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奇迹都江堰

复丁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以前,我游览过都江堰。我记得,我们被直接带上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上边,望了一会儿滚滚而来的岷江,听人简单介绍了都江堰的历史和现状,就被匆匆带去别的地方旅游了。现在想起来,上次游览都江堰用“蜻蜓点水”来形容,再恰如其分不过了。这让我在后来与朋友们谈论起都江堰,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好像似根本就没有到过一样。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重新游览一次都江堰。这不,11月2日我这个愿望实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垒山上看山水,秦堰楼上观江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二王庙后边的那个门,进入都江堰景区的。一进门,我就感觉被茂密而高大的树林子罩了起来,可以说是绿树遮天蔽日,清凉滋润全身,还有鸟鸣起伏周遭,时不时从林子稀疏处露出来的部分楼亭的顶、角什么的,给这个景区添了些许人文的痕迹和神秘的意境。我们顺着起伏而弯曲的台阶爬了一阵子,看到脚下有一片古建筑的房顶,参差错落,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二王庙。不过,导游并没有让我们向下走进二王庙,而是带着我们绕过它向着更高处攀爬。我暗自想,这见庙而不拜,到底是几个意思啊?很快我们到了一座两层房檐高角飞翘的庙宇前,说是二王庙里最高处的太极殿,也叫老君殿,供奉着道教的先师始祖老子。我对老子历来就是十分的崇敬,所以进门就作揖三拜。拜罢老子转身出来,站在太极殿门前,向山下张望,隐约可以看见岷江,但岷江的大部分还是被茂密的树木遮挡住了。我们又走了一会儿,导游指着前边一座多层的塔式建筑说,那是秦堰楼,是玉垒山上观看都江堰的最佳地点,它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秦堰楼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结构精巧,峻拨壮观。要我说,秦堰楼还有依山而居、临江而傲的一览万里江山入怀抱的气势。</p> 我一听说秦堰楼是最佳的观景平台,就急匆匆地想爬上它的最高层,以便凭借尽可能高的视角,欣赏都江堰的壮美风光。只可惜它却只开放到第四层。我站在秦堰楼上,极目眺望,岷江从远至近,波浪起伏,滚滚而来;岷江对岸山峦起伏,山岚飘渺,郁郁葱葱,就好像是为衬托岷江的美丽而专门创造的;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的“鱼嘴”分水堤,也赫然入目。整个都江堰周遭及远近的画面,尤为壮观,美不胜收,我想谁看了都会过目难忘的。岷江浪急湍,洪患千万年。巧夺天工是李冰,治水润良田。登临玉垒山,放眼都江堰。尽收眼底好风景,神笔绘画卷。据说,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就曾站在这个位置,一览都江堰的宏大胜景。导游介绍,实际上都江堰是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体部分组成,采用“无坝引水”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岷江出山口的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规范岷江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自动排灌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问题。全世界公认,都江堰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璀璨明珠。它自公元前256年建成以来,经过多次维修和扩建,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灌溉、防洪功能,成为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一边听着导游娓娓讲述着都江堰,一边观赏着都江堰和岷江两岸的风光,大有感慨:益州拜水都江堰,鱼嘴分流两千年。岷江引水无须坝,成都平原润良田。秦堰楼上放眼观,玉垒山林叶斑斓。浪涌水寒秋将尽,李冰功绩万古传。<br><br>二郎神功入大殿,李冰奇功居二殿<br> <p class="ql-block">  从秦堰楼下来,导游领我们拾阶下坡,参观二王庙。据介绍,二王庙是祭祀李冰父子的地方,存在一千多年了,不过现存的建筑多为民国十四年(1925),该庙遭火灾焚毁之后,重建的。二王庙是一个庙宇建筑群,从乐楼(正山门)起,庙内建筑分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主殿分别是供奉二郎神杨戬的大殿;供奉李冰夫妇的二殿;供奉老子的老君殿;配殿有三官殿(祀天、地、水三官大帝)、灵官殿、土地殿、玉皇殿、娘娘殿、圣母殿、龙神殿、城隍殿等,另有祈子宫、魁星阁、丁公祠。整个二王庙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布局不受中轴线的束缚,而在纵横方向上依山就势,叠落而筑,层层楼台,起伏有序,曲折幽深,梯回壁转,但主次分明,负山面水,极为幽静,一看便知是灵仙之地。我们从反方向而来,完全打乱了参拜次序,没有按照一般的参观路径,先进山门,再顺着中轴线依次一个殿又一个殿地游览或参拜,而是见殿就进,拜毕即出。