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建筑画第八集,浙江路

老嘎

李老师近照 浙江路 南起太平路北至德县路,北高南低,属于欧人区的中心位置,别墅的阳台大都能看见大海。虽只有640米长,与广西路,湖南路,湖北路,曲阜路交叉,是青岛老市区最早建成的道路之一。<br> 浙江路的南段有青岛音乐厅,伯爵饭店,葡萄酒厂,中段有两家医院,北段高地是天主教圣地,是德国人在青岛城市规划前期的唯一高地,基督教堂(江苏路)早就完工,而天主教的用地只是一个小教堂来面对前来祷告的教徒,当然还有许多附属许多建筑,如圣心修道院,圣功女校,男校(明德小学)天主教印刷厂,天主教医院等,原先规划的大教堂(比现在的还高大,只是在建造期间因希特勒严禁资金外流而改小)因一战战败而搁置了。应该说天主教在德占时期给青岛带来了办学办医院的文明之举是深受岛城人认可的,白明德神父的葬礼就能看出岛城人的诚意。可是在青岛解放后,尤其是在抗美援朝等期间,有些主教的宣传与我们的主旋律格格不入而被驱逐,教堂在文革时期曾被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公民实施了信仰自由的开放主张使教堂又得以已恢复。重新焕发了生机。<br> 浙江路在德国占领时期称为芦坡街,日本占领时期改名高濑町。 这是德占初期的青岛浙江路与兰山路向西看到的场景,当时青岛港还未建成,主要靠栈桥码头来完成客货物流的疏通,兰山路上遍布港务局,海关,洋行,物流周转库房等建筑,图画上远处能看见火车站,近处的建筑是青岛港务局检检疫所(也就是兰山路礼堂的前身位置),靠近中山路的建筑是海关大楼(青岛港建成后搬至新疆路)。 这鸟瞰是上个世纪20-40年代浙江路南段的鸟瞰,交叉口的建筑曾是大仙饭店,面向广西路的是一座公寓楼。<br> 浙江路西侧有好几家德国人开办的洋行(公司):浙江路4号是“史丹林洋行”,也有称其为“斯坦利公司”的,经营汽车、收音机和电冰箱;它的隔壁浙江路6号,是经营进出口业务的美最时洋行,同时经营崂山汽水厂和上文提到的“美口酒厂”,北德轮船公司与它在同一座楼内。美最时洋行的隔壁,有一个大仓库。<br> 在浙江路与湖南路口这栋楼湖南路一侧的36号是青岛葡萄酒的发源地。据考证,1912年德国人在这座楼内建造了青岛地区第一家葡萄酒作坊。按照德国工艺配制葡萄酒,上世纪30年代,又与另外一家小葡萄酒厂合并成立了“美最时洋行美口酒厂”。青岛解放后,大约是在1959年,葡萄酒厂搬到了水清沟,就是青岛葡萄酒厂。 这是浙江路从南向北看到的街景,左边是青岛港务局检疫所(上世纪1933年,用中山路第四公园的地置换的钱在这里盖起了青岛市礼堂,在舞台下有地下室用于舞台剧化妆间),北面的建筑是“马克西姆咖啡餐馆”,在礼堂与马克西姆咖啡餐馆中间还有个篮球场,后来青岛音乐厅建设时在地下做了空调机房,地面上改成了停车场。与广西路口的绿色塔楼是侯爵饭店,后面就是葡萄酒作坊。 这是民国时期浙江路与湖南路口由南向北看的街景,对景点就是天主教堂,教堂自建成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青岛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海上的船一入青岛就能看到。形成了青岛魅力独特的天际轮廓线。 这是位于浙江路9号的青岛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是1908年由在青岛的英国人和中国人在原北京路的耶稣教堂发起创办的。该会不局限基督教徒,更是青年人的集会场所,同时该会也吸引了老舍、马寅初等很多学者专家来此演讲。 1935年8月,全国体育讲习会就在青岛青年会举行。 建筑主立面为中轴对称,地上二层,花岗岩砌基,红瓦蒙莎屋顶,墙面开矩形长窗。<br> 民国时期还先后被用于开办教会学校、青年中学。<br> 解放后这里办起了扫盲夜校、青岛五中、青岛教师进修学院、青岛教育学院等,近几年被改建为一家老年公寓和医院。