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之五十五黄鹤楼游记(2024-11-23)

大事不糊涂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3日早上7时20分许,经过一夜绿皮卧铺火车睡行,终于到达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火车站。与地导小程会合后,会同来自各地的30多名通达旅行社“长江三峡游”游客,一起游览武昌区武汉长江大桥南桥头的黄鹤楼公园景区。</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地处蛇山西半段,总占地面积403000平方米。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因唐代诗人崔颢题下《黄鹤楼》一诗而闻名于世。黄鹤楼与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p><p class="ql-block"> 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始建黄鹤楼,初为军事瞭望所用,历史上的黄鹤楼屡毁屡建,1985年重建对外开放。公园已形成东区、北区、南区、西区四大游览区域,涵盖80余景点。东区以历史遗迹为主;北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南区以诗画文化为主;西区以黄鹤楼文化为主,四大景观区域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屡毁屡建,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的,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登上楼顶,可以俯瞰整个武汉市区和长江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宝铜顶(原位于清同治黄鹤楼楼顶)现陈设在黄鹤楼正东92米、白云阁以西185米处。宝铜顶系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秋末,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主持重建黄鹤楼时,为了和这座新修的名楼相匹配而下令铸造的。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整个顶分为三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呈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型,底部为莲花宝座型。</p><p class="ql-block">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仅遗留此铜顶。从那时起,这个铜顶便长期被遗弃在蛇山上。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时,古铜顶的顶尖被人敲掉,据说是想把它拿去回炉炼铁,后虽被有关部门追回,但铜顶已经损坏,难以接上。</p> <p class="ql-block">  《白云黄鹤》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与陈若菊为武汉黄鹤楼主楼一层大厅创作的彩瓷装饰壁画。画作将黄鹤楼的浪漫神话传说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描绘了驾鹤仙人与世人同乐的祥和景象,呈现出欢乐浪漫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的外部装饰也非常丰富,包括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旅行小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