我所见到的建筑很多,高矮错落,布局也错落,穿梭其间,我都有一些发懵。好不容易才到了供奉李冰夫妇的庙宇二殿。估计是出于保护的目的,二殿被一层玻璃外加一层栅栏隔了起来,游客不得进去,我也只能在殿外隔着玻璃和栅栏鞠躬参拜了。</p> 随后,我们转到供奉二郎神杨戬的大殿前面。凭我的感觉而说,大殿的建筑规模和形象气势,远远超过了二殿,而且既允许点火烧香也允许入殿礼拜,多少让我有二王庙其实是二郎神庙的错觉。开始我也没有整明白,这李冰治水跟二郎神有什么关系,竟作为二王庙里供奉的二王之一,还把他放在看上去规格更高的大殿里供奉?我听到的传说,就有三个版本:一说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负责巡视下界、驱邪扶正的二郎神,降伏在岷江兴妖作怪的孽龙,帮助李冰完成了这项千秋伟业。另一说历史上李冰没有儿子,百姓出于对他的爱戴,将二郎神虚构为他的儿子,念其治水功业,供奉其在大殿。还有一说李二郎协助父亲李冰治水,立有“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后世口口相传,时间一长,把真实的李二郎和神话中的杨二郎搞混了。从大殿和二殿的建筑规模等来看,给我的印象是,建庙者好像似认定二郎神的功业大于李冰的功业,这让我很是困惑。<br><br>二次登上分水堤,一路走到宝瓶口<br> 我们从二王庙正门出来,到了内江边上,见内江的江水清澈如碧,江流湍急,从远而近,滚滚而来,又从近而远,滚滚而去。不远处的江面上拉起一座索桥,像一条彩练一样,飞架岷江南北。导游说,那是很有历史的安澜桥。据介绍,安澜桥又名夫妻桥,曾被茅以升先生誉为中国五大名桥之一。安澜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有证可考的最早历史记录为宋代淳化元年(990年)修建。明朝末年被战火烧毁,清朝嘉庆年间由何光德夫妻重建,清朝光绪年间也多次重建。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安澜桥由混凝土支架和钢缆组成,桥面铺有木板,两侧有栏杆,确保了行人的安全,它全长不到300米,可同时容纳300-400人通行。安澜桥不仅历史悠久,也可以说,在古代,直至共和国建立之前,都是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也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我们饶有兴趣地走过晃晃悠悠的安澜桥,之后登临鱼嘴分水堤上,这是我第二次登上这个世界著名的分水堤坝。 站在鱼嘴分水堤上,我十分清楚地看到,被修建在岷江江心的分水堤,其形状恰如一张巨大的鱼嘴,向西伸展,把汹涌而东的浩荡岷江分隔成了外江和内江。我望着岷江远处的山峦、近处的碧树和滚滚而来的江水,心情很是激动。登临分水堤,顿生豪气,尽望起伏远天际。一览江山入眼底,无比壮丽。岷江千万里,奔腾不息,鱼嘴分流利川西。李冰天工巧设计,世间奇迹。真的,这个鱼嘴看似不起眼,但其设计非常巧妙。据说它利用弯道环流的原理,使得在枯水季节,主流直冲内江,保证了灌溉用水;而在洪水季节,主流则直冲外江,确保了防洪安全。这种设计不仅解决了灌溉和防洪的问题,还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际上,此刻正在我脚下的都江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鱼嘴分水堤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此外还有飞沙堰和宝瓶口等等,千百年来共同书写着都江堰这个历史悠久的神话般的治水传奇。 我们回头坐上景区的观光车,从分水堤顺着内江南岸,向东而行,很快到了飞沙堰。我从表面上看,只见内江南侧一片黄沙淤积成滩,再平常不过了。听了介绍才得知,飞沙堰是都江堰保证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其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下游宝瓶口流量的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它就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听起来这和飞沙没有什么关系,而之所以叫飞沙堰,则是此堰确有“飞沙”的功能。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自然挟带着大量的泥沙和卵石,如果让这些泥沙和卵石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甚至宝瓶口以下的水道。而李冰选择在此处巧妙设计了飞沙堰,造成并利用水流的强大离心力,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抛入外江,确保了内江通畅。明白了吧,此乃鬼斧神工之妙也!就是现代的水利专家们也不得不发出叹服之感慨。是啊,两千年前,李冰竟做如此设计和构建,他不是神,谁又能是神呢? 景区的观光车又把我们带到了观看宝瓶口的最佳位置。在这里,清晰可见内江湍急的水流,欢快地流入对岸山体和一座看似圆形的半岛之间。这个半岛被叫作离堆,很像似一个巨大的人工盆景,树木葱郁,掩映楼台,仙气飘渺,美不可言。据介绍,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着成都平原上一千余万亩农田。其实宝瓶口发挥着“节制闸”的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原本并不存在宝瓶口,李冰治水时在玉垒山(原名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了一个口子,以便内江之水顺畅流入成都平原并控制进水量,因其形似瓶口又有着咽喉般的奇特功能,遂叫宝瓶口,而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与其原山体相脱离,故起名离堆。