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文化韵味

联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绍兴为何如此人文荟萃,群星璀璨?对此,蔡元培先生在为第一版《鲁迅全集》写序言时,就曾给出了一种解释,蔡元培先生引用王献之的一句“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描绘故乡绍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随后接着说,有了这种环境,于是便有了王逸少(王羲之)的书,陆放翁(陆游)的诗,直至有了为新文学开山的鲁迅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历史,如果从大禹算起,直至近代,用人文与经济两把尺子来丈量,全国范围内,绍兴也是数得着的“优等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绍兴是江南水乡的代名词,某种程度上,贯穿于山地、平原中的水网可以看成是绍兴文化的底色,错综复杂的水网犹如一条条交织的文化线索,每一条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在历史中独立成章——王羲之之于中国书法,王阳明之于中国哲学,徐渭之于绘画,蔡元培之于中国教育,鲁迅之于中国文学和精神……而这些线索在历史的拉力中凝聚起来,最终造就了绍兴的文化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实话,绍兴名人故居密度之高可以冠绝全国,要是在其他地方,每个故居都能“理直气壮”地成为当地名片。而对于绍兴人来说,名人太多,故居转弯便是,见多见久了,便如邻居一般,自然而然成了老城烟火气的一部分。这一低调,反而大气十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地图上,如把视角放到绍兴老城之外,众多历史遗迹将从水网和山岭皱褶中显露出来。兰亭、王阳明墓、大禹陵、鉴湖柯岩、王羲之墓……名人故居与历史遗迹呼应,几千年的文化累积层清晰可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水,大禹来到越地,娶妻生子,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治水成功,大禹在此聚会诸侯,论功行赏,祭天封禅,绍兴古称“会稽”因此得名。这次大会被看作是大禹建立夏朝的象征之一。晚年大禹再次来到会稽大会诸侯,病逝并安葬于此。关于夏朝是怎样的存在?考古学上仍有许多地方需要破解。但据考证,大禹在越地后人一直传承至今属实,如今大禹陵旁的禹陵村是全国姒姓(注:大禹姓姒,夏后氏)最集中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水,绍兴先民“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越王勾践为富国强兵、灭吴争霸,接受大夫范蠡“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立霸之业”的建议,走出南部山区,修建山阴故水道。运河建成后,越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振。最终,北上征伐灭掉吴国,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这是绍兴最早的高光时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史记》记载,越王勾践是大禹后裔,问鼎中原或许是“根正苗红”的一种心理诉求。有一个能卧薪尝胆的王,就一定有一群生猛敢为的民。当时,中原人轻蔑越人文身断发,民愚疾而垢,但越人既然能造出彼时最锋利的刀剑,心里有股桀骜不驯的剑气也不足为奇。铸剑祖师欧冶子铸造的旷世名剑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虽早湮没于世,但越地的尚武精神并没有被时光泯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衣冠南渡重塑了越地气质。如今提到绍兴人,总会浮现满腹经纶的文人雅士形象,倒常常忘了尚武才是越人最早的基因。在历史需要时,越人的锋芒便显露出来了。事实上,绍兴那些开宗立派的文化巨匠,多是文武兼备之士。将心学运用于军事,战功显赫的王阳明退隐之年仍被召赴广西平叛,后逝于得胜归乡途中;泼墨画宗师徐渭在胡宗宪帐中为抗倭效力,屡建奇功;鲜有人知道北大校长蔡元培曾是武力推翻清朝的践行者,一度热衷于研究炸药和行刺;鲁迅手中的笔,骨气之硬,力道之劲,锋芒之锐,“一个都不宽恕”的战斗精神能抵万千雄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秀丽的山水、优雅的人文风韵,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发达的现代制造业构建起了一个立体的绍兴。难怪18世纪法国传教士格罗塞发出了“使人感到宛如在威尼斯一样”的赞美;更难怪当代桥梁大家茅以升先生发出了中国古桥“几尽见于此乡”的赞誉。如今的绍兴入夜后一副灯火辉煌的都市气派,江南水乡隐于夜色中,像是等待明早苏醒的烟火日常,也像是在日月轮转中,蛰伏着蓄势待发。</b></p> <p class="ql-block"><b>  (联社2024.11.23据《北京晚报》吴勇/文和《凤凰周刊》冯建荣/文摘编,部分照片截自百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