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英国伦敦旅游,除了在伦敦市区有超多的博物馆、美术馆、皇家宫殿、教堂等景点可选之外,还有N条伦敦周边的一日游线路也非常值得打卡。为了节省时间,可以选择一日游的精品小团,提供交通和导游服务(约£70+/人.日),某些方向大致相同的景点还可以组合在一日内(但可能会影响一些旅游体验),对自由行的游客来说还是挺方便实惠的。</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到伦敦,就选择了巨石阵-巴斯跟团一日游,还自行乘火车前往了温莎城堡、剑桥大学。这次重游伦敦,我们挑选了牛津大学-科茨沃尔德、坎特伯雷-多佛尔白崖两个一日游项目。</p><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位于英格兰东南区域牛津郡牛津市,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且持续办学至今的大学(稍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也是英语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目前已不能查证牛津大学到底是什么时候建校的,但是有证据显示其以某种形式教学始于1096年,距今已有将近1000多年的历史,连剑桥大学都是之后(1209年)由牛津大学的师生们建立的(因为牛津师生与镇民的冲突使部分师生迁离至东北方的剑桥镇)。</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牛津大学在初创年代并没有固定的校园区域,演讲厅都是从城市中临时租用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住所。1274年,时任英格兰大法官沃尔特.德.莫顿创办莫顿书院,为牛津师生提供一个永久性的居所,从而开创了书院制的先例。在这之后,其他类似的书院陆续创建,师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牛津大学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校区环境,而是与城镇生活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也不乏冲突的有机关系,英语中称之为“Town and Gown”。</p><p class="ql-block"> 如今,牛津大学由39所独立学院及4所学部组成。各个学院为独立的行政机构并隶属于大学。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架构、收生以及学生活动安排;而学部则负责安排教职员讲课及指导研究项目,另负责编制课程及给予学术指引。</p><p class="ql-block"> 由于牛津大学并没有独立于城镇的主校区,学校大楼和设施散见整个牛津镇。接待我们一日游的这位司导已经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跟着他的脚步穿行在牛津镇上,边走边听他介绍这个什么学院、那是什么学院的,搞得我们也有些蒙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购票入内参观了基督教堂学院,其它学院则是走马观花看看外观。所以,对于有时间且对牛津、剑桥大学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还是建议一天只逛一所大学,可以更深度些。</p> <p class="ql-block"> 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创立于公元1525 年,曾在内战时作为查理一世的临时首都,最引以为傲之处就是在近代 200 年内产生了13位英国首相,居牛津大学各学院之首。</p><p class="ql-block"> 我们提前在官网上购买了牛津基督教堂学院的门票(£20/人,比较紧俏,一定按导游提供的时间段提前预定),抵达后再门口领取语音导览器,就可以入内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 ↓草地大楼是游客进出的通道,是19世纪专为本科生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穿过通道,进入草地大楼围合出的内庭院,可以看到如今仍住着学生的一个个门洞,入口处贴着一些通知之类的告示。</p> <p class="ql-block"> ↓通往大厅(食堂)的楼梯令人感觉非常熟悉,因为它曾在包括《刘易斯》、《哈利波特》在内的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出现过。</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基督教堂学院创立于1525年,1529年托马斯.沃尔西(1473-1530年,是英格兰的一名政治家和天主教主教。1509年亨利八世成为英格兰国王之后,沃尔西成为了国王的专职牧师,并逐渐登上权力顶峰,最高任大法官,被称为英格兰的“另一个王”)倒台后,学院的大部分建筑仍在建设中,直到后来才安装了现在的楼梯(目前的楼梯可追溯到 1805 年)。天花板上引人注目的扇形拱顶是在内战前夕(1638 年)安装的;这种风格是中世纪的,但得益于17世纪的新技术。</p><p class="ql-block"> ↓大厅的前厅(应该是排队等待区域),墙上挂着很多肖像画,应该是与学院有重要关系的名人,大门两侧的电视屏上滚动播放一些信息,包括今日的菜谱,我们抵达这里时大概是11点多钟,大厅(餐厅)内正在紧张的备餐中,一会儿午餐时间大厅就会对游客关闭。</p> <p class="ql-block"> ↓大厅,超级华丽,是《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大厅的灵感来源。据介绍,这座大厅于1520年代与厨房一起建成,自16世纪以来一直被使用。直到19世纪70年代,它一直是牛津最大的大厅。</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着多幅肖像,每幅都纪念着学院的著名成员。在最远端的墙面上挂着的应该是与学院有密切关系的高层人物肖像,沿这面墙布置的一排桌子被称为高桌,学院的高级成员就在这里用餐。</p> <p class="ql-block"> ↓最远端墙面正中一幅是基督教堂的创始人亨利八世的肖像,他的左边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肖像、右边则是刚才提到的托马斯.沃尔西。</p> <p class="ql-block"> ↓彩色玻璃窗展示了基督教堂的丰富遗产,若是在晴好的天气里,光线透过这些大窗照进大厅,绝对是美上加美的。</p> <p class="ql-block">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氛围里吃饭是不是太酷了!