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至,愿心向阳,暖如初。

胡赛玲

<p class="ql-block">  “小”得即圆满,“雪”落不知寒。今日小雪节气,北京城是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秋色宜人,没有冬的萧瑟。</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目的地,是北京法海寺,寺有“五绝”即四柏一孔桥、龙钮铜钟、千年白皮松、曼陀罗藻井、明代壁画。它现存明代壁画之最,与敦煌石窟、山西永乐宫,并称中国三大最伟大的壁画。法海寺壁画也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做的精美壁画,保留了佛教密宗和显宗体系并传承了唐宋底蕴,又有浓郁的明代风格,是集中国寺院壁画的集大成之作。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称为“不可不看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巨大古白皮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已有800到10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历史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们便是法海寺的无言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共有10铺精美绝伦的壁画,分布在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后和十八罗汉身后两面山墙上,至今还保持着艳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经历几百年依然精美绝伦,自然也离不开高超的绘画技术和制作工艺。15位宫廷画士运用了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并使用大量“ 沥粉堆金”、“叠晕烘染”等传统技法,采用了天然矿物、植物颜料,笔法细腻,用色讲究。让壁画既显得金碧辉煌,又有立体浮雕的效果。</p><p class="ql-block">10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菩萨慈眉善目,祥云、瑞兽、花鸟、草木,栩栩如生。人物姿态各异,通过神态和眼神,甚至能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讲解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水月观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音像头戴宝冠,肩披薄纱,胸佩璎珞。飘带、璎珞、薄纱无风自举,曼妙轻舞;服饰繁富精致,层叠交错。菩萨的配饰使用了“沥粉堆金”技法,立体华美;身披的白纱衣上缀满六菱花瓣,每个花瓣由48根白线绘制而成,细如蛛丝、薄如蝉翼。</p><p class="ql-block">因为壁画实在珍贵,所以必须提前预约,门票100元才能进去二十分钟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全程不能拍照录音。</p> <p class="ql-block">北京石景山龙泉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村北部小山上(蟠龙山,法海寺森林公园),翠微山南麓,法海禅寺西。寺庙已经荒废,从大门缝隙之中看见里面一片狼藉,不免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悠悠驼铃穿古道 ,华夏传承数百年。法海寺所在的模式口原称磨石口,因盛产磨刀石而得名,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京西古镇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始建于西周,兴盛于明清,东接京城,西通塞外,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连接京城与外阜的古商道,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驼铃古道闻名遐迩,在老舍先生笔下,驼铃声声,祥子曾从这里走过,千年古道、百年老街,全长1500米的模式口大街东西横贯,当初茶马古道进京的入口模式口,几百年过去了,但风情古韵犹在。</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文化街的特色是古道文化,骆驼、车马雕像在大街沿途多处可见,让人恍惚听到了古道上驼铃声声的回响,看到当年商旅集市景象的店铺,好像回到了老舍笔下骆驼祥子所生活的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田义墓,又称慈祥庵、石香炉庵,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脚下,模式口大街80号,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田义墓是中国范围内唯一保存较完好、规格较高、石刻较精美的明代太监墓。</p><p class="ql-block">田义墓占地面积0.6公顷,依山势顺次建有门楼、石像生、华表、棂星门、碑亭、显德祠、寿域门、石供桌、墓碑、宝顶等。田义墓是明代墓园建筑艺术的缩影,也是考察明代宦官制度的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说起明朝太监,相信大家想到的都是魏忠贤、刘瑾这些人,权势滔天,凶狠残暴,不过今天的故事主角可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田义可是一位为人正派、深明大义、光明磊落的好太监。</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了解一下田义吧,田义号渭川,陕西西安府华阴县人,是明代的司礼监太监。他历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以做事干练、为人忠实著称,深得万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被赐蟒衣玉带。田义在朝中以正直、光明磊落著称,曾多次为百姓和冤屈之人争取权益,甚至敢于与皇帝据理力争,被誉为“无名宰相”‌。</p><p class="ql-block">刘若愚在《酌中志》中称赞他“贞介忠诚,有大臣度……性俭朴寡言,休休有量,人不敢干以私”。也正因此,他死后万历帝给予他隆重的待遇,赐祭三坛,树享堂碑亭,祠额题为“显德”,更证明其德性高洁。后代的太监追随他气节品行而葬于其墓侧。而清代太监慈有方诚心发愿捐出私产,营建慈祥庵来保护田义墓地,使之以存久远。</p> <p class="ql-block">下午是去国家博物馆,看“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来自“凤凰故国”湖北的200余件珍贵文物,通过三个单元,展示八百年间曾、楚这两个诸侯王国此消彼长的历史,呈现了其丰富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众多珍贵文物,包括工艺繁复的青铜器、精雕细琢的玉器、精美奇巧的漆器、华丽多彩的丝织品等一系列湖北地区出土的材质、风格迥异的曾楚文物。</p> <p class="ql-block">外部为鉴,鉴高63.2厘米,鉴内置一尊缶,缶高51.8厘米,共重170公斤。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场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2008人的击缶表演让全世界为之倾倒。借鉴了此外形。</p> <p class="ql-block">剑身一侧,紧邻剑格之处,镌刻着两行错金工艺雕琢的鸟篆铭文,共计八字,清晰可读:“戉(越)王州(朱)句(勾)自乍(作)用佥(剑)”。这八字铭文,不仅揭示了此剑非凡的出身——乃是由越国君主朱勾亲自督造,更彰显了其尊贵无比的身份与地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侯乙建鼓铜座 ,被誉为“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底座。</p><p class="ql-block">“建鼓”之名,源自其独特的构造——一根贯穿鼓体的立柱,而曾侯乙建鼓的青铜底座,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为古老的建鼓实物,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此青铜鼓座的铸造工艺极为精湛,巧妙融合了分铸、铸接与焊接等多种技法,展现了古代工匠超凡的智慧与技艺。</p><p class="ql-block">鼓座之上,八对巨龙蜿蜒盘踞,气势恢宏,它们与数十条细密交织、穿梭其间的小龙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复杂的图案。这些龙的形象栩栩如生,龙身之上镶嵌着璀璨的绿松石,色彩斑斓,更添几分华贵与神秘。整个鼓座的造型繁复而不失和谐,精美绝伦,不仅体现了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龙这一神圣图腾的崇拜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这件艺术品融合了鹿与鹤的元素,象征着古人对吉祥、长寿以及与天界沟通的向往。鹿角立鹤高143.5厘米,重38.4公斤,其设计独特,鹤身细长颈,昂首站立,双翅展开,而头上则装饰有一对铜质鹿角,这种设计体现了楚文化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有一点点时间遛进旁边的展厅看了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哎,到了国家博物馆,就是实在时间不够用啊,期待下次再来打卡呢。</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观众全部清场完毕 ,依依不舍的出来,正好看见沐浴在晚霞余晖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前门的角楼和箭楼 ,金碧辉煌。突然想起一句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p class="ql-block">如果小雪时节,雪花一片飞来一片寒,最宜煮酒烹茶,既能暖身,又添雅趣。天将雪未雪,白居易捧出新酒,点起火炉,轻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若是无酒,不妨饮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冬天最熨帖和温暖的,莫过于朋友邀你共饮。</p><p class="ql-block">而今天的我,亦是幸福的,朋友带我来品尝地道的北京烤鸭,和北京爆肚儿,炸酱面,老北京酸奶,艾窝窝,凉拌葫芦丝儿……</p><p class="ql-block">适逢小雪,已然岁暮,冬有清欢,岁有小安。愿心向阳,暖如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