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连植 <p class="ql-block"> 故人林鹤年先生寄来电脑打印的自撰作品小辑,题名《落红小记》。</p><p class="ql-block"> 老林在电话里告诉我,他退休了,可以松一口气了。诚恐诚惶站了一辈子讲台,说不定还只是个刘基笔下《卖柑者言》中“金玉一其外,败絮其中”的废物。这些寒斋小记虽然不能说是无病呻吟,却颇不合时宜,只能算是自作多情,寄给你,聊供友人一笑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落红小记》(下称《小记》)收录了老林课余所撰近作二十四篇,以评论、小品居多,书名取“春泥护花”之意,显见作者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小记》开卷第一篇《官场呆账知多少》,老林从“官场呆账并非呆子所为,倒是精明人的杰作”总起,分析了官僚机制内种种焦头烂尾现象的类别、成因,推出“官场呆账已成灾”的议题。作者写道 : “官场烂账,当亊人不但不用跑路、不做老赖,反而可以作为政绩,当作升职的资本。等拍屁股走人了,烂摊子一推了亊。”作者以身在教育界的见闻为例 :“君不见,今天白卷英雄、明天文凭至上;取消了是革命,恢复了是创新,甚至连教材都跟不上形势变化,要求助于剪刀加糨糊。更有甚者,如今正规师范学校都砍了,教师要从非专业院校招聘。语文教师不懂汉字笔划笔顺、只会电脑百度不会查字典。这与其说叫与时俱进,不如说是不负责任的乱作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诚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的进程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教科书所能圈定。我们无法对大海的潮汐苛责太多。走路崴了脚,该怪谁呢?“文革”中有个小学生被要求上台批判他的父亲,孩子心里慌张,举起小拳头喊了一句口号: “打倒爸爸!”台下竟也跟着振臂高呼“打倒爸爸!”这可不是笑话噢!试问,面对这样的场境,我们又该说什么?又能说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老林与共和国同龄,他们这代人似乎是为“运动”而生的,一辈子过得很坎坷,却也锻炼了身手,有着极強的生命力。老林曾自谑是个“小学未毕业的大学生”(工农兵学员),平时乐于助人,动手能力也很强。《小记》中许多篇章都写得很励志,如《陪读辛酸说从头》、《师傅领进门》、《不如喫茶去》等等。在一篇《想象书房》的小品里,作者让一股思绪从笔底缓缓流岀——“我大半生都在构思拥有自己的书房,而且总能在想象的时候闻到一股书卷和油墨气息,并因而养成爱对别人书房窥探究竟的癖性。为了让自己在想象书房中显得更像一个有学问的人,还对斋名、雅号下过一番功夫,就像年轻人为自己的网名费心一样。可是几十年一晃而过,人生几见月当头?我终于想明白了,自己那几本半新不旧的书,其实也无须专房供奉。于是大笔一挥,写下‘愚斋’两个隶书斗方往卧室门首一贴,顿时书香盈室、酸气入怀,便什么都齐了。</p> <p class="ql-block"> “时来运转,等到真的要搬进新购置的商品房,可以腾出一间用作书房了,儿子、儿媳说话了,更需要电脑房、娱乐室啦,书房就让一让吧。反正我也退休了,孩子们怕我看书损目伤神。于是,趁搬家清理杂物之便,把几捆旧书打包卖给废品收购站,从此和书本拜拜,倒也落个干净。”</p><p class="ql-block"> 在时代狂流中,一个小人物进退本也无足轻重。教授研究“马尾巴的功能”终属“末学”。可书房是安置灵魂的所在,一个人脱离了灵魂能夠走多远呢?在老林苦涩的旷达里,我们读到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在另一篇《如今教师不读书》里,老林对时下从网络淹没纸媒、手机无往不在的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一代,很发了一番杞人之忧。老林写道: “现在是学而优则商,商而不优则仕,仕又不优则师,读书成了精神奢侈。长此以往,我不知其可。”其间耿耿心灯,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两年前,我在武夷山茶博会偶遇久违的林鹤年先生。老林在茶博会览厅租了个摊位卖茶具。我笑着问他: “几年不见,鸟枪换炮,下海啦!”老林也笑了,说: “生存总是第一位的,有钱不赚奈若何!”</p><p class="ql-block"> 老林在我朋友圈中索以懂吃会玩著称。“懂吃”指懂得择菜买菜,懂得下厨亲手烹制,且吃出感觉、吃岀风趣。记得《小记》中《吃性与吃情》、《做菜常乐》所写就是作者下厨心得,读来颇能诱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老林一身行头,焕然脱去了村斋学究的“书卷气”。他将我拉进摊位坐下,说: “不走了,等我儿子来换班,我弄几碟小菜,喝两杯!百无一用是书生,形势比人強呀!”</p><p class="ql-block"> 善哉,明白人老林,无钱未必真豪杰,正该如此。</p><p class="ql-block"> 2017.5.于三姑</p> <p class="ql-block"> 作者:谢连植,笔署林梓,退休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