</p> <p class="ql-block"> ↓大厅外面有一扇门,木门上用钉子钉着“禁止剥皮”的涂鸦。这幅涂鸦可以追溯到17世纪。关于涂鸦背后的动机有很多传说,但真正的原因是它是为了抗议首相罗伯特•皮尔爵士,显然是因为他对宗教改革的看法发生了变化。</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大厅所在的建筑,就会看到一个大方庭,这是基督教堂的中心,通常被非正式地称为“汤姆方庭”,是牛津大学最大的一个方庭。</p> <p class="ql-block"> ↓汤姆方庭的西侧(下图左侧)是由克里斯多佛•雷恩设计的汤姆塔。东侧(下图右侧画外)是基督堂座堂的入口(最后我们会去参观)。北侧(下图右侧)是基督堂牧师住宅。</p> <p class="ql-block"> ↓汤姆塔及其大钟之于基督教堂和牛津,就如同伊丽莎白塔和大本钟之于伦敦。三百多年来,汤姆塔钟楼上的大钟,一直是牛津人生活的背景音。大汤姆钟在晚上9点05分敲响101次,与牛津时间晚上9点相对应——尽管1852年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在全国正式采用,但基督教堂仍然坚持使用“牛津”时间,比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慢五分钟。它还标志着学生返校宵禁——即使学生不再受宵禁约束,这一规定仍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此外,汤姆方庭的中心有一个池塘和喷泉(游客不允许走到庭院中,距离较远很难拍清),池塘里有一个墨丘利雕像。据介绍,它最初的设计并非是用来装饰的,而是作为火灾时的随时可用到水源,因为17世纪中叶,修道院附近的一场灾难性的大火摧毁了一位修士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汤姆方庭的东北侧通向派克沃特方庭(Peckwater Quadrangle)和学院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派克沃特方庭和学院图书馆,,这里建于18世纪初,用于容纳本科生,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功能。</p> <p class="ql-block"> ↓墙上是学生们为了庆祝而作的一些涂鸦。</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建在中世纪坎特伯雷学院的旧址上,该院以学院的名字命名,最初是基督教堂学院本科生的住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开放了基督教堂画廊,收藏有基督教堂的众多艺术珍品,其中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画作。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未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基督教堂大教堂(名字好拗口呀),它是英国圣公会牛津教区的主教座堂,同时也是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的礼拜堂。基督教堂大教堂被称作英格兰最小的座堂,意思就是别看它规模小但是地位很高。</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拥有丰富的彩色玻璃遗产,最早的可追溯至1320年,它们不仅品质极高,而且是宗教改革时期幸存下来的极少数。</p> <p class="ql-block"> ↓圣弗里德斯威德圣坛,他是牛津市、牛津大学和牛津教区的守护神圣弗里德斯威德,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朝圣者的热门目的地,据说16世纪时阿拉贡的凯瑟琳(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任王后)曾在该圣坛祈祷,希望生下一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石拱形圣坛天花板,可能建于 1400 年左右,被认为是英国大教堂中此类建筑最精美的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回廊是修道院的常见特色,因为它们为僧侣们提供了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庇护空间,让他们可以在修道院内活动。目前的回廊于1499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从回廊花园,您可以仰望大教堂尖顶的最佳景观之一。它是英格兰现存最古老的石制尖顶,自1230年以来一直是天际线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离开基督教堂学院,继续前往其它学院参观。</p> <p class="ql-block"> ↓远处是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创建于1458年。莫德林学院被认为是牛津大学最美的学院之一,也是牛津最有钱的学院。</p> <p class="ql-block"> ↓莫德林学院的塔楼</p> <p class="ql-block"> ↓圣玛利大学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始建于1280年,但大部分建筑建于14、15世纪,不断有加建,建筑风格很特别。教堂尖塔可以爬上127台阶登顶,据说拥有牛津最美的景观。据介绍,在谢尔登剧院完工前,圣玛利亚大学教堂一直为牛津大学各个典礼的举办地。↓旧博德利图书馆(Old Bodleian Library)建立于1602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规模仅次于大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位于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北侧的拉德克里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修建于1737年至1749年,外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常被视为牛津大学的象征建筑。据司导介绍前几日有学生在此组织抗议活动,故现在这里被校方给围挡上了。</p> <p class="ql-block"> ↓旧博德利图书馆(Old Bodleian Library)建立于1602年,整体建筑犹如四合院。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规模仅次于大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中庭,首先看到1624年担任牛津大学校长的威廉.