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车

文一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济南战役纪念馆的雕塑群里,摆放着一辆大车,全木制造的,它是那个时期运输大宗物资的主要工具。这种大车是用马、骡子或者牛作牵引动力的,由车把式赶着牲口拉车前行,车把式的工作叫做赶大车。我三爷爷就是赶大车的车把式,也可以说是“驾驶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爷爷赶的大车,就曾去支前,运送给养到垛庄。平时主要服务于俺家的那些田地,农闲时就“赶青口”,到东南海边青口镇装运食盐、咸鱼、虾皮、海带之类的海产品到临沂这边卸货,赚取运费补贴家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土改以后合作化,三爷爷牵着牛赶着大车入了社,自然就成了大车驾驶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赶大车是个技术活,不仅要有车辆的维护保养技术,更为关键的是要把牲口驯服好。我三爷爷上过私塾,看过洋书,似乎懂得动物心理学,不管是骡子还是牛,到了他的手里,都会乖乖地上套,很快就能上驾上辕上路,长鞭一甩,就潇洒地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坐过三爷爷赶的大车,听过他“幺幺、吁吁、驾驾、呵呵”的赶车号子,还有我根本听不懂的歌谣,以及清脆的挥鞭声。但不管鞭子是几个响声,都不会落在牲口身上的,只是想鞭策牠们加速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七十年代,三爷爷赶的大车也超过了服务年限,结束了它的辛劳奔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躺在大车屋里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队决定购置一辆新大车,但转悠了半天只购置了一对胶车轮和车轴,没有购买大车架子。原因是与我三爷爷一同去购车的李爷爷觉得那个车架子太贵,看了半天感觉也没有什么巧头,完全可以自己打制,不想花那冤枉钱。李爷爷是俺村的“诸葛亮”,主业是木匠副业是铁匠,属于复合型人才。队长相信他,全力支持,让他设计施工一条龙负责,趁着冬天农闲自制一辆新大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了上好的槐木和大炼钢铁时剩下的弹片,木锯解料,铁砧制钉,木凿开隼,木钻打眼,电光火焰,刨花翻飞,五人制车小组历经一个多月的施工,在刷了最后一层桐油后,大车架子终于制成。我三爷爷参与了制作全过程,据他说,这辆大车用二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用好这辆新车,队里给我三爷爷配了一个助手,让他培养接班人。这个接班人看起来还算灵活、也有些力气,但三爷爷觉得他性子偏激,毛手毛脚的。三爷爷好脾气、好说话,既然是队里的安排,他也就接纳了,只是有所担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果然没过多久就出了事。在一次送粮回村的路上,路过一个拱形桥梁,我三爷爷下去拥车过桥,可那个小伙子图省事,长鞭一甩重重地打在牛腚上,那牛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拼命奔跑,桥是过来了,但车却刹不住了,车翻了,牛伤了,还把我三爷爷带进了路旁的水沟里。三爷爷倒是挣脱出来了,但落下了看到大车就发抖的后遗症,从此结束了他三十年的赶车生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李爷爷又把断了的那根车辕给修好了,这辆大车还是没有用到二十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包干以后,分了地,牛不好分就都卖了,那车也进了大车屋,与它的前辈为伴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也不是没有牛的原因大车才退役的,即便把大车套上马,也赶不上拖拉机跑得快吧,更何况那时俺大队已经有了两台解放牌汽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爷爷的车把式技艺的确没有传下来,但他的孙子却从开拖拉机搞运输开始,滚动发展,在临沂西郊物流园开了个运输公司,六十多台车辆,配有信息平台,往来于全国各地,前些日子还开通了中欧国际物流线路,越做越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