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学相约景德镇赣、皖赏秋,我从河南许昌自驾前往。因为时间充裕,我们一路在河南信阳游玩了天堂寨最美乡村和杨高山天下第一银杏村。之后沿大别山一号旅游公路穿越大别山、过九江大桥到达江西庐山。</p><p class="ql-block">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濒长江,南傍鄱阳湖,面积548平方公里,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称。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p><p class="ql-block"> 进了庐山风景区大门,我们自驾沿着曲折盘旋的盘山公路一路开到牯岭街,安置好住宿,时间尚早。开启了我们庐山之旅的第一站:花径</p> <p class="ql-block"> 从牯岭街的街心公园出发沿大林路西行,便到如琴湖,因湖形如小提琴而得名。是一个山中公园,园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门上为“花径”二字。湖东大林路旁,有著名的冰川遗迹“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 园内景色优美,有曲桥和湖心岛,花径是庐山历史上三大名寺之一,与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关,是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园内有景白亭和白居易草堂陈列室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p><p class="ql-block">山寺桃花始盛开。</p><p class="ql-block">长恨春归无觅处,</p><p class="ql-block">不知转入此中来。</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庐山大林寺时所作,通过对比“人间四月”花已凋零,而“山寺”桃花却刚刚盛开的奇妙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生动地描绘了庐山花径在暮春时节独特的桃花盛开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发现这一美景时的惊喜之情。“不知转入此中来”一句,仿佛让我们也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踏入了这片如世外桃源般的花径之中。</p> <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是这样描绘的:</p><p class="ql-block">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p> <p class="ql-block"> 《庐山草堂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从修建庐山草堂的缘起入手,首先具体介绍草堂的建筑情况及堂中因陋就简、朴素高雅的陈设;然后转入对草堂四周迷人景色的铺写,以空间方位的转换为序,细致地描写了方池平台、山竹野卉、飞泉悬瀑、杂木异草等;又从景物说到自己恬静安适的心情,表达自己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愿望。全文语言清丽,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的癖好,并注入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p> <p class="ql-block"> 下午游览第二站,庐山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锦绣谷的南端,牯岭西谷的悬崖上。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是因大自然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而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p> <p class="ql-block"> 1961年9月9日,毛泽东写下了《七律·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诗:</p><p class="ql-block">暮色苍茫看劲松,</p><p class="ql-block">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仙人洞,</p><p class="ql-block">无限风光在险峰。</p><p class="ql-block"> 1961年,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在《为李进同志题庐山所摄仙人洞照》一诗中,通过展现暮色苍茫、乱云飞渡中苍劲挺拔、从容镇定的劲松形象,和上摩苍穹、下临深涧的险峰形象,表现出了毛泽东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乐观自信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佛手岩下即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p> <p class="ql-block"> 庐山御碑亭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周颠而赐建的碑亭。庐山御碑亭是庐山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庐山为岳的实物见证。2013年3月5日,庐山御碑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上午的舟车劳顿及下午游览了花径、仙人洞两个风景区,感觉有些疲劳,就回到宾馆休息。</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晚上的休养生息,第二天我们决定攻克庐山最难爬的三叠泉。</p><p class="ql-block"> 不到三叠泉,妄为庐山客。</p> <p class="ql-block"> 三叠泉,又称三级泉、水帘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九叠谷,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并非泉而是瀑布,因水流从五老峰北悬崖口落下,冲击三级盘石而形成“三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立于泉下盘石向上仰观,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hú]明珠,九天飞洒。经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立于”观瀑亭”可又俯视三叠。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p> <p class="ql-block"> 从有关资料看,三叠泉曾长期未被发现,隐居在它上源屏风叠的李白和在它下游白鹿洞讲学的朱熹都不知咫尺之地有此胜境。直到南宋绍熙辛亥年(公元1191年),三叠泉才被人发现,渐渐赢得庐山第一景观的美誉。自此往后,各代诗家名流皆竞相前来观赏,并留下诸多名篇佳作。</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年李白写下《望庐山瀑布》一诗时,还没有发现现在的三叠泉。