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步丘”,皆邵伯!

旅行家

<p class="ql-block">走在邵伯古镇,眼前是一幅宁静优美的画卷。湖面上,一座古老的石桥静静地连接着两岸,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我站在桥上,感受着古镇的宁静与美丽,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p> <p class="ql-block">邵伯古称甘棠和邵伯埭,因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官封太保太傅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于此筑埭而得名,唐宋以后日益兴盛,是京杭运河线上闻名遐迩的繁华商阜。明清时期设邵伯巡检司,辖24坊8辅;民国元年(1912)至26年,设邵伯市,辖15庄5镇;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江苏省重点镇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古镇不仅风景优美,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一块介绍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宣传牌立在一旁,详细地讲述了这条古老水道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大运河不仅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连接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站在这块宣传牌前,我不禁想象起当年繁忙的运河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敬意。</p> <p class="ql-block">百姓把谢安比作西周时的召公,为纪念谢安改原地名步邱为邵伯,古代“邵”和“召”同音,唐宋日益兴盛。当年广为植株的古甘棠,还有一棵(后人补栽),隐在邵伯老街之中。时值秋季,并不是甘棠开花的季节,只一些零散的叶子,悬挂在枝头。</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邵伯最早称为“步丘”,在史料中记有陈胜、吴广起义时曾经过“步丘”。1600多年历史的积淀,使古镇邵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同时又造就了斗野亭,镇水铁牛、谢公祠、条石街、甘棠古树等十多处古迹,也留下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的传奇足迹。</p> <p class="ql-block">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当时是盛夏季节,解带于玉带桥,使玉带坠落河中,使人打捞而不得。见小河走向形如玉带,河山之桥恰有九座与乾隆帝掉落的心爱玉带带上珠宝数目一致,大叹其说天下岂有这等巧事!事宜将此河定名为玉带河。又因其河上8座桥已有名号,唯有落带之桥未有名称,顾乾隆帝亲笔为此桥提名为玉带桥。据邵伯翟老太太(翟云仙,抗战救援队队长,锣鼓小牌子第二代传人)讲玉带桥的牌匾毁于抗战时期,只留有牌匾“玉”字被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这尊铁牛造型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古镇文化的一部分,让人感受到这里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小巷,我来到了一座传统建筑前。这座黑色屋顶的白色建筑物,顶部装饰着两只威武的龙首,显得庄重而典雅。两侧的小亭子和“斗野亭”的牌匾,更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站在这里,仿佛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雅趣。</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门楼上方悬挂着“斗野专”三个金色的大字,两侧的对联“六代风流继谢公,群贤毕至集兰亭”更是增添了文化底蕴。这不仅仅是一副对联,更是对古镇历史的浓缩与赞美。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古镇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一座石台上,矗立着一座铁犀牛像。这座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古镇文化的一部分。阳光下,铁犀牛的影子投射在湖面上,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张展示邵伯古镇旅游全景导览的地图展现在我面前。地图上标注着古镇的主要景点和路线,让人一目了然。沿着地图指引,我可以更好地探索这片古老的土地,感受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邵伯因运河而生存,水上运输异常繁忙,因而各码头,不仅多,而且各具功能。沿古镇市中心向西,拾级而上,就能看到大运河线上远近闻名的货运码头——大马头。</p> <p class="ql-block">人们称它为“运河第一渡”,“水上城坊”,大马头对岸就是古代的潘家古渡,与河西大街遥遥相望。运河兴旺,邵伯繁荣,大马头自然成为运河线重要商埠之一,而且素有“镇江小马头,邵伯大马头”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一块户外广告板上印有许多汉字组成的图案,并配以英文翻译。其中,“邵伯”、“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等字样尤为显眼。整个广告设计独特新颖,引人注目。这不仅是一块广告牌,更是古镇对外展示的窗口,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两侧墙壁上挂着红色灯笼,中间是一段湿漉漉的石阶路。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我慢慢地走着,感受着古镇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一块关于邵伯民船碑的文字说明牌匾立在一旁。上面详细记载了清乾隆年间,邵伯属于甘泉县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船只运输粮食的情况。由于船只尺寸限制无法运载重粮而被禁止通行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古镇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一块白色的牌子上写着“邵伯运河码头”。这块牌位于一个古色古香的房子前面,仿佛在诉说着古镇与运河的不解之缘。站在这里,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繁忙的码头景象,感受到古镇的繁荣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邵伯三里长的条石街,好似一条长龙,头南尾北,镇南的南塘,好似龙饮水的仙池,而与条石街构成垂直的巷子,就像龙的爪子,向东西延伸,一一对称,西连古运河,东接里下河。</p> <p class="ql-block">红灯笼挂在一座古建筑上,上方写着“邵伯古镇”的字样,下方则写的是祝福语“福”。这个场景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感,让人感受到古镇的热情与友好。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温暖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门入口处,上方挂着红色灯笼,门口站着一位女士正在拍照留念。这个场景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感,让人感受到古镇的热情与友好。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温暖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四块灰色石板上分别描绘着古代文人的形象,并配以文字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这些文人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古镇文化的传承者。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与才华。</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内,墙上挂着各种历史资料和图画,并配以灯光照明效果。墙上的文字显示着“莲河清风——中国大运河”的主题展。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也反映了古镇的文化内涵。我仔细地观看每一件展品,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运河沿线城市唯独缺了镇江!</p> <p class="ql-block">一个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的大门上方写着“尚廉阁”,大门敞开,可以看到内部有一棵大树壁画。这不仅是一扇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古镇的廉洁与正直。</p> <p class="ql-block">人像雕塑的背景墙上写着“清”,下方有一段文字介绍该人的生平事迹。这尊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古镇历史的一部分。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谢安铜像及其介绍文字立在一旁。谢安不仅是东晋时期的名臣,更是古镇文化的代表之一。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他的声音,感受到他的智慧与才华。</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挂着古代文人的形象插画,并配以文字介绍。这些文人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古镇文化的传承者。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与才华。</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各种古代计量单位的图画,并配以文字说明。这些计量单位不仅是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也是古镇文化的一部分。我仔细地观看每一件展品,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一块介绍古代中国常用量器的牌匾吸引了我的目光。斗、斛、升、龠四个容量单位,配以实物模型,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这些量器不仅是计量工具,也是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邵伯巡检司为官者,对终日忙于迎送官员的陋习不满。邵伯地处京杭大运河要冲,为往来官舫停泊之所,巡检司官为九品,对来往官员都要到码头跪拜迎接、叩头相送,整日难理政务,苦不堪言。这等吃力不讨好的赔本差事,弄得谁也不愿意来做这受罪的官。任者常向上级告苦辞职,被任者亦多方托辞不肯就位。此情被朝廷得知,皇帝即委一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舅舅任邵伯巡检。来往官员听说邵伯巡检是当今皇上舅舅,非但不敢让其迎送,还纷纷提着厚礼,争先恐后上门拜访,指望有朝一日这位舅舅在皇上面前为他们说上好话。于是,“邵伯舅舅”这一雅号就流传下来,邵伯巡检司官也免除了迎送之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