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晨晖万里

<p class="ql-block">  源自百度的介绍“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p><p class="ql-block"> “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唐代,修建了飞沙堰。 建国后,又修建了工业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 为有效管理维护都江堰的运行,设立了堰官、岁修制度。 ”</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尽管从小学开始就了解过都江堰,但是真正到了都江堰,从头到尾看完,才被这个宏伟奇迹的工程震撼到了!</p><p class="ql-block"> 开始呈现给大家的是我用十多张图片接成的一张都江堰全景图,右边是岷江水来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网页上下载的都江堰工程示意图,我拍摄的位置应该是玉垒山了。从这个示意图上看,都江堰规划基本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下了五磊山,跨过索桥,就来到了鱼嘴,也是金刚提的最前端。它将岷江一分为二,外侧为外江,内侧时内江。是按4、6分水的,但据说这个4、6分水时可以互换的。这应该是都江堰的核心工程所在。设计还是原来李冰的方案,施工材料已经是现代的了,更为牢固。</p> <p class="ql-block">  乘坐摆渡车,跨过金刚堤,就来到了宝瓶口内侧,宝瓶口应该是都江堰设计最巧妙的所在,用人工开凿山口将桀骜不驯的岷江控制约束后引入成都平原,从而让四川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而宝瓶口的开凿也是当时都江堰工程最大的难题所在,因为在没有炸药,没有现代化工程机械的情况下,用木材灼烧岩石再浇冷水的方法,一点点开山劈石,据说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个工程,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毅力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  延索道桥跨过飞沙堰,来到伏龙观俯瞰宝瓶口,据说1958年毛主席来视察都江堰的时候,在这里看到如此美丽的青山碧水,还表示要下去游泳呢。</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往南,江水由此流入成都平原,“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在《长恨歌》描写情景很契合这样画面,不知道唐明皇是否也来看过都江堰,白居易应该没来过,杜甫应该有机会来,但是这里好像没有留下他们活动历史印痕。</p> <p class="ql-block">  路过二王庙,紧贴玉磊山依山而建的层层殿宇,非常壮观,祈求好运烧香供奉的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二王庙的金字题名和对联是爱国将军冯玉祥的墨宝 。 </p><p class="ql-block"> “二王庙文物众多,殷商古木、精美碑刻……沉静大美,赋予了二王庙独特的气场和底蕴,同时为这里增添些许神秘感。在二殿一侧,有文物陈列室,内陈有清乾隆款通山庵铁铭文钟、乾隆哮天犬、张大千绘“玉女”,关山月绘“黄粱梦”图石碑、徐悲鸿“天马”“奔马”图石碑、董其昌书《岳阳楼记》木刻等。” 这些珍贵文物因为时间仓促而没能观赏,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  李冰留下的维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成为2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运作的法宝!也是所有游客必听的解说。</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代光绪年间曾任成都知府文焕在六字诀基础上题写的都江堰维护具体维护的环节。百度文焕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 “文焕(1857—1909),满名李佳喇哈,湖北荆州驻防满洲镶黄旗人后代,光绪元年(1875)考中举人,光绪六年(1880)考中进士。后文焕得授户部主事,在京供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被选派任四川省叙州府(今宜宾)知府。”</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文焕调补成都府知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调任安徽皖南道道台,两年后病故,安葬于扬州。文焕在叙州任官期间,“清保甲、练民团、修文庙,立学堂,订局章、筹团底、讲蚕桑,求工艺,凡所以造士养民,兴利革弊者,日孜孜惟恐不足。”,深得叙州士民的称赞和爱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位有作为,有情怀的官员!</p> <p class="ql-block">  这牌匾上“利济全川”的金字,是民国23年,也就是1934时任灌县县长的杨钧寿所题,但是百度上无法搜到这位县长的资料,从字迹上看,刚劲秀美,端庄稳重,也应该是饱读诗书的人。</p> <p class="ql-block">殿宇高耸,颂匾层层,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  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王,从此接收人间烟火供奉至今,对国家民族做出不朽贡献的人,不管人们如何纪念,也不为过!他们应该属于“真神”系列吧!</p> <p class="ql-block">  伏龙观前,一个父亲带着宝贝女儿,民族的基因里边一代代传承着都江堰的精神和李冰父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伏龙观里边陈列着不同时期伟人领袖来视察参观的资料和图片,毛主席他老人家排在首位,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伏龙观前右侧陈列据说是商代的树木,应该有好几千年了!</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前左侧排列的是石刻文字,当时大多看不明白,经查找原来是都江堰镇水碑: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梵文碑”,三教神力镇水碑,这些碑刻的内容文字怪异,普通人能看明白的字迹不多,但应该是下令各路神仙魔怪确保这里平安吉祥,风调雨顺的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玉磊山下的古街,街道墙壁上立体图片做的非常精细,还原了旧时代这里的生活场景,辛苦劳作的人们的不同表情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两个人似乎在无言对视,两种表情,两种感悟,透过镜头,我又感觉到他们的目光似乎在和我对视,似乎有话要说……</p> <p class="ql-block">这个画面让人有时空穿越得感觉吗?</p> <p class="ql-block">张松手植银杏树,了解张松是个很了不起的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张松(?-212年),字子乔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后,与法正密谋奉刘备为主。又说璋迎备以击张鲁,皆为璋所采纳。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刘备,为其兄张肃所告发,刘璋怒而将他斩杀。</p><p class="ql-block"> 被兄弟出卖,但是被历史铭记!</p> <p class="ql-block">这些女孩子在玉磊山下南桥来回穿梭,时装穿越,个个漂亮,非常抢眼,一打听据说是推销服饰拍照,也很不容易吧!</p> <p class="ql-block">百度对玉垒山下的跨越内江的南桥的介绍:“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1925年重建,桥面加宽。1933年,毗河战争爆发,木桥中孔被拆毁,战后修复时,增建了寨门。桥长约133米,4排5孔,白天开放,晚上关闭。1958年,桥毁于洪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定名为"南桥"。1979年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仍5孔。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范围。” </p><p class="ql-block"> 丁宝桢是清代名臣,想不到在都江堰也有如此作为!</p> <p class="ql-block">  陈设在伏龙观里边的都江堰总设计师和建造师李冰石像。</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是1974年,当地人民在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时,挖出了一座巨大的李冰石像。石像高2.9米,宽0.9米,重达4.5吨。以灰白色沙岩圆雕。石像身着长衣,腰束衣带,两袖在胸前,神态自若,略带微笑。石像上刻有:“蜀郡李府君讳冰”和“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公元 168年)字样。</p><p class="ql-block"> 那是他还没有被封王啊。</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写着那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没去过的,有机会看看去吧,尽可能多点时间,细细品味,或许您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