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金武祥故居

金秋萍

<p class="ql-block">寻访金武祥故居</p><p class="ql-block">从去年上半年组织起动延陵金氏《纯孝堂》续修宗谱起动仪式至今,此金氏原是从常州迁移至江阴的名门望族,名人之多。为了抢修己失修八十多年的宗谱及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从常州到江阴等各地寻访各支系金氏宗亲历经艰辛,走访各宗亲不计其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大部分已寻到,再经历数月后,争取明年上半年能修成正果颁谱。(具体后面再详细介绍)先介绍《纯孝堂》己故名人金武祥。</p><p class="ql-block">金武祥故居原有三进,现存一、二进,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可喜的是地方政府即将修缮,到时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p><p class="ql-block">金武祥,原名则仁,号溎生,名宿金一士之孙。一位知名的著述家、刻书家、诗人。他校刊的地方文献《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共60多种。所著有《粟香随笔》一笔至五笔共40卷,留存的诗歌有1000多首,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金武祥的笔下。</p><p class="ql-block">金武祥生于1841年,卒于1924年,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他一生经历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和民国,饱受战乱之苦。科场上他屡战屡败,未能中举,但他致力于著述和刻书,给后人留下了如数众多的著作,是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金武祥(1841——1924)清末藏书家、诗人,原名则仁,字溎生,号粟香,又号菽香,别署一厈山人、水月主人等,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前周镇大岸村(现属璜土镇)人。江阴金氏明永乐年间由常州迁徙至江阴永陵乡。明启祯年间由大阚迁居大岸村。</p><p class="ql-block">高祖金鉴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著有《尚雅堂稿》等。曾祖金捧阊,岁贡生,著有《守一斋客窗笔记》、《山水清音词》、《北绛琴心词》等。祖父金谔,嘉庆举人,署嘉定县教谕,补蒙城县训导,著有《笃慎堂烬余诗稿》、《笃慎堂烬余文稿》。父金应澍,著有《澹庵醒语》、《澹庵自娱稿》。</p><p class="ql-block">在祖父金谔,父亲金应澍的教诲下,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p><p class="ql-block">早年游幕,同治元年(1862)随岳父入赘于县署。到其任职的州县搜访民情,相继到湘、粤等地,研究当地文化及搜访地方文献。光绪八年(1882)值中法战争之际,入两广总督曾国荃幕府,曾奉檄赴广西查勘边防。后任署广东赤溪直隶厅同知等职。张之洞督两广时,曾让其在署内办公,并有机会和张之洞叙文献之事及民情民风,由此受到优厚待遇。在此期间,多有善政嘉谋上陈。同时,写下多种著述,校刊了大批书籍。光绪二十二年(1896),因丁忧归,从事著述和刻书。不复出。</p><p class="ql-block">收集书画古董甚多,研究甚力。于江阴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尤勤。辛亥革命以后,侨寓上海,以购书、藏书、编书、刻书为业。他花费巨资收集古籍和书画古董,陈列在“粟香室”、“陶庐”、和“二百兰亭汉晋砖室”中。光绪至民国年间编校、刻印的《粟香室从书》54种,是研究江阴地方文化的丛书之一,其中收入很多江阴籍作家的作品。工诗文。