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 记]元辰文苑平台刊发我的《散文美学观的独特内涵》一文,概述了陈胜乐先生著作《中国散文美学综论》的“总纲”,概括了主要观点和内容概要。</p> <p class="ql-block">作家出版社在新书推荐中对《中国散文美学综论》的总体评价是:一部当代散文理论系统建构的专著;一部科学梳理和厘析中国散文理论历史的专著;一部坚持问题意识、直面当下散文创作问题、破解当下散文创作难题的专著,是中国当代散文理论研究的新收获。按照出版社的阅读指引,我在品读陈胜乐先生的《中国散文美学综论》一书时,己被他的散文美学观不断刺激着我的“味蕾”,激发了我的想象,调动了我的情感,让我初步领会了这本书独特的散文美学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综论》是一部散文创作理论研究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厚重的书,将文学、美学、哲学等融为一体,力图运用全新的表现方法,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散文的各个侧面,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逐步丰富完整它的艺术规律,全方位多视角地对中国散文美学的史论、本体论、客体论、主体论、受体论、创作论,美学批评、美学鉴赏、审美流向等诸质,进行美学的溯源和探索,以期揭示出中国散文美学的本质,奠定新学科的理论基础。所以,这是一部散文创作和美学鉴赏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要义:理论上定位(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理论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代著名文艺理论评论家李建华先生在前言中,评论这部《综论》,是一部当代文理论系统建构的专著,对于建立当代散文美学、散文理论,其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理论价值;从整体性出发,确定了散文理论研究的框架,拓展了当代散文研究的视野和边界,丰富了当代散文的研究方法,提升了当代散文研究的品质;对于建立当代散文美学、散文理论,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理论价值;对于构建当代散文理论话语提供了必要前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要义:概念上定名(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美学学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在著作中,阐述的基本观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深入研究散文的创作观、审美观,以及时代观。从散文千年的发展轨迹,多角度、多维度地审视了散文的发展,运用审美意识,梳理了散文的发展脉络,解析了散文与美学的同轨关系,并把散文美学的研究,放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考察,以期全面系统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美学学科,并为这门新的学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要义:语言上定音(做生活的“录音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属文学的一个部门,属于情感语言的艺术,是靠语言来叙写生活和人文事件的,文学的特质则是形象性、情感性和理论性三者的高度统一。因此必须有恰当文采,有闪烁文字光芒的语言,这是为文之初心决定的。精美的文采是文学艺术最美的体现形式,语言是文学的本质,而文采便是语言闪烁的光芒。要用“平淡”的语言方式,达到“瑰琦”的朴素效果。要着力摒弃一些精美辞采,追求一种语言“朴素”本色,做生活的“录音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要义:情感上定调(朴素是散文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作家应通过自己辛勤创作,用作品赢得社会承认,以情动人,唤起读者的共鸣,创造出一个“美文”的世界。散文创作,应当从第一个字开始就能使人陶醉,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顿觉耳目一新。作品入眼入心,给人一种阅读的快感。散文创作,要“朴素”,让普通人能看得懂,只有读懂了,明白了,作品才有其价值。朴素是散文的光芒,更是一种难得的技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要义:创作上定形(要“半明半暗”</p><p class="ql-block">“半遮半露”,塑造可知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创作,要“半明半暗”“半遮半露”,塑造可知的形象,但又不能“太明白”。散文抒写的情感絮语,风土人情,大多是“果肉果汁”,吃了品了也就享受了,但哲理散文给读者的却“不止于此”,它往往篇章里隐藏着人生感悟,使人警醒和启迪。散文创作要以情为主导。感情是构成散文的基本要素,必须抒发实情感,“一个作者对于宇宙和人生的问题,对于历史和社会的问题,常常是在思考着,探索着,因此对于日常一些具体的事物,往往会引起他的情感激发。散文表现自由,抒写自然,无所羁绊,或谈人生,或写自然,或写社会,或写心中的喜怒哀乐,无不浸透着作者的真实体验、思想和感情,必须彰显散文的“抒情”特质。</p> <p class="ql-block">二、《综论》对散文创作的起点到终点进行了“全流域”的展示,勾画出了一幅散文审美过程的“全景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散文审美的立体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论》对新时期文化散文、情感散文、幽默散文、哲理散文等的创作进行了专题论述,既从古溯源,又从具体作品入手,把理论建构在对创作现状的准确把握上和对作品深入研究基础之上,对散文创作起点到鉴赏终点进行了“全流域”的展示,勾画出了一幅散文审美过程的“立体图”。《综论》对散文变换的语言,形容如孔雀张开它的彩屏,在那绚丽的语言之屏抖展中,人类的审美世界已无限延伸。语言创新的动力是交流活动中发送双方的合力,散文创新、拓展是通过语言创新的拓展实现的,只有在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语言的限制更少、更自由,才能对散文的审美拓展越来越深、越来越新,整个散文美的层次就会提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散文审美的效果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作家的审美意识,集中体现在散文作品的创作活动中,《综论》强调作家创作,必须得到读者的“呼应”,引起社会共鸣,其最高准则是“和谐”,超越了古人的“天人合一”,表现出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在对立和矛盾中,表现出一种美的崇高,只有这样,审美效应就会更强烈,更能净化人的灵魂。