<br> 该址现在被列入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 这张市区鸟瞰,画面里能看到浙江路的部分建筑,近处的绿色塔楼是圣言会会馆,前面的消防塔就是当时在曲阜路4号的青岛消防救援站,院内有篮球场,消防车库,南面绿色双塔是基督教青年会址,再前面的绿色塔楼是侯爵饭店。 这是浙江路由北向南看去的街景,右边近处的建筑是安娜别墅,还有两家私人医院,一家是14号的宏济医院,一家是22号的如心医院,左边的两个绿色塔楼分别是浙江路9号的基督教青年会址和广西路口的侯爵饭店。<br> 前面的大仙饭店,郁达夫和王映霞1934年来青岛时在这里住了一个月。 这里是浙江路13号德占时期的消防救援站,建于1905年,其标志就是其高高的消防塔(消防塔的作用是瞭望和消防训练)。如今的这处消防救援所在地,仍延续着其在青岛消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905年,德人为防备起见,由德国运到蒸气唧筒车一辆,人力唧筒数架。蒸汽唧筒车为双马拉套,车上锅炉常燃不熄,遇火灾时靠蒸汽驱动水泵抽水扑救。人力唧筒亦用马车拉载,灭火时需用4到8人压动唧筒杠杆抽水。<br>此后又从德国购进马拉手摇升降梯一架,用于登高灭火。此后又从德国购进马拉手摇救助梯一架,用于登高灭火。此梯可分可合、可伸可缩,运转甚便,如高处有火灾时,用之効力甚大。这是在院内进行消防训练。 这座消防救援站的院门原来是曲阜路4号,后来,在拆除后盖楼,曲阜路没有了门,只留下了底层消防车库的门面向曲阜路。<br> 这是日占时期的消防队从日本购进“铃木葛斯赁”汽油机水泵马车两辆,这种水泵每小时可抽水30吨,最大射程15米。 这是浙江路26号的安娜别墅刚建成后的场景,当时,对面的消防救援站还没建,只是一片空地。 “安娜别墅”,始建于1901年,1903年建成,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建筑共有2层,带地下室和阁楼。南向立面辟有敞开的观海阳台,东立面则相应地建有一个四角的塔楼。 德国商人罗伯特和他儿子汉斯-卡普勒来青,成为这个城市第一代机械化生产建筑砖瓦商,“安娜别墅”就是漂泊在青岛殖民地的卡普勒为了表达对在德国的女儿安娜的爱意,而特别建造并命名的。1905年,罗伯特离开青岛去了慕尼黑,他儿子汉斯继续留在青岛管理砖瓦工厂,直到德国溃败。 建筑每层中部都设计了四根方柱,衬显门庭,悬挑阳台。顶部起山墙,用叠错式内收,两端做小装饰柱头。楼层间做了许多欧洲古典式的精美线条。整栋楼格调庄重典雅,属欧洲商业古典式流派风格。南向立面辟有敞开的观海阳台,东立面则相应地建有一个四角的塔楼。阳台和塔楼之上各为山墙,南面的山墙则较东面的繁琐些。南面二层以上可以看到大海。 这是安娜别墅的西北面,可以说安娜别墅的每个立面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体现了西方建筑的手法娴熟,搭配完美,材料运用考究。 这块以浙江路德县路曲阜路为中心的高地大约三公顷,很早就布局了天主教的许多建筑,当时虽然圣弥厄尔教堂已经设计完毕(高达百米),但由于涉及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实施。后来还是由于资金问题将百米高的教堂缩小到了56米。有些遗憾。画中可以看出当时天主教附属建筑的分布情况。 这是1901年青岛圣言会会馆建造过程中的场景,这座由德国建筑师贝尔纳茨设计。这座两层小楼位于曲阜路和浙江路路口,当时四周一片空地,整栋建筑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风格流畅的外立面还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主入口设在南侧,内有小型祷告室和印刷所,二层是神甫住所和其他房间,内院则是精巧的小花园。 青岛圣言会会馆旧址,位于浙江路15号甲,建造之初,其主要入口在南面,后来圣弥厄尔主教堂建成,会馆的主入口改向了面对与教堂及圣心修道院合围成的广场上。 