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十二卷,〈木兰书屋词〉一卷,〈粟香室文稿〉四卷,《粟香随笔》四十卷,《陶庐杂忆》七卷等。编撰有《江阴艺文志》,搜集自宋至清末江阴著述933种,500余家。著《粟香室随笔》、《赤溪杂志》、《冰泉唱和集》、《陶庐杂忆》、《霞城唱和集》、《粟香行年录》、《溎生诗草》等。生平事迹,见其自编〈粟香行年录〉。写有《遍游桂林山岩》,里面有“未暇骖马信不诬,玉簪罗带路萦纡。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这一名句。</p> <p class="ql-block">幼年时期</p><p class="ql-block">金武祥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二十八日亥时生于武进罗墅湾南村舅家谢宅,母谢氏,为武进县乾隆进士、河南郑州知府谢聘的曾孙女。金武祥5岁起,从师启蒙识字。6岁至9岁,随母亲在舅家从师。12岁时,祖父金谔从常州回到大岸村,金武祥从祖父课读。金武祥自15岁起,在家塾先后师从谢紫珊、黄香武、许士询、刘敬梓、汪克斋、冯性甫先生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咸丰十年(1860)四月初六日,太平天国军攻占常州城,四月十三日攻下江阴城。金氏全家为避战乱,迁至北乡吴墅。金武祥舅舅许翰修将去福建省,金武祥便随舅南行。他们进入浙江省境,来到平湖大通桥,这时得到消息,苏州、杭州已被太平天国军占领了,这时已不能再往前走了。他们在大通桥住了几个月,那里的局势也趋危急,于是便向北回归。他们走到金山卫,上船航海数十里,再上岸步行。常熟、江阴一代经过战争,生灵涂炭,尸骸狼籍,惨不忍睹。九月初三日,金武祥回到大岸村家中,叩见父母,相庆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江阴乡贤合影。居中高瘦者金武祥</p> <p class="ql-block">江西游幕时期</p><p class="ql-block">金武祥十余岁时,准备迎娶武进黄氏。后来在江西瑞金做官的岳父黄素庵说,黄氏一家已在战争中遇难。到第二年,金家又得到消息,说黄氏一家安然无恙,并有意招金武祥至江西入赘。</p><p class="ql-block">同治元年(1862)三月,金武祥随父亲金应澍、岳父黄素庵启程往江西。搭乘长江中的运盐船,穿过金陵,到达九江,再换船渡过鄱阳湖,抵达南昌。他们一行在这里分道,父亲金应澍由湖北赴襄阳,金武祥随黄素庵赴江西会昌。至会昌,金素庵上任,任会昌知县,金武祥入赘黄家。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岳父黄素庵卸去会昌知县一职,金武祥又随他来到赣州府居住。从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十年(1871),金武祥先是从其岳父黄素庵历任县、州幕友,稍后又应邀充其他州、县官之幕友,先后到过石城、临川、建昌、吉安、南昌等地,即其自称之“薄游江右十载”。金武祥出入于官府衙门,所见所闻多是官场情形,增加了阅历。同治六年(1867),黄氏在南昌生下长子,名章,字伯豫。由于到的地方较多,金武祥又喜欢游历山川,访问名胜古迹,留下了众多的纪游诗。这一期间,金武祥曾多次来到金陵参加乡试,均为落第,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仕途时期</p><p class="ql-block">同治十年(1871),金武祥结束了江西的游幕生涯,回到故乡江阴大岸村,在旧屋基前新建了3间房屋,居住扬州的文友何轼特此赠送了集苏轼句楹联,何轼还为金武祥诗稿做了骈序。2年后,金武祥又建中廗屋3间。数年间,他往来于江阴、常州、金陵、上海之间,会见文友,诗酒流连,频有唱和。此间,他于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光绪元年(1875)七月两次赴金陵应乡试,仍未能中举。</p><p class="ql-block">光绪二年(1876)五月,堂兄金逸亭赴广东督粮道任职,邀金武祥一起同行。他们于闰五月十一日至上海,二十一日抵香港,二十三日到达广州,二十四日,金逸亭接官印。后金逸亭升任广东按察使。