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汉唐小馆

朱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唐小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 平 文/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唐小馆关门了。</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长阳半岛我已经有两个月吃不到家乡味了。我很无奈。</p> <p class="ql-block">  汉唐小馆是一家饭馆,主营陕西关中菜和西安小吃。这家饭馆的厨艺很地道,油泼扯面、岐山哨子面、biangbiang面、浆水面、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等等关中名吃小吃一应具全,调味品也很讲究,酸汤要用岐山醋调,油泼辣子必须是凤翔塬上生长的线线红辣椒,盛面条的碗也是耀州窑的大老碗,十足的秦味秦风,在燕赵之地独树一帜,我万分的喜欢。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汉唐小馆尝个家乡味,解个口腹馋。</p> <p class="ql-block">  汉唐小馆的关门让我十分难过。七、八年来,北京带外孙,辞别了家乡的餐桌,象断线了的风筝。虽然自已买菜做饭,解决一日三餐,但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环境,一切仿佛都变了。沒有家乡自已调兑的调味料,没有家乡的平凉醋,做出来的饭少了家乡的味道,外边的餐馆简直如同酱罐里泡出来,什么菜,什么面都是一勺酱,十分倒胃口。只有汉唐小馆可以回味一下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其实,有这种感觉的不是我一个,许多东北人、河南人、江西人,还有其他地方的人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有的吃不到满意的辣,有的尝不到鱼虾的鲜,有的品不到牛羊肉的馋,商家极度的压缩成本,使各地的饭菜都变了味,客人花大价钱却吃不到真味道。追求地地道道地方风味的餐馆,大多应付不了食材涨价关门了,汉唐小馆只是沧海一滴,我也只是万众一员。</p> <p class="ql-block">  北京一直是国人向往的地方,前些年涌起的“北漂潮”,使大批青年进京创业;十年之后,他们成家生子,又使得祖国各地爷爷奶奶因带孙子而暂居北京。年轻人吃便餐,叫外卖,好将就,老年人就不同了,“乡音未改鬓毛衰”,疏疏落落的几颗牙,清清淡淡的老胃口,只认家乡的粗茶淡饭,享受不了太平盛世的美味佳肴,自已做饭由于与儿女们不能同盘共碗,多半也是湊和,想家了,去餐馆吃顿乡味,已是奢侈。这可好,家乡味餐馆关门了,老板损失多少,我不得而知,而我们这些住居北京的爷爷奶奶们的日子,又要雪上加霜,就连能吃上一口可口饭菜,也只能等到孙子们自立的那一天了。</p> <p class="ql-block">  哦,汉唐小馆,酸汤面,我的呼唤,我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