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北京紫竹院行宫正门(笔者拍摄)</div>2024年11月5日,笔者在游览北京紫竹院行宫时,发现行宫中报恩楼内展示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很受启发。于是,在网络查找有关图片和文史资料,制作成《美篇●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系列图册以便自己随时欣赏。本篇分享的是《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卷三“康衢骄庆”。 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卷三全幅图<br>《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卷三引首御题“康衢骈庆”、钤“奉三无私”、“执中含和”、“乾隆御笔”三印。画卷纵65厘米,横2793.7厘米,绘西直门外至西安门外沿途场景。康衢为四通八达的大道,骈为并列、成双,引申为人多、众多等,此卷描绘在通往皇宫的主要街道上,庆祝皇太后生日的点景一个接着一个;参加庆贺的人们摩肩接踵。而这种夹道恭迎的盛况已是一年之中的再现。一月奉皇太后南巡,十一月于京城庆贺万寿,“前者亲扶玉辂,见东南父老共效嵩呼;今则庆溢璇宫,与中外臣民同登寿域,街道上最为矚目的则是整齐划一的皇家仪仗。 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为为隆隆帝的生母,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卒于乾隆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生于公元一六九三年一月一日,卒于公元一七七七年三月二日)。(母仪尊养四十三年),福寿双全,享年八十六岁,是中国古代皇太后中少有的长寿者。乾隆皇帝以孝行垂范天下,尊母亲为天下圣母,以天下奉养,承欢养志,尊养兼隆。皇太后的生辰为十一月二十五日,称之为“圣寿节”,届时必行庆贺之礼,逢旬的大庆是无与伦比。六旬丶七旬、八旬大寿,均加上徽号,八方来朝,举国欢庆,乾隆帝撰文赋持,御笔书画,亲率皇子、皇孙彩衣起舞。与此同时,下令宫廷画家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庆典的宏大场景,成为历史的见证。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图》四大卷,每卷纵约65厘米不等,横长总计11083.5厘米,堪称巨制。图绘皇太后六旬大庆的前夕,于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1752年1月6日),在乾隆皇帝的侍卫下由畅春园返回紫禁城时,卤簿前导,沿途街道搭建亭台,张灯结彩,官民妇孺夹道迎驾,盛况空前的景象。五天后的二十五日(1752年1月11日),为皇太后的六旬万寿节,进宫的场景,是六旬万寿庆典中影响至大、最为辉煌的篇章。 西直门外到新街口<br>画卷始于西直门外护城河外侧的牌楼,刚一开卷,已然标出“河东盐政、三处织造恭祝万寿处”,是指此段由河东盐政、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联合办理。但见身着红色花衣的銮仪卫校尉两人一组,执仗着皇帝的各式伞盖,向城内徐徐前行。值得注意的是西直门的建筑结构,坐西朝东的门楼是五间两层三槍式建筑;相对的箭楼西侧面阔七间、东侧面阔五间,下面不设门;瓮城连接城楼与箭楼,呈方形,朝南辟门。入城者需先行向南进入瓮城,再折向东,进入西直门,与乾隆京城全图中所绘西直门完全相同。<br> 乾隆十六年(1751)五月,上谕军机大臣等:“今岁恭逢圣母皇太后万寿,直省督抚等奏请来京庆祝,朕均已酌量批示,并传谕停止一切进献,惟准其先期遣人赴京,于西直门至万寿山一路,分认段落,敬谨豫备。