不得不说,这宝瓶口的设计,也是神来之笔。清朝的黄俞在其《都江堰》一诗中曾赞道: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离堆。离堆之上是伏龙观,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孽龙就被锁在离堆下面的深潭里,灌阳十景之一的“寒潭卧伏龙”正是此地,现为道观,是纪念李冰的庙宇。庙里有一尊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李冰石像,是从岷江河床中挖出来的,高2.9米,重4.5吨,凿制于东汉灵帝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弥足珍贵。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可俯观之。伏龙观后边的最高处建有观澜亭,凭栏远眺,鱼嘴、索桥、飞沙堰及岷江激流等景观,清晰可见,一览无余,蔚为壮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老灌县,灯火辉煌新景观</p> 我们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游览了都江堰景区内的几个主要景点。对我来说,这一次游览才基本搞明白了都江堰的来龙去脉,还比较全面地观赏了周边的景致风光。虽说感觉有一些疲惫,但是兴奋异常,可以说上了一次古代水利工程课,大长见识。我们从离堆公园正门出来,就沿街走向停车点。这一走发现,都江堰市的市容十分整洁有序,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看天天高云淡,沐秋秋高气爽,给我一种非常舒适惬意之感,竟莫名地想起了邓丽君那首《小城故事》的歌曲来。是啊,都江堰肯定是一个故事多多的地方……吃罢午饭,我们向九寨沟出发了。 4日的傍晚,我们从九寨沟又回到了都江堰市。听说,都江堰市也有古街,我们决定去转转。从我们所住的酒店,穿过一个我们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现代化的广场,就看到一座古式城楼。但见高高的城墙上耸立着双层歇山顶飞檐建筑,下檐正中有都江堰市的旧称“灌县”二字,赫然入目,而在城楼下拱门上标有“宣化门”三字,拱门两侧是一幅对联,内容为“龙腾虎跃开创万千气象,水润道养化育和美城乡”。城门里是都江堰市的幸福街,我猜想这条古街一定是为适应都江堰的旅游业发展而整修出来的。这里街边的梧桐树,倒是够年头,既粗又盛,遮天蔽日,给我以古桐森森罩古街的印象,让我想起“秋色老梧桐”的诗句来。 <p class="ql-block">  转瞬间,天彻底黑了,街上的灯全亮了起来,由于梧桐枝叶的遮挡,古街显得既秋意暖融又清幽深长,说富有诗情画意也行。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倒没有急于去吃饭,反而自在地闲荡起来。夜游老灌县,古街赋清闲。沐浴晚秋小风凉,不觉身衣单。目光左右盼,步履亦蹒跚。一览橱窗尽琳琅,堆起笑容颜。真的,人的心情很容易被感染。这不,看见熙来攘往的人们,无不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感受到了他们享受着夜逛古街的惬意,我也自然而然地生出这般惬意来。我们是在一个叫做“庭院小酌”的精品川菜馆吃的晚饭,这里的店员和老板都很热情好客,有问必答,老板还两次前来问询我们对他们菜品是否满意,还专门强调他们的菜品,保证食材新鲜,绝无预制菜等。还得说,对出门在外的游客而言,饭菜可口乃第一位的。我们对这里的菜品给予点赞好评,算是为这个供我们美食的网红店做了点儿力所能及的“贡献”。</p> 饭后,我们继续逛街,幸福路左转便是南街了。南街上的梧桐树一排排伸展着枝叶,形成了一条林荫道,在两侧店铺的各色灯光辉映下,竟添了几分浪漫的意味。漫步在此,宛如进入“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意境里。到了南街的尽头,我们发现来到了都江堰市灯光最美的地方——南桥。南桥是一座横跨内江的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原名为“普济桥”,始建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曾多次损毁,多次修建,现在人们所看见的是前些年改修过的。南桥十分漂亮,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据说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和“览胜台”等多种名号。 古街特别是南桥的夜色是迷人的,再看南桥附近内江两岸的夜色,一样的迷人。岸上的古式楼台亭阁,灯火通明,七彩交替变换的霓虹,闪烁频频,映照的内江之水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仿佛那就是人间的瑶池,仙境般的存在。据说,来都江堰市旅游的游客,都要到南桥驻足打卡。此话不假,这里还真让人有人山人海之感。我以为,没到过南桥,可千万别说到过都江堰市。大美都江堰,夜色好看,古街古桥灯灿烂。可知多少慕名客,不虚一观。我来内江岸,风景眼前,霓虹七彩频变幻。误为自身入瑶池,梦境里边。不怕谁笑话,古街古桥之美,美得我们都犯了“傻”。回到酒店,我们进入电梯,反复刷卡,电梯就是不动地儿,多次与酒店服务员交涉后,才发现我们竟然走错了酒店。<br><br>2024年11月23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