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 (成都) 987637 <p class="ql-block"> 从成都出北门,过驷马桥约20多公里,便到了明代大才子杨慎的故里——新都,新都下辖一历史名镇,名为新繁。</p><p class="ql-block"> 新繁的建城史,很古老,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由蜀王望帝杜宇所建“繁邑”。</p><p class="ql-block"> 新繁镇上有一名源,即东湖,又名“卫公东湖”,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在成都,新繁东湖虽然名气不太大,且鲜为人知,可是,它与唐代一位历史人物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一代名相——李德裕。</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东湖公园北大门——怀清门,门的两侧楹联曰:</p><p class="ql-block"> 西蜀名城人文蔚起,</p><p class="ql-block"> 东湖胜迹景物纷呈。</p><p class="ql-block"> 怀清门犹如一个城门,在其之上为望雪楼,系东湖公园的高点,在古时,天气晴朗时可远眺彭灌雪山。</p><p class="ql-block"> 在怀清门的两侧各有一段古城墙,分别建有文凤亭、知稼亭,看简介,城墙建于明正德年间,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怀清门,东湖公园的北门入口,它不仅是东湖公园的一处景观,也是了解新繁历史文化的一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红墙上一首《登崖州城作》诗:</p><p class="ql-block"> 独上高楼望帝京,</p><p class="ql-block"> 鸟飞犹是半年程。</p><p class="ql-block"> 青山似欲留人住,</p><p class="ql-block"> 百匝千遭绕郡城。</p><p class="ql-block"> 这是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海南崖州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诗。</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联想到了在海南旅游,曾在海口见过五公祠,也去了海南崖州古城,由此初浅认识了唐代名相李德裕。</p><p class="ql-block"> 五公祠,为纪念唐宋时期被贬至海南的五位名臣而建,人们将之誉为“贬谪文化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五公的塑像立在“海南第一楼”前,令人肃然起敬,五公之首就是唐朝名相李德裕,</p><p class="ql-block"> 而今在新繁东湖,读着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诗,这让我明白了,一代名相被贬海南崖州之前,曾被贬至新繁。</p> <p class="ql-block"> 曾经看过一段视频,成都的一位史学家谈及新繁东湖,将其称为“中国唐代园林孤本”,一开始,让我很有些诧异。</p><p class="ql-block"> 特意上网查了一些史料,竟确实如此,这是因为,新繁东湖是我国仅有的两处建于唐代并有遗迹可考的人文园林之一。</p><p class="ql-block"> 而另外一处是山西新绛县的绛守居园池,虽有遗迹可考,但园林景观建筑已不复存在,仅留夯土层及一个水塘,而新繁东湖则较好地保留了唐代园林遗址。</p><p class="ql-block"> 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离成都不远处的新繁镇,有这么一处幸存的唐代园林,令人为其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 东湖的核心建筑“怀李堂”,面向东湖,门上两侧刻有清赵熙撰写的赞颂李德裕楹联:</p><p class="ql-block"> 千古乡风繁县好,</p><p class="ql-block"> 万花湖水相公游。</p><p class="ql-block"> 怀李堂,初名文饶堂,始建于宋代,清同治三年新繁知县程祥栋重建,平房、青瓦,典雅、肃穆。</p><p class="ql-block"> 堂前的李德裕塑像,与海口五公祠的塑像极为相似,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p><p class="ql-block"> 李德裕,字文饶,赐封“卫国公”,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两度拜相,一生坎坷,最终牺牲在朋党的争斗中。</p><p class="ql-block"> 唐文宗时,李德裕被贬为四川节度使及新繁县令;唐宣宗即位后,再次被贬为崖州司户,后于忧愤中病逝。</p> <p class="ql-block"> 唐文宗时,李德裕被政敌排挤,离开长安,在任新繁县令期间,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李德裕组织修建了东湖,这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也让东湖成为了新繁的一处著名的园林景观。</p><p class="ql-block"> 东湖,因位于县署之东,故名,园林里,有一大一小两个湖,大的为砚湖,小的是万花湖,两湖通过一条小溪相连。</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湖园林,玲珑别致,韵味高雅,掩映于古木名花之间,风光秀丽,自古就有“古蜀名园”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国孙光宪著《北梦琐言》载: “新繁东湖,李德裕为宰日所凿”,如此算来,东湖的历史已有1200年。</p> <p class="ql-block"> 东湖,一处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典园林,除了建有怀李堂,还建有三贤堂、四费祠、瑞莲阁、清白江楼等纪念性建筑,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三贤堂,为纪念唐代宰相李德裕、北宋新繁知县王益和北宋龙图阁大学士梅挚(新繁人)而修建。</p><p class="ql-block"> 三贤堂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由当时的新繁知县沈居中修建。</p><p class="ql-block"> 纪念人物之一王益,宋代词人,北宋时曾任新繁知县,政绩卓著,他的儿子就是王安石,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 三贤堂,不仅是对这三位先贤的纪念,也体现了后人对他们为政可圈可点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 古时,东湖逐步成为纪念名相廉吏乡贤的地方,历代文人雅士在此游历唱和,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 眼前的清白江楼,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纪念宋代“铁面御史”成都知府赵抃而建,他一生清廉,死后谥号“清献”。</p><p class="ql-block"> 赵抃任上曾来新繁察访民情,过湔水时说,为官者要象这江水一样清白,清白江楼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来到清白江楼,门前一楹联让我读了又读:</p><p class="ql-block"> 清白水长卫公遗泽今犹在,</p><p class="ql-block"> 繁川春远西蜀名园此更优。</p> <p class="ql-block"> ↑ 沿着怀李堂东侧小廊前行,来到了篁溪小榭,它横架在小溪之上,小巧玲珑。</p><p class="ql-block"> ↓ 过了小榭,岸边立有一水阁,名为“瑞莲阁”,是为纪念治繁有功的新繁知县王益而建。</p><p class="ql-block"> 王益,王安石之父,1027—1030年任新繁知县,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 王益任知县时,在东湖写下了《东湖瑞莲歌》,对新繁的读书风气有了很大的推动。</p> <p class="ql-block"> ↑ 距清白江楼不远处,有一座四费祠,原名费公祠,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新繁知县马裕霖主持修建,以纪念明清时期乡贤费密及儿子四代中的六位学者和诗人。</p><p class="ql-block"> “一门四世六乡贤”的四费祠,祠前一幅楹联令人赞美:</p><p class="ql-block"> 问十字千秋,父子孙曾几诗客;</p><p class="ql-block"> 羡一门四世,文章忠孝六乡贤。</p> <p class="ql-block"> ↓ 蝠山,形如蝙蝠的一座假山,挖掘东湖而堆成,山上有一“见山亭”,它和怀清门古城墙一样,登高可望远。</p><p class="ql-block"> 东湖,也曾遭受过兵乱的重创,庆幸的是,清同治年间,时任新繁知县程祥栋,仰慕李德裕之功德,亦欲效法从之。</p><p class="ql-block"> 程祥栋知县,发现东湖破败不堪后,便主持修建,历时一年又一季,将东湖修茸一新,布局仍保持唐代园林风貌。</p> <p class="ql-block"> 从公园的南门走出,回首望去,两侧墙上刻有“唐李卫公东湖”六个题字,很是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题字人,就是清同治年间主持修缮东湖的新繁知县程祥栋,字体四平八稳,结构疏朗,入木三分。</p><p class="ql-block"> 门前有一石碑,上面载明新繁东湖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历史资料源於景区介绍及史料</p><p class="ql-block"> 依恋摄影制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