赫伯特(William Herbert)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雕像对面的主要入口是高耸的五阶塔(Tower of the Five Orders),这是依五种古典建筑要素(Tuscan/托斯卡纳式,Doric/多立克式,Ionic/<span style="font-size:18px;">爱奥尼亚式,</span>Corinthian/<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林斯式</span> and Composite/<span style="font-size:18px;">混合式</span>)所命名,也有说法称之为五柱塔,因为它🈶五蹭双双对称的罗马圆柱。门楼上的雕刻、雕像与徽章十分细致精美,让人感受到浓浓到历史气息和学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 ↓叹息桥(Bridge of Sighs)也叫赫特福桥(Hertford Bridge),建于191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接着赫特福学院两端。</span>很多地方都有叹息桥,都是因为类似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座廊桥——叹息桥而得名。赫特福德书院(Hertford College)也是牛津大学的一个学院,创建于1282年,是牛津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以叹息桥著称。</p> <p class="ql-block"> ↓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建于1664年到1668年。该建筑以该项目的主要财政支持者、当时的校长吉尔伯特.谢尔登命名,用于音乐会、讲座和大学的仪式,并不用来表演戏剧。</p> <p class="ql-block"> ↓三一学院,由托马斯.波普爵士于1555 年建立。据介绍,波普是一名天主教徒,他没有幸存的子女,他希望通过建立一所学院,在学生的祈祷中记住他。他的遗体仍然被包裹在小教堂的祭坛旁边。三一学院产生了三位英国首相,与贝利奥尔学院并列第二位。</p> <p class="ql-block"> ↓贝利奥尔学院,牛津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以活跃的政治氛围著称,曾经培养出了多位英国首相和其他英国政界的重要人物。此外,该学院也是招收最多外国学生的牛津学院。</p> <p class="ql-block"> 贝利奥尔学院门前街上的这个十字标志,据司导介绍,当年血腥玛丽女王为了推行天主教、打击新教,在此杀害了两名大主教。</p> <p class="ql-block"> 结束牛津校园的参观,走回高街(High Street ),它是牛津镇的一条主街。</p><p class="ql-block"> ↓卡法克斯塔(Carfax Tower),23嗯的地标性钟楼,曾是12世纪一座教堂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牛津因为塔式建筑很多,也被称为塔城,很多塔对游客开放,可以登塔一览牛津城美景。</p> <p class="ql-block"> 整个牛津城就是一个建筑展会,城中保存着英国每一个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在这里融为一体,走在牛津的街巷里就像时光穿越一样。无数的电影、电视都来这里取过景,包括哈利波特、X-man和福尔摩斯等等。</p> <p class="ql-block"> 匆匆忙忙游历完牛津大学,我们打包了一点儿午餐就继续赶往科茨沃尔德。</p><p class="ql-block"> 林语堂曾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他所说的英国乡村其实就是科茨沃尔德(Cotswolds)。它不是单独的一个城市,而是一片区域,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分布着许多小镇,被誉为英国最美村庄。浑然天成的静谧、精致和优雅,让人们流连忘返。可是,由于天气不佳、游客超多、蜻蜓点水式地打卡景点,我们看到的科茨沃尔德却是另一番景象,游后感到比较后悔选了这个景点,还不如在牛津大学好好逗留一整天呢。</p><p class="ql-block"> 途中经过一个小镇,我连小镇的名字都没有记住,却被这些娇嫩欲滴的花花所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日游的行程安排了3个科茨沃尔德地区的小镇——拜伯里(Bibury)、水上伯顿(Bourton-on-the-water)和上斯劳特(Upper Slaughter)。</p><p class="ql-block"> 拜伯里被英国诗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誉为“the most beautiful village in the Cotswold”,村内最有名的就是这排石头小房子了——阿灵顿排屋(Arlington Row),是英式村庄古老、静谧与美丽的缩影,英国护照内封面的背景就是它。</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阿灵顿排屋建于1380年,最开始是羊毛商店,后来在17世纪的时候变成了纺织工的宿舍,现在属于National Trust。内部不能参观,大家一般都在门口拍拍照。</p> <p class="ql-block"> ↓路侧停车地附近的鳟鱼农场,感觉就是我们的农家乐,有时间的话可以入内钓鱼、游玩儿。</p> <p class="ql-block"> ↓水上伯顿,因其低矮的桥梁和石岸而被称为“小威尼斯”, 清澈见底的疾风河贯穿整个村庄。</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来到的是上斯劳特村,这是一个姐妹村,不远处还有一个下斯劳特村。据介绍,这是一座感恩村庄,是英国少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有死去任何男人的村庄;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个村庄也没有失去任何男人,因此又被称为"双感恩村"。</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村里最大的机构是庄园主酒店(Lords of the Manor Hotel),该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1649年,自1960年代起开辟为酒店。</p> <p class="ql-block"> 好了,牛津大学和科茨沃尔德的英国小镇游就分享到这里,下一篇我们将前往坎特伯雷和多佛尔白崖,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