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斋杂记(三十四)清逸黄逸宾

蓝银坤

<p class="ql-block">兰石斋杂记(三十四)</p><p class="ql-block">清逸黄逸宾</p><p class="ql-block"> 蓝银坤</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淳安县城松城饭店旁的裱画店与店主闲聊,看看有没有好一点的书画,店主拿出一张黄逸宾题为“千载非所知,聊以吟今朝”的菊花图以及几张江华的书法,说:“这个不知道什么人画的,落款题赠给‘世桃同志’的‘世桃’是淳安县的副县长,江华是当官的,不是书法家。”当时以七十元和一百元的价格买下黄逸宾画于甲子(一九八四年)的菊花图和江华的一幅四尺整张书法。</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逸宾先生在浙江画坛以其简约脱俗的画风独树一帜,是有一定影响的画坛中人,店主也许更不知道黄逸宾先生也是一个南下“老革命”:黄逸宾先生一九一九年出生于山东莱阳,一九三八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山东兖州县委书记,南下后任浙江省第一任文化局长,绍兴地委书记,中共杭州大学党委书记等职务。其简历中有“自幼喜爱书画,在革命工作之余坚持画学研作,几十年如一日。喜欢古代的米芾、徐渭、石涛、八大山人及近代的蒲作英、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诸家作品,苦心琢磨,刻意钻研,吸取各家之长熔于一炉,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注重诗情画意。在技法上将传统技法与现实物象结合,寓书于画。”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论语·子张》中有:“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纵观中国美术、书法史,作为书画家留名于世的人物,其背后往往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渊博的学识支撑,首先是家国,然后是文艺。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民国过来的一批知识分子身上,旧学功底的滋养、政治家的气质使得他们的行为、作品脱颖于世,黄逸宾先生应该是属于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陆俨少先生以“氤氲苍浑,清而不薄”、沙孟海先生以“苍茫高简,卓然尘表……所作学人之意量、政治家之气质,画师之艺能,兼存其美,是以魄力韵致,皆异恒流”高度评价黄逸宾先生的作品。俞建华先生认为黄逸宾先生的翰墨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潜心于传统时期,正是学习古今大家取得基本功的锤炼与创造性的启示;但这并不能使他满足“外师造化”这一古人有益的教诲,成了他在第二阶段勇于探索的力量。这得益于黄逸宾先生主政各地,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同时,得以饱览南北山水之胜概,深谙搜妙创真的乐趣,将其倾注于笔端,展现于笺素之上。在这个阶段的艺术实践中,绍兴的这段工作生活,可说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关键,为日后进一步成熟积聚了丰裕的资本;书画造诣的高低,格调的雅俗,固不能忽视画家的勤学苦练,但也不可否认悟性的重要。悟性是画家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的结合,也是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人生阅历相摩相荡的结晶,更是画家在“外师造化”后,“中得心源”的升华。我是十分赞同俞先生的判断的,从黄逸宾先生晚期的作品来看,其破墨山水氤氲苍浑,浓墨山水空灵清腴,白描山水老笔纷披,既无科班拘于法度的窘迫,更无数典忘祖者恣于“创新”的造作,于平淡中见奇趣,在天真中见老苍,从而进入了艺术的自由王国。而其花鸟画逸笔草草,殊有别趣,得青藤之跌宕、八大之清醇、蒲华之率真,在粗服乱头中暗蕴法度,于不经意中俱见精神。王伯敏先生评论道:“用笔秀逸松动,用墨富有韵味,以不经意之笔图自然之性,传自然之神,有青藤、八大的遗意,又有黄宾虹的韵致,有明显的个性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黄逸宾先生简历当中没有明确其师从某人,沙孟海先生在《黄逸宾书画集》跋文中提到黄逸宾先生“得虹庐老人指点”,在当时的工作环境下,估计黄逸宾也不可能日日环侍于黄宾虹先生之侧问学,但他对虹庐艺术是深有体会的。他在画中题到:“黄宾虹先生画墨色齐备,常以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积墨、破墨同时并用。墨成之自然的性灵,成了万物的光彩,丰厚华滋,润味无穷,吾常习之,冀得其十一也”、“画无定法也无定理,盖理也在随人对自然的认识的深化,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对以往的认识,不断的进行修正,故画者不可固守陈规,应力作创造,更不可妄责他人之创造的努力。”这些在画上的题词说明了逸宾先生的学术思想,显示出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胸怀。</p><p class="ql-block"> 黄宾虹先生《国画分期学法》将学中国画分为四期:述练习、法古人、师造化、崇品学。他告诫学生:“画作流露画人思想感情,学识修养,不能有丝毫伪装的。人品的高下,最能影响书画的技能,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讲书画之道,直达向上以到‘真善美’,三字为近代论画之要旨,与古贤言论相合。笔墨研习,只是表情手段,作者最高修养乃道德人品所归。”世人学虹庐之艺者夥也,然于黄宾虹这座大山深处各取所需能成功者几何? 我认为黄逸宾先生能得虹庐艺之“清逸”,是懂得宾虹先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