《综论》对散文审美效果有表述: 散文作家的情感审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享受,是“外部集中”,即对享受客体散文作品的情感观照。散文隐蔽的内在结构,是“美”心态外化的功能载体,是流动的图景情绪,是情感由表及深的艺术摹写,并最大限度地延伸入人的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之中,构成了散文独特的结构审美特征。越来越多的现代方式,改变着散文的“潜结构”,越来越丰富的载体,给散文带来了创新的“美学准备”。无限深宏的“智慧背景”和其独特的美学魅力,无时无刻不在丰富着散文的“元结构”,指向审美创新的纵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散文审美的平面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论》要求,从美学的源流出发,对散文意境的审美,是对审美主体的欣赏。它是审美意识的虚拟化形态,具有满足审美主体需要的相应价值,不以欣赏主体的价值而转移。即使审美主体因个人原因缺乏相应的审美条件而不能构成欣赏关系,这也无损于意境的审美存在,它永远是“虚拟而真实”的。《综论》指出:文学的审美意境是被作家创造出来的,也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创造性从感性、知性的角度看,它“并不真实”的物质材料,但它通过语言的载体和艺术结构而成的“非物质东西”,其中包含了素材、题材、人物、场面、情节、专题、问题、观念和作家情感,以及艺术创造方式的各种“客观存在”。这种散文的意境美展示在一个平面上,它比生活更“真实”,更合目的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是散文审美的场景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的结构美,体现在它没有任何矫饰和虚伪,是在真诚的感觉律动中,以追踪情感的方式,而切入文化核心环节的“人的思考和行为文式”,不像其他文体,时时有一种理性的自觉,而不得不束缚的抒写方式。它的结构有时像一道溃决的大堤,“行之所道,无所阻挡”。这是散文结构美的一种场景描写。散文隐蔽的内在结构,是“美”心态外化的功能载体,是流动的图景情绪。《综论》把高雅当作时代的裁判标准,要求读者审视一篇作品,鉴赏作品文字,批评家点评,写“读后感”,手里捏有一把尺子,那就是“雅俗共赏”。一篇作品面世,被晒于读者和批评家面前,赏之于手掌,能雅俗共赏。</p> <p class="ql-block">三、《综论》提示了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风向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目标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是时代感应的神经,应当深情地注视伟大变革的时代,全面地、深刻地把握时代的脉搏。《综论》的表述是:一方面,我们固然应当注意讴歌光明的生活、美好的人和事,深入挖掘,发现美,创造美,创造美的散文篇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无视生活中的悲剧,不能无视时代在伟大的变革中新与旧、美与丑、真与假的冲突。散文应大胆反映这个时代冲突中悲剧的毁灭和美的永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目标之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论》提出:我们的散文,要担当起贴心关爱的角色,关注每一件需要关注的,承担和问鼎一切民生关注的话题,填补和滋润社会的小漏洞,润泽特殊群体的人心,让散文成为对语关怀的镜子。现时精神方式的愉悦,让我们的繁荣根植在小巷弄堂里,把对普通人的终极关怀,杂糅在一个鲜活的事件和人物中,我们就会创造一个辉煌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目标之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艰难的课题,即“大众化”和“化大众”的课题。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南,新中国文学历来强调“大众化”,追求“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类散文具有双重美学性格,兼具文学性和新闻性,具有鲜明的真实美、新鲜美、主题美、生活美,也是新闻对散文“渗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类题材的散文,大多取材于新近发生的事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目标之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论》要求作家追求纯艺术的“审美自身”,把散文当诗去写,追求作品单纯净明所“升华”出的美的境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体现时代真正的精神,散文相当程度上成了作家在书斋里搬弄感觉和情绪的玩什。散文审美功能不能被异化,应深情讴歌伟大变革的时代,抒写光明的生活和美好的人与事物,深入挖掘,发现美,创造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目标之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论》指出:散文高度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就是散文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名篇充栋的古代散文不必说了,短短几十年的现代散文就“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诠释着人生的各方面,迁流漫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处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风格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恣意状况大概如此。不同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作家的风格也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变化,有主调也有副调。散文也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散文都是“文化散文”。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散文,则有它特定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国散文美学综论》近40万字,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社长李炳元先生用小楷一字字抄写而成的书法长卷,在长阳天柱山举办的笔会上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