但所指段落里数甚长,办理未免多费,将来安舆所经,凡道旁一应豫备,俱著取支内务府,不必伊等分办。惟自西直门至西华门一带途次,原准在京王公大臣分办,著各该督抚等,即于此间公同分段豫备,计每段不过数丈许,则办理既易而诚敬之意亦便,所有分办之处,即令伊等造人料理。因而第一卷、第二卷中所绘长河两岸的点景,应当由内务府负责,花费的是皇家钱粮;而城内的点景则划分地段,分派给各地的总督、巡抚与在京的王公大臣们,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各尽所能,竭尽全力,搭建出花样翻新的各式景观,让人眼花缭乱。从西直门到西安门,总计有40段点景。 从西直门到新街口,为东西向大街,绘画从西向东展开,由北向南俯视。西直门内大街正中有座脾楼。画卷上方的西直门大街南侧,首先是“诸王、贝勒、公、将军、宗室、觉罗恭祝万寿处”,身为王公贵胄,承包了西直门到南草厂胡同口的点景。其中有一座建在高台之上的西洋教堂模型,三座门楼均装饰钟表,以“线法画”绘出拱廊,层层深入,透视效果极佳。再前分别是贵州巡抚开泰、河南巡抚鄂容安、山东巡抚准泰、湖北巡抚恒文、广东巡抚苏昌、西安巡抚陈宏谋恭祝万寿处。 在北沟沿口(今赵登禹路北口)正中为两层楼式的巨大宝座。画卷下方的西直门大街北侧,开端仍是“诸王、贝勒、公、将军、宗室、觉罗负责的地段。北侧所有的点景虽说是从背面观瞻,仍华丽耀眼。崇寿寺门前牌坊的冲天柱上还装饰出了三尊相联、带莲花宝座及背光的佛像。稍前仍是贵州巡抚开泰负责的地段。再前,则分别是山西巡抚阿思哈、湖南巡抚杨锡级、广西巡抚定长、甘肃巡抚鄂昌、福建巡抚潘思钜恭祝万寿处,一路上,各样戏台,争奇斗艳。从西至东,除崇寿寺外,还绘出临近横桥的崇元观前的广场,以及稍东的北广济寺。稍前就转向新街口南大街。 新街口到西四牌楼<br>新街口到西四牌楼的街道为南北向,画面从北向南,由东向西俯视。画卷的上方是街道的西侧,仍是西安巡抚陈宏谋负责点景的地段,曲折回旋的长廊从西直门大街转到新街口南大街紧邻街口的是祝寿寺(又名响铃寺)。再前依次为浙江巡抚永贵,江苏巡抚王师,仓场总督鹤年、彭树葵,漕运总督瑚宝,陕甘总督尹继善,云贵总督硕色,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八旗汉军,八旗蒙古恭祝万寿处。其中漕运总督瑚宝搭建的点景最有特色,从宝禅寺胡同(今宝产胡同)目开始,由27艘帆船组成的背景墙,排列整齐、乘风破浪,大气磅礴,可圈可点[图5]。而地标性的建筑是石老娘胡同(今西四北五条)东口的观音庵。<br> 画卷下方新街口至西四牌楼北大市街的东侧,首先是福建巡抚潘思钜承包点景的延续。福建巡抚承办的地段建有三座戏台,可谓实力雄厚。接下来分别是江西巡抚舒辂、安徽巡抚张师载、河东河道总督顾琮、江南河道总督高斌、两广总督陈大受、两江总督黄廷桂、八旗汉军恭祝万寿处。其中河东河道总督顾琮承包的地段设计了一个硕大的花篮寿桃,又在宝禅寺胡同的对面,护国寺街口搭建了桃花盛开的洞府;两江总督黄廷桂呈献的则是一组精致的西洋式楼阁。 西四牌楼是个地名,因在十字街口的东西南北方向各建有一座牌楼,又与东城的东四牌楼相对,故名。能容下牌楼的路口自然是通衙要道,交通枢纽,四座牌楼的中央均题写满汉文,北面、南面的牌楼为“大市街”字样,西面的牌楼朝东为“行义,东面的牌楼朝东为“履仁”此时牌楼上扎满了彩绸,八旗满洲即在此恭祝万寿。但见四座牌楼之间的四角各建一亭,形式各异。西面牌楼西侧建有一座坐西朝东的大戏台,宽敞的舞台上十八罗汉齐聚一堂。刚过南面的牌楼,路西又有题名“瑞应图”的戏台;路东则是一个彩棚,八旗满洲承包的地段就此为止。 再前行的路西是八旗护军统领恭祝万寿处,路东是左右前锋统领、提督衙门恭祝万寿处,而领侍卫内大臣恭祝万寿处,正处于西安门大街与西四牌楼南街交汇的丁字路口。此处以一座华丽的坐南朝北、与四牌楼之南牌楼相对的戏台,表现街道已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再前行的西安门外路南,是理藩院恭祝万寿处、内务府恭祝万寿处,主体建筑是一座呈倒“凸”字形的大型殿堂,东西侧的附属建筑是对称的灯廊与散轩。