光绪四年(1878),金武祥为求未来发展,循当时的“捐例”,出资取得入仕资格,在广东豫捐局由通判捐升盐运同三班,指分广东候补,并免保举,又加二级。起初,金武祥得到的是一些临时“差遣”。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来到潮州,以藩司公文催地丁,以运司公文催潮饷,以粮道公文催兵米。督办公事之余,他还游览了潮州湖山和朝阳东山。当年六月,金武祥得到了解饷入都的美差,航海经上海,七月七日到北京。办完差回到广东已是十一月。当年六月十四日,正是金武祥从广东航海到上海时,堂兄金逸亭病逝在广东按察使任所。</p><p class="ql-block">光绪六年(1880),金武祥应运司差遣,在地属广东清远县境内的北江白庙办缉私。这一年,他将自己创作的七绝诗100首,编辑成《陶庐杂忆》。收入诗集的诗作,大体可分成宦游诗和乡土诗两种。他在两广宦游期间,结交甚广,酬唱亦颇多。乡土诗内容丰富,人事掌故、名胜古迹、丰富特产、闾巷风俗都跃然纸上,乡情浓郁,清新自然。继《陶庐杂忆》之后,他又陆续编成《陶庐杂忆续咏》、《陶庐续忆补咏》、《陶庐后忆》、《陶庐五忆》、《陶庐六忆》、《陶庐七忆》等共7种,收诗750首,各注事实于诗后,实即生平经历、见闻之诗咏,尤侧重于风土、民俗、人物。金武祥热爱家乡山川古迹,如季子墓、舜过山、姬墩山、利城、伞墩、适园、锦带书院、昭明文选楼、红豆树、仓墩、盘龙山等,都有吟咏诗篇。</p> <p class="ql-block">金武祥还致力于随笔写作,光绪七年(1881)在广东撰辑《粟香随笔》8卷,刻印成书。他有意效仿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体例,陆续撰辑成《粟香二笔》、《粟香三笔》、《粟香四笔》、《粟香五笔》各8卷,(分别付刊于光绪九年、十三年、十七年、二十年)。金武祥的《粟香随笔》内容丰富多采,颇具史料价值。他在《粟香随笔》自序中说:</p><p class="ql-block">余风尘奔走二十余年,学殖荒落,而遗闻逸事与夫名篇隽句,亦往往久而忘之。岁辛巳需次羊城,寓河林之前。风雨经秋,累日不出,追维所闻所见,信手编辑,无所谓体例也。不标题、不分类、诗词较多,为抱遗订坠之资,亦感旧怀人之助。境由所触,心有所好,虽习闻习见,亦羼入焉。琐屑猥杂之讷, 故所不暇计矣。</p> <p class="ql-block">屠寄则概括金氏随笔为“五旨”:诵芬、怀旧、辩俗、考古、榷艺。整部随笔著作中,诗话的比重较大。金氏薄宦生涯,交往之才人逸士颇多,此类才人逸士的诗作和事迹,很多是以诗话形式得以保存下来。如江阴著名词人蒋春霖有个侄儿名蒋玉棱鲜为人知。随笔中说蒋玉棱“竹林继起,亦工诗词,有《冰红集》四卷。”接着,又收录了蒋氏的《好事近》等4首词和《春感》等5首诗。金武祥随笔中不时流露出他的独特见识。当时人们普遍将西方文明视为祸害,而金武祥认为“西学无患”,“皆将以助中国之明,备中国之器”。他随笔中《瀛环识略》一类中,就有介绍《地球图说》,还有历法、宗教中西交通等方面的内容。《粟香随笔》可当之无愧地进入清代笔记名著之林,百余年来,众多学者文人引用和介绍过其中的内容。</p><p class="ql-block">光绪八年(1882),金武祥奉两广总督差委,查勘广西边防,查看广东西宁、广西岑溪两邑争界。桂林一带的秀山丽水,吸引了这位性情中人。在桂林、阳朔、梧州等地,金武祥游览名胜古迹,模绘山川风物,写下了《漓江杂记》和《漓江游草》各1卷。他笔下的独秀山、叠彩山、七星岩、伏波岩、白沙洞,栩栩如生。“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句话在《漓江杂记》中可以找到。</p><p class="ql-block">金武祥写道:</p><p class="ql-block">漓江江水澄碧,不独阳朔为然,而山则平乐以上,皆拔地而起,巉削奇诡,真如玉笋、瑶篸森立无际。亦有岩隙竹树丛生者,翁郁玲珑,益饶古趣。村落、(田+圭) 畛交错林壑间,樵笠、渔蓑,俱含画意。秋日泛舟至此,所见胜于所闻,可为观止矣。</p><p class="ql-block">他的《遍游桂林山岩》诗广受称道传诵:</p><p class="ql-block">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萦纡;</p><p class="ql-block">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p><p class="ql-block">光绪十六年(1890),金武祥得署赤溪直隶厅(民国间并入台山县,今改为市)同知。