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借来的都借来了,辽博史上最强“辽金展”,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上)

佳雪

<p class="ql-block">9月30日沈阳下团,趁着还没到黄金假期直奔辽宁博物馆。果真人少,几乎没排队就进去了。有幸遇上了29日才开展的《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有8家承办单位,规模宏大。网上戏称“</span>能借来的都借来了,辽博史上最强"辽金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还有来自家乡的文物,真是一场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中国北方地区作为历史上辽金主要活动区域。本次展览汇聚了东北三省、内蒙古、首都、山西、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几乎所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和辽宁、内蒙境内朝阳,赤峰等众多相关地方博物馆的大量精美辽金文物资源,是辽博史上展出辽金文物最多、辽金一级文物最多、外借文物最多的展览;本次展览展出文物454件(组),其中外借文物311件(组),辽博馆藏文物143件 (组),展出一级品124件 (组),</p> <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初兴风土﹣契丹女真的文化起源与特色,学唐比宋﹣辽金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吸纳,南北同风﹣多民族的共生与发展,文脉一统﹣多元文化的融聚与统一,集中展现辽金文化起源、吸纳、发展、融合过程。</p> <p class="ql-block">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中华大地政权井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元,1125年辽朝覆灭,极盛之时間域南据燕云十六州,北至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西近阿尔泰山。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建立金朝,先后攻灭辽朝和北宋,1234年亡于蒙宋联军,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南至大散关至淮河一线,西北与西夏接壤,东北地区达外兴安岭,东至日本海。</p> <p class="ql-block">辽金两代在坚守本民族特色基础上,治理体制和文化面貌逐渐趋同于中原。两朝均采取因俗而治的包容性策略,加速了边陲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实现了广袤的北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整合,在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上向南北統一转变,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为元明清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契丹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广泛融合,创造出灿烂夺目的辽金文化、辽金文化在中国北方地区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是中国古代辉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将最新考古和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展览的结构体系、展品遴选与展览阐釋中,展示辽金文化的兼容井雷、缤纷多彩,选物见史,生动解读文物和述说它们背后的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本展在辽博三层21号,20号展厅。</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初兴风土</p> <p class="ql-block">鲜卑肇兴</p><p class="ql-block">鲜卑兴起于大兴安岭,是对中华历史进程产生重大作用的北方游牧部族﹣其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东胡。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成为北方的重要力量,后活跃于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政治舞台,慕容鲜卑吸收中原汉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三燕文化,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推行汉化改革﹣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构成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嘎仙洞所在山林正是拓跋鲜卑的发祥地,是已知有文献可考的时代最早的古代民族遗迹。嘎仙洞石刻承载了拓跋鲜卑从大兴安岭的莽莽山林中走出,迁徙、融合与壮大,最终悄然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民族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骨镞</p> <p class="ql-block">金步摇</p> <p class="ql-block">马背文化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龙戏珠纹鎏金铜</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p> <p class="ql-block">《射猎图》壁画</p><p class="ql-block">敖汉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围猎图</p> <p class="ql-block">木弓囊</p> <p class="ql-block">骨鸣镝</p> <p class="ql-block">白釉凤首瓶:北票市西官营镇韩杖子村2号辽墓出土。这对凤首瓶,整体造型犹如敛翼直立的凤鸟,四瓣花式杯口以喻凤冠,圆唇,下塑贴凤首、凤尾:凤首精雕细刻,曲喙闭合,眉目清晰,若有所思,眼珠采用铁彩点睛技法,生动传神;凤尾短而上卷,置于凤首后部。细长颈,颈上各饰复线弦纹二组,似竹节;肩部硕圆。除肩部纹饰不同外,其余纹饰均相同。</p> <p class="ql-block">辽庆陵壁画四季山水之春水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辽庆陵壁画四季山水之驻夏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秋山图</p><p class="ql-block">坐冬图</p> <p class="ql-block">《瑞鶴图》是宋徽宗赵佶存世极少的亲笔画作之一。整卷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画面上方云蒸霞蔚的青色天空,令人想起了宋人喜爱的淡雅、素洁的天青色官窑瓷器。</p> <p class="ql-block">宋徽宗以淡石青烘染出美妙的天色,画中背景是庄严耸立的宣德门,18只姿态各异的仙鹤在城门上空翱翔。宫殿二端鸱吻上另有两只仙鹤,一只正引颈高歌,另一只回首相望,宋徽宗以精妙的技法将群鹤描绘得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呈现出一派祥瑞怡人的盛世画卷!</p> <p class="ql-block">宋徽宗在画卷上还特别用自己独创的瘦金体撰文记述了此《瑞鹤图》的构思经过并赋诗表达喜悦之情。可惜画成之后短短十几年,北宋王朝这座大厦便因其"不务正业"轰然倒塌。其本人也被俘至金国做人质,而《瑞鹤图》从此也散落民间辗转漂流,差一点销声匿迹。每每回忆起这张千古绝唱画作的命运,总令人有一种"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唏嘘、慨叹……</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学唐比宋</p> <p class="ql-block">陶兽头</p><p class="ql-block">左下:陶滴水</p><p class="ql-block">右下:陶鸱吻</p> <p class="ql-block">右下:陶套兽</p> <p class="ql-block">大同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花葫芦形倒装壶。</p><p class="ql-block">这个壶的胎呈淡黄色的,它的形状像一个葫芦,中间细两头粗,但是又与葫芦不一样。在壶的上腹部,画着一些由九个小黑点组成的菱形花纹,看起来就像是几朵小花。壶的流口周围也画着黑色的彩带,龙形的柄和壶身上的小人也点缀着黑色的彩条。下腹部刻着一些仰莲的花瓣,花瓣之间刮着小竖沟,并在上方施了倒置的三角形的黑彩。这个壶看起来非常像磁州窑系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但这个壶最特别的地方是它的顶部没有口,而是在圈足底部的正中有一个竖立的管状注筒,这个注筒是插在壶腹里面的。当我们用这个壶装酒的时候,需要把壶倒过来,让酒从这个注筒流进去,装满后再把壶正过来,就可以从腹部的流向外倒酒了。这个设计非常巧妙,既新颖又独特,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工艺。</p> <p class="ql-block">宋卤薄玉辂图卷</p> <p class="ql-block">青瓷飞鱼形水盂。</p><p class="ql-block">1971年出土于辽宁北票市水泉1号辽墓的瓷器高9.3厘米,长14厘米,宽7.4厘米;白瓷胎,造型成摩竭形,其上颚向上翻卷,飞翔状的双翅高高振起,高翘如船的鱼尾呈"U"字形,如一条披鳞展翼、腾空跃起的出水游龙。水盂的鱼鳞和羽毛采用浮雕,翅膀和鱼尾上点缀着水珠颇具装饰性。器内隔成前后两室,下端为小圈足。内外满施青翠欲滴的青釉,足根无釉。是文房中研磨时用来盛水的用具。</p> <p class="ql-block">辽博镇馆之宝,也是我们国家195件禁出境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于2024年9月30日,文字介绍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