9厘米,台面直径4.98厘米,重564克。</p><p class="ql-block"> 由盖、台盘和足架三部分组成,为贮盐之具。</p> <p class="ql-block">  因西安去法门寺交通有些不变,当天参加是西安一日游的团,先去了茂陵、乾陵,留给法门寺的时间有些紧张,加上法门寺博物馆必须由馆内人员讲解,有些内容讲的过多,博物馆内展示琉璃器、瓷器那个珍宝阁竟然没带我们去,想起来,多少有些欠缺和遗憾。</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博物馆讲解员说这棵树和旁边的一棵是菩提树,不了解,也无法辨认。😜🤪</p> <p class="ql-block">  从法门寺博物馆出来,门前以法门寺地宫出土鎏金银龟为摹本的大铜龟🐢眼眸深邃,坚韧固执……</p> <p class="ql-block">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摒弃不足,珍惜机遇,求长治久安,愿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之行感慨良多,虽有遗憾和不足,但感受和启迪更多。</p><p class="ql-block"> 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法门寺命运多舛,是许许多多普通人和不普通人的努力,才让法门寺得以幸存,才让地宫得以幸存。</p><p class="ql-block"> 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凤翔府发生地震,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p><p class="ql-block"> 明神宗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法门寺因动乱一度被攻占,寺院也毁于大火之中。</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法门寺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这次重修曾经有匠人偶然发现了地宫的一角。当时国家动荡,内忧外患,为了确保地宫安全,主持法门寺重修工作的朱子桥先生立即召集知情人,要求必须立誓保守此秘密,决不让外人尤其是贪婪的日本人知道,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事后证明,这些知情者确实是顶天立地的秦川汉子,一诺千金,果真无人将地宫秘密泄露出去。</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的特殊岁月,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p><p class="ql-block"> 要感慨的事太多太多,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法门寺值得你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