虽是委署,属代理官,并非正任,但确为一地方的父母官。在任期间,金武祥经手创设渡头济川亭及合厅保赤堂,订立章程,捐助款项。又在书院增设古学课,捐出廉银奖励学子。他登临山川,考求古迹,兴复名胜,提倡风雅,写下了随笔著作《赤溪杂志》2卷,并有诗云:</p><p class="ql-block">青幡彩仗趁芳辰,远宦频惊物候新。</p><p class="ql-block">星纪已周行万里,一官吟遍岭南春。</p> <p class="ql-block">归隐时期</p><p class="ql-block">金武祥在赤溪厅任职仅8个月。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金武祥父亲金应澍在赤溪去世,年81岁,金武祥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回江阴老家“守制”。两年多以后“服满”,金武祥再赴广东,在广东等候了2年,除了一些临时的委差以外,一直没有补到官职。于是,金武祥告老还乡。他告别官场时,年55岁。</p><p class="ql-block">回到江阴大岸上村,金武祥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在赎回族中原卖于高锦昌户的地基,修建后廗两间一弄建筑,名曰陶庐,为藏书课孙之所。当时,张筱圃赠联:“灵运诗篇工述祖,康成经学喜传孙。”刘光珊赠联:“赋诗常忆陶彭泽;著书欲过洪容斋。”</p><p class="ql-block">后来,金武祥又把寓所从江阴乡间迁移至常州城内,除出游、访友、课孙外,则以著述、刻书为事。他一再被推戴参与常州府之文教、公益、慈善事务。还曾被当局聘充为江苏通志局采访、常州府志局总理,江阴县志局首席分纂 。</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以后,他侨寓上海,在从事诗文创作的同时,购书、藏书、编书、印书,乐此不疲。他化费巨资收集古籍和书画古董,陈列在粟香书斋。他自云:“藏书家以宋之旧版为贵,而价昂不易得,未敢问津也。余客游宦游四十年,只收购书,所得将三万册。古人多以卷数计,每册约二三卷至五六卷。近时石印袖珍各种有多至十数卷者……余所藏大率为通行之本,而积少成多,渐耗巨资。”他藏书3万册,分门别类,精辨真伪,厘订差误,成为名噪一时的藏书家。金武祥的书斋内还藏有苏东坡真迹石印本,铸镂极精的南汉宫、薰二器,南方少数民族珍贵文物铜鼓10多面。</p><p class="ql-block">在编辑、刻书方面,金武祥又自编《江阴金氏文剩》、《粟香室丛书》、《江阴丛书》。与缪荃孙合作纂修《(民国)江阴县续志》、编印《江阴先哲遗书》,帮助盛宣怀辑刊《常州先哲遗书》,帮助屠寄辑刊《常州词录》等。由金武祥编校、光绪至宣统年间岭南刻印的《粟香江阴丛书》40多种,是一套研究古代和近代江阴历史文化极有参考价值的丛书,其中收入多为江阴籍作家的作品等,如宋吴枋《宜斋野乘》,元许恕《北郭集》,明孙作《沧螺集》、张宣《青旸集》、周高起《阳羡名壶录》和《洞山岕茶录》、李鹗翀《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摘录》、汤沐《公余日录》、张谊《宦游纪闻》、张衮《水南翰记》、朱承爵《存余堂诗话》、徐充《暖姝由笔》、唐觐《延州笔记》、李诩《戒斋漫笔》、蔡士顺《李仲达被逮纪略》,清黄明曦《江上孤忠录》、沈涛《江上遗闻》、陈鼎《荔支谱》、杨名时《经书言学指要》、金捧阊《守一斋笔记》、屠绅《鹗亭诗话》和《笏岩诗抄》、凤应韶《读书琐记》、宋景昌《开方之分还原术》、金谔《笃余堂烬余诗文稿》、张珊英《纬青遗稿》、金应澍《澹庵自娱草》、金和《仲安遗草》、蒋春霖《水云楼剩稿》、陈性《玉纪》,以及金武祥自己撰辑的《松筠阁贞考录》、《表忠录》、《思忠录》、《冰泉唱和集》、《江阴艺文志》、《霞城唱和录》等。</p> <p class="ql-block">编缉整理:金秋萍</p><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金秋萍</p><p class="ql-block">(有些老图片及资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