这座两层小楼高高的的绿色塔楼位于曲阜路和浙江路路口,格外醒目,八角窗、灰砖清水墙将其衬托成靓丽的风景。 位于浙江路28号(圣心修道院旧址及圣灵女修道院),位于圣弥爱尔教堂西侧,属于天主教圣方济教会。平面呈马蹄形,大拱形窗,有着典型的德国南部建筑风格。东南转角处大的阶梯山花和两个对称的巴洛克风格角楼,使得这个转角的立面变得丰富多彩。但和奢华的教堂相比,它的外观便显得简洁得多。 初建时为二层,东南角为青岛早期建筑中常见的阶形山花装饰墙,左右是对称的巴洛克式塔楼。1928年加盖为3层,将塔楼拆除,塔楼复建,完成了再现了当年德国建的风韵。 虽说这里是修女院,其实也是一处欧洲人寄宿学院,附设幼儿园,教学受德国总督府监督,由修女任教。初期只招收德国女孩,总督府给予补助。1914年以后完全由天主教会出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英美等国。自1922年开始招收中国富家女学生。课程设宗教、德语、法语、英语、汉语言文学、算术、地理、历史、自然科学、制图、绘画、家政、女子手工艺、音乐、雕塑等,用德语教学,注重宗教知识和语言教育以及上层社会女子应有的知识技能的培养。 加层后的内院比原来平整了越多。可供学生们课间活动。 建筑占地面积20968.1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6平方米。砖石结构,平面呈马蹄形,内侧为封闭长廊,大拱形窗。花岗岩墙基,斜坡屋面。室内木板地,高3.8米,门窗皆为初建时期所遗。屋面为红牛舌瓦,梁柱均采用美国红松制作,具有典型的德国南部建筑风格。东南转角处大的阶梯山花和两个对称的巴洛克风格角楼,使得这个转角的立面变得丰富多彩。 这是圣心修道院的礼堂,是青岛最早的天主教堂,在青岛圣弥厄尔主教堂盖起来之后,这里又成了明德小学的礼堂。 天主教堂,原称圣弥厄尔大教堂,始建于1932年,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教堂于1934年10月竣工。属新浪漫派。建筑资金主要在德国募集,计划筹建的教堂高百米,外形高大壮丽,内部装饰豪华,属东方一流,教堂有一座园亭和瞭望台,可以眺望青岛的山海风光 教堂曾被破坏,而后经德国捐助重建。教堂内曾有亚洲最大的一架管风琴,有2400多个音调,相当于一支乐队,可惜已毁。 天主教堂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与花岗石结合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可容纳教徒千人;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4座大钟;南立面正门上方设一面七瓣玫瑰窗,门窗采用券式。檐部和腰线处为罗马风建筑装饰式的密排小券。外墙为花岗石砌筑,局部上设凹凸装饰线条。一层两侧均设计有便门与中间主人口呼应,二、三层设计为单窗,四、五层则改为双窗,以突出建筑立面纵向的划分,六层则结合塔尖起小山墙开圆窗。 天主教堂原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国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的规模,天主教堂平面呈十字形,教堂主体两翼,各耸一座尖塔,塔高56米,顶端各立有一个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大厅高18米,可纳千人,内部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穹顶绘以圣像壁画。<br> 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和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 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