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阅读理解经典:“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之真实含义(八)</p><p class="ql-block">宿正伯阐释论语:大凡男子往往都害怕与女子打交道</p><p class="ql-block">[朱丽. 浅议“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J] 教师教育论坛 , 2011, 24(4):28-29]</p><p class="ql-block">宿正伯著《道不尽的<论语>》解释云:</p><p class="ql-block">近代以来,这句话是饱受诟病的,往往被举作孔子歧视妇女的证据。但我以为,恰恰是这样的话,彰显出孔子实事求是的学者本分。</p><p class="ql-block">大凡男子,往往都害怕与女子打交道,因为她们扭扭捏捏、吞吞吐吐、真正的想法总是让你费心思去猜。生气了,你不知道她为什么生气;张狂了,你不知道她为什么张狂。孔子也是人,孔子也是男人,而对难缠的女友或者妻子(此处所言“女子”显然不是指母亲或者姐妹),无可奈何地发发牢骚,有何不可吗?所谓“圣人”,是后人加给他的;所谓“圣人的标准”,也是后人妄加树立的。谁说圣人就不可以有偏激、怨愤的言辞?倘若句句话都说得四平八稳,那圣人也就失去其光辉了!倒是我等后辈相当不实事求是。</p><p class="ql-block">设身处地地品味孔子讲这句话时的心情、表情,他是在批评女子吗?我看不见得,说不定只是酸溜溜、甜蜜蜜地跟夫人开个玩笑罢了!再说了,就算孔子的言辞有点过分,难道天下的女同胞们就不能从中找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如果天下女子皆能因为孔子这样的批评而有所反省,有所改进,不也是很好的结果吗?( 宿正伯.《道不尽的<论语>》,第333-334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p><p class="ql-block">这位同志的阐释多为想当然,与事实不符。比如说“大凡男子,往往都害怕与女子打交道”,这是作者个人的想法,并不是事实情况。我们如何敢说天下男子都害怕与女子打交道!又岂能断言天下女子都“扭扭捏捏、吞吞吐吐、真正的想法总是让你费心思去猜”!以这样的虚夸不实的语言来“道不尽的《论语》”是很危险的。本书作者以自己的想象推理孔子是在“对难缠的女友或者妻子无可奈何地发发牢骚”完全错误!作者还进而否定孔子的圣人境界。断言孔子是“后人妄加树立”的圣人。许多话简直是无理取闹,一会儿否定圣人的存在,一会儿又云:</p><p class="ql-block">谁说圣人就不可以有偏激、怨愤的言辞?</p><p class="ql-block">按照他的意思,“偏激、怨愤的言辞”才是圣人的“光辉”!其他学者对于孔子的理解“不实事求是”,才没有本书作者的高论:孔子不是在批评女子,“只是酸溜溜、甜蜜蜜地跟夫人开个玩笑罢了!”可能本书作者自己也感觉到这样的结论荒唐,于是玩弄文字游戏,“不见得”“说不定”云云,含糊其辞起来。</p><p class="ql-block">学者也好,读者也好,对于圣贤经典的理解无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见识眼光,一千个诠释者,便有一千部《论语》。可谓无奇不有。例如,杨润根甚至把“女子”讲成是“女的子”,是离不开母亲怀抱的童男童女。(司马迁.《史记》第394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可见,如何比较准确地解释传播圣贤文化,引导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好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成为提升学术文化品位的一大难题。[廖名春.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J] 人文杂志 , 2012(6):108-115]</p><p class="ql-block">上文为李士金著《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思考》(线装书局2018年版)部分内容,试论李士金在本文中体现的具体教育内容、思想价值和学术批评精神</p> <p class="ql-block">从李士金所著的《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思考》中引用的这段内容来看,他在这里主要进行了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经典论述的深入剖析与批评,同时也体现了他具体的教育内容、思想价值和学术批评精神。以下是对这几个方面的详细论述:</p><p class="ql-block">具体教育内容</p><p class="ql-block"> 1. 经典文献的解读:李士金通过引用和剖析《论语(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A%E8%AF%AD/372830)》中的经典论述,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这本身就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他通过对宿正伯阐释的批评,展示了如何以更严谨、更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经典。</p><p class="ql-block"> 2. 批判 性思维的培养:李士金在文章中不仅呈现了不同的观点,还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p><p class="ql-block">思想价值</p><p class="ql-block"> 1. 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李士金在文章中强调了对事实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他批评宿正伯的阐释为“想当然,与事实不符”,并指出这种虚夸不实的语言是很危险的。这体现了李士金对于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 2. 对圣贤经典的敬畏与传承:尽管李士金对宿正伯的阐释进行了批评,但他也表达了对圣贤经典的敬畏之心。他认为,如何比较准确地解释传播圣贤文化,引导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好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提升学术文化品位的一大难题。这体现了李士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责任感。</p><p class="ql-block">学术批评精神</p><p class="ql-block"> 1. 严谨求实的态度:李士金在文章中展现出了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他不仅对宿正伯的阐释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批评,还引用了其他学者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使得他的批评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p><p class="ql-block"> 2. 敢于质疑,勇于批判:李士金在文章中敢于对权威观点进行质疑和批判。他没有因为宿正伯是某位学者就盲目接受其观点,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这种勇于批判的精神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李士金在本文中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还体现了其对于教育内容的深刻理解、对于思想价值的坚守以及对于学术批评精神的践行。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