西侧的附属建筑由理藩院负责,东侧的由内务府负责。而内务府毕竟直接为皇室服务,与皇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财力亦强于理藩院,故而又在东部建筑了密集张灯结彩的新式圆中套圆的双环亭子以及戏台。 画卷始于西直门外护城河外侧的牌楼,刚一开卷,已然标出“河东盐政、三处织造恭祝万寿处”,是指此段由河东盐政、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联合办理。但见身着红色花衣的銮仪卫校尉两人一组,执仗着皇帝的各式伞盖,向城内徐徐前行。值得注意的是西直门的建筑结构,坐西朝东的门楼是五间两层三槍式建筑;相对的箭楼西侧面阔七间、东侧面阔五间,下面不设门;瓮城连接城楼与箭楼,呈方形,朝南辟门。入城者需先行向南进入瓮城,再折向东,进入西直门,与乾隆京城全图中所绘西直门完全相同。 从西直门到新街口,为东西向大街,绘画从西向东展开,由北向南俯视。西直门内大街正中有座脾楼。画卷上方的西直门大街南侧,首先是“诸王、贝勒、公、将军、宗室、觉罗恭祝万寿处”,身为王公贵胄,承包了西直门到南草厂胡同口的点景。其中有一座建在高台之上的西洋教堂模型,三座门楼均装饰钟表,以“线法画”绘出拱廊,层层深入,透视效果极佳。再前分别是贵州巡抚开泰、河南巡抚鄂容安、山东巡抚准泰、湖北巡抚恒文、广东巡抚苏昌、西安巡抚陈宏谋恭祝万寿处。 在北沟沿口(今赵登禹路北口)正中为两层楼式的巨大宝座。画卷下方的西直门大街北侧,开端仍是“诸王、贝勒、公、将军、宗室、觉罗负责的地段。北侧所有的点景虽说是从背面观瞻,仍华丽耀眼。崇寿寺门前牌坊的冲天柱上还装饰出了三尊相联、带莲花宝座及背光的佛像。稍前仍是贵州巡抚开泰负责的地段。再前,则分别是山西巡抚阿思哈、湖南巡抚杨锡级、广西巡抚定长、甘肃巡抚鄂昌、福建巡抚潘思钜恭祝万寿处,一路上,各样戏台,争奇斗艳。从西至东,除崇寿寺外,还绘出临近横桥的崇元观前的广场,以及稍东的北广济寺。稍前就转向新街口南大街。 新街口到西四牌楼的街道为南北向,画面从北向南,由东向西俯视。画卷的上方是街道的西侧,仍是西安巡抚陈宏谋负责点景的地段,曲折回旋的长廊从西直门大街转到新街口南大街紧邻街口的是祝寿寺(又名响铃寺)。再前依次为浙江巡抚永贵,江苏巡抚王师,仓场总督鹤年、彭树葵,漕运总督瑚宝,陕甘总督尹继善,云贵总督硕色,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八旗汉军,八旗蒙古恭祝万寿处。其中漕运总督瑚宝搭建的点景最有特色,从宝禅寺胡同(今宝产胡同)目开始,由27艘帆船组成的背景墙,排列整齐、乘风破浪,大气磅礴,可圈可点[图5]。而地标性的建筑是石老娘胡同(今西四北五条)东口的观音庵。 画卷下方新街口至西四牌楼北大市街的东侧,首先是福建巡抚潘思钜承包点景的延续。福建巡抚承办的地段建有三座戏台,可谓实力雄厚。接下来分别是江西巡抚舒辂、安徽巡抚张师载、河东河道总督顾琮、江南河道总督高斌、两广总督陈大受、两江总督黄廷桂、八旗汉军恭祝万寿处。其中河东河道总督顾琮承包的地段设计了一个硕大的花篮寿桃,又在宝禅寺胡同的对面,护国寺街口搭建了桃花盛开的洞府;两江总督黄廷桂呈献的则是一组精致的西洋式楼阁。 西四牌楼是个地名,因在十字街口的东西南北方向各建有一座牌楼,又与东城的东四牌楼相对,故名。能容下牌楼的路口自然是通衙要道,交通枢纽,四座牌楼的中央均题写满汉文,北面、南面的牌楼为“大市街”字样,西面的牌楼朝东为“行义,东面的牌楼朝东为“履仁”此时牌楼上扎满了彩绸,八旗满洲即在此恭祝万寿。但见四座牌楼之间的四角各建一亭,形式各异。西面牌楼西侧建有一座坐西朝东的大戏台,宽敞的舞台上十八罗汉齐聚一堂。刚过南面的牌楼,路西又有题名“瑞应图”的戏台;路东则是一个彩棚,八旗满洲承包的地段就此为止。 再前行的路西是八旗护军统领恭祝万寿处,路东是左右前锋统领、提督衙门恭祝万寿处,而领侍卫内大臣恭祝万寿处,正处于西安门大街与西四牌楼南街交汇的丁字路口。