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因“语言朴实,结构严谨,人物鲜活,叙事富有张力,以绝对的真实书写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崩塌的现实,展现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获评首届路遥文学奖。</p><p class="ql-block">阎真的小说擅长从故事的叙述中阐述思想见识,从平常的生活中发掘微言大义,让人不得不思考那些沉重的话题。阎真的《沧浪之水》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怎样从普通人一步步进入官场并爬上高位的灵魂裂变,而他的《活着之上》总体上沿袭了这个路数,但生活的场景从官场转移到了高校,是一部描写高校知识分子灵魂挣扎的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这部长篇没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故事,由一个个生活小故事联缀而成,从中生发出关于人生意义、公平正义的追问和思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被扭曲和异化时不断挣扎的精神痛苦。</p><p class="ql-block">小说的主人公聂致远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格的一个缩影。他名牌大学博士毕业,因为不会、也不愿四处活动搞关系,处处掣肘,处境艰难:大到找工作、发论文、评职称,小到班内大学生的助学金评比,处处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他,制约他。聂致远极有才华,以学术为己任,但无论他怎样拼搏努力,要办成一件事总是比那些会来事、会走关系的人艰难得多,有时甚至办不成事。因为有才华,所以有几分自负与清高,总是不愿去求人,总是在操守与龌龊之间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不断地挣扎,徘徊。</p><p class="ql-block">他的妻子赵平平多年来在一所小学任教,特别努力,教学质量好。为了解决编制问题,赵平平多次参加考试,每次考试的笔试都是前几名,可一到面试,总是无一例外地被刷下来。相反,那些笔试落后、有关系和背景的人,一个个都解决了编制。夫妇二人屈服于生活和现实,不得不尝试着找关系送礼,终因找不到关键人物而只能得到一个区聘指标;直到小说的结尾,赵平平的编制问题都未解决。</p><p class="ql-block">与聂致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学蒙天舒。这个人是高校中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缩影:学术水平一般,但在拉关系搞运作方面特别擅长,到了关键的时候,还能够抛弃道德、良知这一类被聂致远视为生命的东西,所以他们在高校内反而如鱼得水,什么好处都能得到。</p><p class="ql-block">小说在揭示高校腐败和知识分子堕落之外,借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不断探讨、思索的问题是:人仅仅是为了活着吗?人为了活着就可以不择手段吗?人除了活着,还有什么?活着之上还有什么?</p><p class="ql-block">小说写出了以聂致远为代表的有良知、有追求,但又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这些人虽然也屈服现实,然而,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小说告诉人们:人不仅仅是为了活着,在活着之上还有更崇高的精神坚守,例如良知、正义、道德等。</p><p class="ql-block">但是,这样的坚守是必须付出巨大代价的:得不到世俗人们所向往和憧憬的东西,例如权力,例如金钱,被不断边缘化等等。“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你就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加绝对。”这时,你是退却还是坚守?是同流合污还是遗世独立?这样的拷问,不仅仅让小说主人公纠结,更让现实中具有良知和道义的每一个人纠结。</p><p class="ql-block"> (《活着之上》,阎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