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天山情(十二)顺延

顺延

<p class="ql-block"><b> 历史幽远的惠远古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旅游车在过了种植大片薰衣草的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65团之后,径直来到了比邻66团的惠远古城。古城位于伊犁河北岸,距霍城县东南7公里,距伊宁市38公里。惠远系清代所建伊犁九城之一,有新旧二城。</p> <p class="ql-block">  曾经是清代伊犁将军府所在地,也是当时新疆军事、政治中心。旧城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濒伊犁河北岸,后为河水侵袭。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复遭拆毁。光绪八年(1882年)伊犁收复后,于旧城北7.5公里处另筑新城。因清朝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伊犁将军驻此,俗称伊犁大城。</p> <p class="ql-block">  旧城城高约5米,周长5.6公里,雄伟险胜。惠远老城建成后,清政府还在周边建起了惠宁、熙春、拱宸、绥定、宁远、瞻德、广仁、塔尔奇8城,合称“伊犁九城”。伊犁九城在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时被毁。新城位于旧城北15公里,规制与旧城同。</p> <p class="ql-block">  惠远古城是当今新疆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从乾隆年间到光绪末年的150年,惠远一直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城内建筑整齐,纵横四条大街直通四大城门。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钟鼓楼,以镇四方。钟鼓楼为三层,飞檐画栋,气势雄伟,至今保护完好。登楼远眺,四条大街通向东西南北城门大道,一城风光尽收眼底。旧城遗址仍存伊犁河边。</p> <p class="ql-block">  当年富丽堂皇的“伊犁将军府”旧址就位于钟鼓楼旁侧半里许,其府门、石狮、厅堂、金库、厢房、回廊、将军亭至今犹存。驻守惠远的伊犁将军作为当时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边城镇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各部。 </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洪亮吉、林则徐、邓延祯、徐松等清代名人均在此居留过,并给后人遗留下大量笔墨。惠远古城,一座新疆的历史名城,它曾是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经岁月变迁,风雨飘摇,如今走进惠远古城,走进将军府,依然被那份庄重、素雅的历史氛围而倾倒。</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入城楼参观,详细了解古城、古楼的历史,据讲解员介绍,我们方得知:“惠远古城”历史渊远, 在清乾隆年间, 新疆统一,清王朝在伊犁相继建立惠远、绥定、宁远、拱宸、塔勒奇、广仁、瞻德、熙春、惠宁等城, 古称“伊犁九城”。其中“惠远”为第一重镇,是伊犁将军府驻地,也是当时新疆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惠远”之名乃乾隆帝亲赐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p> <p class="ql-block">  惠远老城繁华一时,当时城内建筑整齐,纵横四条大街直通四个城门: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钟鼓楼,以镇四方。城内城外有不少军事设施,有官兵操练武艺校场。</p> <p class="ql-block">  城内外寺庙林立,清真寺、喇嘛庙是少数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内大街小巷商铺林立,百货云屯,市肆极为繁华,有“小北京”之称。</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句左宗棠名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在“伊犁将军府”府内,人们可以看到一对形态非常怪的石狮子,据说它们在这里镇守将军府已经有200多年了。由于年代久远,石狮子表面已经呈黄绿色了。</p> <p class="ql-block">  有专家说这种模样的石狮子可能只能在新疆才能看到,因为新疆距内地太遥远,当时的石匠没有见过狮子,只好靠想象来设计。搞成的石狮子有些不伦不类,石狮子的头发像羊毛,耳朵像狗,鼻子则挺直高大。</p> <p class="ql-block">  将军府的主要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院内古树参天,4棵古树是历史活的见证。站在前庭朝前望去似有差使策马驰来,飞报战讯。</p> <p class="ql-block">  说到惠远古城,不能够不提到一个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他曾在这里居住了两年零一个月,留下了令人追忆的种种事迹。他因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而闻名于世界,但也因此遭到投降派的诬蔑和陷害,被革官流放至此。</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曾在这里领导百姓开通水利,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民族英雄林则徐与惠远古城有着一段不为世人所熟知的情缘。</p> <p class="ql-block">  当年林则徐被清政府流放到伊犁惠远后,当时的伊犁将军布彦泰十分尊敬林则徐,待其为上宾,委托他临时协管粮饷。</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发现财库拮据的清政府常拖欠兵饷,而当地土质肥沃,仅因缺水而废弃,便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勘察,带领老百姓引渠灌田,造福一方。得到了布彦泰将军的赏识和百姓的爱戴。至今伊犁还存在当年的“皇渠”,民间俗称为“林公渠”。</p> <p class="ql-block">  当年林则徐心系朝廷,关注百姓,忧国忧民,时常登上钟鼓楼,据说他的一些著作就是在钟鼓楼上构思的。林则徐自1842年被谪贬到伊犁,就一直住在惠远老城钟鼓楼南面巷子里一家安静的民宅里,生活了2年多。</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林则徐与惠远古城有着不解之缘,他在这里,与惠远民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林则徐谪住惠远期间,撰写了大量的日记、诗词和书信等,为伊犁留下了珍贵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惠远城是光绪八年(1882)清政府在惠远旧城北15里处仿照旧城所建。同时期建筑的除惠远新城、伊犁将军府外,还有惠远钟鼓楼。钟鼓楼位于古城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正对四个城门,钟鼓楼为四层三檐歇山顶的木制结构建筑,总高23.76米。</p> <p class="ql-block">  基座层外面用青砖仓砌,台上边缘有青砖花墙,基座顶棚为方木拼铺,绘有八卦图,内壁也用方木、青砖镶砌而成。南拱门右壁上开一小门,入内拾阶而上,可登至基座平台。平台上建有木制结构彩楼三层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楼顶正脊四端各有大呁,中有宝瓶和铁戟,戗脊顶端均有仙人走兽装饰,瓦垄出檐装有勾头滴水。</p> <p class="ql-block">  各层檐面及楼顶全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屋檐下梁柱额枋均绘彩画。旧时,各层檐角悬挂铜铃,风吹“叮当”作响,清脆悦耳。二楼置有大钟大鼓各一,为敲击报时之用,城门的昼开夜闭以此为信号。整个建筑巍峨挺拔,雄浑壮丽,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曾于1927年、1964年、1981年三次进行维修,现保存完好,是全疆仅存的一座有较远历史的传统高层木制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惠远老城毁于沙俄的战火,后人于1882年在今霍城县惠远乡依照旧城规制重建了惠远新城;在惠远古城内,以钟鼓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分别通向四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  四个城门分别是: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这种建城方式完全是和中国内地一模一样。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及洪亮吉、祁韵士、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也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p> <p class="ql-block">  除了看了些展品之外,还上城楼顶上极目远眺,我们静静地站在钟鼓楼上,放眼望去,四条十字古道均笔直延伸,便可遥想当年惠远古城的繁华景象。而如今,钟鼓楼默默地矗立着,经受日月风雨的洗礼,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但见惠远城四周非常宁静,行人行走从容不迫,绝看不到通常城市那种行色匆匆的景像。我们在这座百年老城楼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不到霍城不知新疆历史。惠远古城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p>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拍摄者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