但现在人们已把他认为是李白所描绘的:</p><p class="ql-block">日照香炉生紫烟,</p><p class="ql-block">遥望瀑布挂千川。</p><p class="ql-block">飞流直下三千尺,</p><p class="ql-block">疑似银河落九天。</p> <p class="ql-block"> 石头无言,但永恒……逃离都市的喧嚣,拾级而上,迎面而来,一块块天然未琢、朴拙却真实的石头一种灵动而不张扬的宁静。不是无声无息,而是石缝里不知是虫鸟的一个口哨,还是潭面鱼游动时水波纹向四处散开来的声音,还是你鞋子敲在小路上,踢踏舞般的声音……许多许多时候,我们会神往,那曾经离我们很近的“世外桃源”,那一处青山绿水,狞峋怪石,还有那儿时的乡村……石头无言,当我们涤尽尘世铅华,它依然耸立,寄托着我们美好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 翠绿的乔木,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溪流,以不同的风姿演奏着自然的乐章,投入泉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是无边的意,而你,正漫步在一个七彩缤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时间充裕,就选择入山时步行。这样可以一路欣赏三叠泉沿途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而真正观赏李白诗词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还需要下1300阶台阶,欣赏之后还要原路返回。2600阶台阶是考验每个游客体力、心里因素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当年李白写下这首诗时,怎么也想不到千百年来会有那么多人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的来观赏“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在庐山游玩了两天半时间,因为头一天爬了三叠泉,所以我们选择最后一天攀登五老峰,这样身体可以得到充分恢复。</p><p class="ql-block"> 五老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的景点,海拔1436米,景点级别为AAAAA级。</p><p class="ql-block"> 五老峰,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p> <p class="ql-block">李白登临五老峰后,写下了:</p><p class="ql-block">庐山东南五老峰,</p><p class="ql-block">青天削出金芙蓉。</p><p class="ql-block">九江秀色可揽结,</p><p class="ql-block">吾将此地巢云松。</p> <p class="ql-block"> 庐山迎客松的特点是枝叶繁茂,树干高大,形态优美。庐山迎客松的枝叶像一把把绿色的伞,遮阳避雨,非常适合夏天来此避暑。庐山迎客松的树干高大挺拔,像一根根巨大的柱子,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庐山迎客松的形态优美,被誉为“中国十大名松”之一。</p> <p class="ql-block">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全院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是著名历史文化旅游街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点有先贤书院、棂[líng]星门院、白鹿书院等,被誉为“海内第一书院”“天下书院之首”。</p> <p class="ql-block"> 含鄱口风景势如奔马,又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因此得名。 </p><p class="ql-block"> 含鄱口的奇妙就在于一个“函”字,造成“千里鄱湖一岭函”的气势。宽敞的空间 ,辽阔的视野,低舒的葱茏,山的静止,水的流动等种种情致极度不相同的美相互对照、相互辉映、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幻妙与旷达是这里的精妙所在,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横看成岭侧成峰,</p><p class="ql-block">远近高低各不同。</p><p class="ql-block">不识庐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是对庐山瀑布的绝妙特写,那苏轼《题西林壁》的前两句则无异于是对庐山进行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航拍”。横着看、侧着看,从远处看、近处看,所看到的庐山景象都有所不同。诗人没有停留在对庐山景象的描写中,而是从这现象中提炼出了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苏轼这首诗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庐山多侧面的秀丽剪影,更将一个千古至理蕴含在庐山起起伏伏的曲线之中:人很多时候之所以无法看清事物的全貌,恰恰因为置身其中!只有跳出局限,才可见全貌。</p> <p class="ql-block"> “美庐”二字,左下刻有“中正题”,这是蒋介石于1948年8月亲笔题写。可以说,这块摩崖石刻,既是这幢别墅庭园的“点睛”之笔,也是蒋介石夫妇对“美庐”的钟爱的历史印迹。</p> <p class="ql-block"> 美庐别墅,前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坐落的位置,形如安乐椅。蒋介石很喜欢这里的环境,视为风水宝地。在他的眼中,“背山面水”正符合中国风水学说所推崇的格局。蒋介石夫妇很喜欢这里的恬静、秀美,而宋美龄名字中也有一个“美”字,于是将这幢别墅命名为“美庐”。从此,神秘的面纱便形影不离,将这幢别墅整整笼罩了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 坐在美庐窗前,欣赏如诗如画的秋景。</p> <p class="ql-block"> 庐山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被誉为“人文圣山”,吸引着陶渊明、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白居易、苏轼等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登山赏景,写下了无数的千古名篇。</p><p class="ql-block">“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仙为庐山写下的招牌名句;</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诗魔在庐山寻春的惊喜之旅;</p><p class="ql-block">“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在庐山感悟的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伟人在庐山展现的昂扬胸怀。</p><p class="ql-block"> 而近、现代中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也都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更增添了庐山风景区神秘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