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思南路是上海法租界的一部分。1914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了这条马路,以纪念儒勒·马斯奈而命名为马斯南路。在1943年至1946年间,思南路曾更名为蓝田路,最终在1946年恢复使用现名思南路。</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不仅是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还记录了上海法租界时期的历史变迁。马路两侧布满了阴翳的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此外,思南路沿线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如梅兰芳故居、周恩来故居等,这些建筑和故居进一步丰富了思南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思南书局诗歌店(皋兰路16号)是我一直想去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思南书局诗歌店的前身是圣尼古拉斯教堂,建于1932年,教堂的初始用途是宗教活动场所,主要用于东正教仪式和礼拜活动。教堂的穹顶和彩色窗户是其典型特征,显示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图片来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2019年,圣尼古拉斯教堂被改建为思南书局诗歌店。设计师俞挺采用了“Church in Church”的设计理念,保留了教堂的原始结构和材料,同时增加了现代感的装置书架。书店内部设有诗歌主题的书籍、艺术展览、品牌文创和沙龙活动,成为一个集阅读、分享、培训和社交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p> <p class="ql-block">店内还设有咖啡馆,非常适合安静阅读📖</p> <p class="ql-block">思南书局位于复兴中路517号,这栋历史建筑曾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故居,著名诗人柳亚子也曾在此寓居。思南书局由建筑师俞挺设计,分为四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设计风格。一层是历史哲学专区,二层是文学殿堂,三层是艺术书区和展厅,四层是作家书房</p> <p class="ql-block">香山路7号是孙中山先生的上海故居纪念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由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部分组成。孙中山故居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曾是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共同住所,他们在1918年入住,直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宋庆龄在此居住至1937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文物,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他们结婚契约书上宋庆龄的“龄”字,原来是这个“琳”。孙中山故居建于20世纪初,由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这幢小洋房见证了孙中山、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历程。孙中山在这里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并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p> <p class="ql-block">在此草坪上,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9月4日曾经召集了53名国民党和共产党人召开会议。</p> <p class="ql-block">对面有一颗矗立在屋里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思南露天博物馆是一个无围墙、无玻璃橱窗、无围栏的博物馆,融合了商业、办公、酒店和住宅等功能,成为一座鲜活的上海近代历史人文博物馆和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综合体。这里汇集了名仕旧居、90度旋转的修女楼、思南文学之家、思南书局、老洋房、古树、街灯、红砖道和鹅卵石墙面等丰富元素,展现了上海近代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每件展品都设有一个盾牌形的标志,参观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聆听由“素人”录制的语音介绍,感受周恩来、董必武、曾朴、柳亚子、梅兰芳等历史名人的生活场景,细细体会他们的动人故事。此外,博物馆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思南读书会、思南纪实空间、思南赏艺会等,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