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宋朝刘庭式,一个蕲州的农家子弟,以忠厚质朴和重义守信著称。他自幼与同乡世交家的女儿若莲有口头婚约。尽管后来成为翰林,刘庭式并未因地位改变而嫌弃若莲,反而始终坚守着这份承诺。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庭式的朋友李翰林得知他有意中人,正是赵老翁的女儿若莲。尽管赵家家境贫寒,但刘庭式对若莲的赏识超越了物质条件,他看重的是若莲的品行和才情。在朋友的帮助下,刘庭式通过李翰林向若莲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承诺。刘庭式外出参加会考,然而他的母亲在得知他考中的消息后,乐极生悲,竟然昏死过去。刘庭式托人告诉若莲,他要为母亲守孝三年,这三年中不谈婚事,怕耽误若莲的青春,特来征求若莲父亲意见,是否同意等他守孝期满再谈婚事。若莲的父亲知晓女儿的心意,也了解刘庭式的品性与孝心,同意若莲等他三年。三年之后,刘庭式进京赶考一举高中,不幸的是,若莲却在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视力,成为了盲女。面对这样的变故,刘庭式并没有退缩,他坚持要履行之前的承诺,娶若莲为妻。尽管李翰林担心这会影响到刘庭式的前途和名声,但刘庭式坚定地表示,真正的情谊不应因外在条件的改变而动摇。若莲父女知道如今刘庭式高中,身份不同往日,不像拖累他,便坚持退掉这门婚事。但刘庭式坚守初心,告诉若莲父亲,他绝不会因荣华富贵而背信弃义,嫌弃于她。如果还是认为他们如今的地位相差太大,不适合,他宁可辞官回家,从此教书为生,一同和若莲小姐过普通百姓生活。在刘庭式的坚持和努力下,他最终与若莲喜结良缘。…………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当地的佳话,展现了一个有情有义、坚守承诺的男子汉形象。刘庭式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更在道德和人格上成为了众人的楷模。后来他的妻子死了,刘庭式守义,没有再娶妻了。苏轼问他说:“悲哀是生在爱情上面的,爱情是生在相貌上面的。现在你对尊夫人的爱情是哪里来的呢?”刘庭式回答他道:“我只晓得死的是我的妻子罢了。”后来刘庭式在庐山养老,寿命很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誓言,不仅仅是相守一生的承诺,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在经受坎坷和考验的时候,需要彼此付出,甚至做出牺牲。马德曾说:“爱,其实很简单,就是尘世间人与人的呵护、帮助和扶持。福,其实也很平凡,就是屋檐下一家人的和美、团圆以及平安。”我们习惯称呼爱人为“另一半”,因为遇到那个人之后,两个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爱护,彼此的生命才真正完整起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