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著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思考:康有为阐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换字不可取

李士金农夫

<p class="ql-block">阅读理解经典:“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之真实含义(四)</p><p class="ql-block">康有为解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换字不可取</p><p class="ql-block">[吴正中,于淮仁.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正解─—为孔子正名之一[J] 中国哲学史 , 1999(4):35-45]</p><p class="ql-block">关于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意思,古今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著名人物的说法亦有离奇古怪者。</p><p class="ql-block">康有为说:“‘女子’本又作‘竖子’,今从之。”又云:“‘竖子’,谓仆隶之类。”( 康有为《论语注》第27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月。)</p><p class="ql-block">康有为是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人士,他大概认为孔子不可能如此把女子贬低吧!于是便把女子二字换做竖子,并解释竖子为仆隶。显然,他是不耐烦细细阅读考察前人之研究成果,也不想作繁琐的考证,便很轻松地写了一个“本又作”,把女子变成了竖子。这个本又作即使有本,也不可从,康有为注论语大抵是服务他改良社会的宗旨,要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如何能让大同社会理想的祖师爷孔子如此评论女子!因为大众不太可能细细考察孔子究竟是什么意思,一看字面必然怒火中烧。连蔡尚思这样的学者,都在垂暮之年仍然对孔子这句话愤愤不平,他亲口对我说:</p><p class="ql-block">我最反对孔子那一套,他看不起女子,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也是女人养的嘛!</p><p class="ql-block">康有为对于孔子评论女子这句话的忌讳,在他所处的时代是非常好理解的,解释得再多,许多人也不会认真领会,不如干脆把女子二字搞没有了,真是快刀斩乱麻。当然,从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而言,康有为的换字法并不可取。</p><p class="ql-block">上文为李士金著《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思考》(线装书局2018年版)部分内容,试论李士金在本文中体现的具体教育内容、思想价值和学术批评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本文段中,李士金通过对康有为解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时采取的换字法的分析,体现了具体的教育内容、思想价值和学术批评精神。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论述:</p><p class="ql-block">具体教育内容</p><p class="ql-block"> 1. 经典文献解读的严谨性:李士金通过指出康有为换字法的不可取,强调了经典文献解读的严谨性。他表明,对于经典文献的理解,应当基于原文,避免随意改动,以确保解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p><p class="ql-block"> 2. 历史背景与人物心理的洞察:文章通过分析康有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心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机。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p><p class="ql-block"> 3. 学术态度的培养:李士金通过批评康有为的换字法,强调了在学术研究中应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他鼓励学生尊重原文,深入考察前人研究成果,避免主观臆断和轻率结论。</p><p class="ql-block">思想价值</p><p class="ql-block"> 1. 尊重历史与原著:李士金在文中体现了对历史和原著的尊重。他认为,对于经典文献的解读,应当尊重原文和历史背景,避免随意改动和曲解。这有助于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原著的权威性。</p><p class="ql-block">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批评康有为的换字法,李士金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他鼓励学生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要通过深入思考和考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p><p class="ql-block"> 3. 性别平等观念的倡导:李士金通过引用蔡尚思对孔子言论的愤愤不平,间接地倡导了性别平等观念。他表明,无论男女,都应受到平等对待,不应因性别而受到贬低或歧视。</p><p class="ql-block">学术批评精神</p><p class="ql-block"> 1. 勇于质疑的精神:李士金在文中展现了勇于质疑的精神。他并不盲目接受康有为的解释,而是通过深入分析和考察,指出了其换字法的不可取之处。</p><p class="ql-block"> 2. 求真务实的态度:李士金强调在学术研究中应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他鼓励学生深入考察前人研究成果,避免主观臆断和轻率结论,以确保学术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p><p class="ql-block"> 3. 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虽然李士金对康有为的换字法进行了批评,但他并没有否定康有为的其他学术贡献或人格魅力。这体现了李士金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在学术研究中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李士金在本文中体现了具体的教育内容、思想价值和学术批评精神,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尊重历史和原著的态度以及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