此处以一座华丽的坐南朝北、与四牌楼之南牌楼相对的戏台,表现街道已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再前行的西安门外路南,是理藩院恭祝万寿处、内务府恭祝万寿处,主体建筑是一座呈倒“凸”字形的大型殿堂,东西侧的附属建筑是对称的灯廊与散轩。西侧的附属建筑由理藩院负责,东侧的由内务府负责。而内务府毕竟直接为皇室服务,与皇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财力亦强于理藩院,故而又在东部建筑了密集张灯结彩的新式圆中套圆的双环亭子以及戏台。 西四牌楼是个地名,因在十字街口的东西南北方向各建有一座牌楼,又与东城的东四牌楼相对,故名。能容下牌楼的路口自然是通衙要道,交通枢纽,四座牌楼的中央均题写满汉文,北面、南面的牌楼为“大市街”字样,西面的牌楼朝东为“行义,东面的牌楼朝东为“履仁”此时牌楼上扎满了彩绸,八旗满洲即在此恭祝万寿。但见四座牌楼之间的四角各建一亭,形式各异。西面牌楼西侧建有一座坐西朝东的大戏台,宽敞的舞台上十八罗汉齐聚一堂。刚过南面的牌楼,路西又有题名“瑞应图”的戏台;路东则是一个彩棚,八旗满洲承包的地段就此为止。 再前行的路西是八旗护军统领恭祝万寿处,路东是左右前锋统领、提督衙门恭祝万寿处,而领侍卫内大臣恭祝万寿处,正处于西安门大街与西四牌楼南街交汇的丁字路口。此处以一座华丽的坐南朝北、与四牌楼之南牌楼相对的戏台,表现街道已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再前行的西安门外路南,是理藩院恭祝万寿处、内务府恭祝万寿处,主体建筑是一座呈倒“凸”字形的大型殿堂,东西侧的附属建筑是对称的灯廊与散轩。西侧的附属建筑由理藩院负责,东侧的由内务府负责。而内务府毕竟直接为皇室服务,与皇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财力亦强于理藩院,故而又在东部建筑了密集张灯结彩的新式圆中套圆的双环亭子以及戏台。 西四牌楼是个地名,因在十字街口的东西南北方向各建有一座牌楼,又与东城的东四牌楼相对,故名。能容下牌楼的路口自然是通衙要道,交通枢纽,四座牌楼的中央均题写满汉文,北面、南面的牌楼为“大市街”字样,西面的牌楼朝东为“行义,东面的牌楼朝东为“履仁”此时牌楼上扎满了彩绸,八旗满洲即在此恭祝万寿。但见四座牌楼之间的四角各建一亭,形式各异。西面牌楼西侧建有一座坐西朝东的大戏台,宽敞的舞台上十八罗汉齐聚一堂。刚过南面的牌楼,路西又有题名“瑞应图”的戏台;路东则是一个彩棚,八旗满洲承包的地段就此为止。 西四牌楼是个地名,因在十字街口的东西南北方向各建有一座牌楼,又与东城的东四牌楼相对,故名。能容下牌楼的路口自然是通衙要道,交通枢纽,四座牌楼的中央均题写满汉文,北面、南面的牌楼为“大市街”字样,西面的牌楼朝东为“行义,东面的牌楼朝东为“履仁”此时牌楼上扎满了彩绸,八旗满洲即在此恭祝万寿。但见四座牌楼之间的四角各建一亭,形式各异。西面牌楼西侧建有一座坐西朝东的大戏台,宽敞的舞台上十八罗汉齐聚一堂。刚过南面的牌楼,路西又有题名“瑞应图”的戏台;路东则是一个彩棚,八旗满洲承包的地段就此为止。 新街口到西四牌楼<br>新街口到西四牌楼的街道为南北向,画面从北向南,由东向西俯视。画卷的上方是街道的西侧,仍是西安巡抚陈宏谋负责点景的地段,曲折回旋的长廊从西直门大街转到新街口南大街紧邻街口的是祝寿寺(又名响铃寺)。再前依次为浙江巡抚永贵,江苏巡抚王师,仓场总督鹤年、彭树葵,漕运总督瑚宝,陕甘总督尹继善,云贵总督硕色,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八旗汉军,八旗蒙古恭祝万寿处。其中漕运总督瑚宝搭建的点景最有特色,从宝禅寺胡同(今宝产胡同)目开始,由27艘帆船组成的背景墙,排列整齐、乘风破浪,大气磅礴,可圈可点[图5]。而地标性的建筑是石老娘胡同(今西四北五条)东口的观音庵。<br> 紧接着的是在西安门外迎驾的是礼部,也搭建了点景。画卷下方西安门外路北、接近西四南大街丁字路口的第一个恭祝万寿处,由光禄寺、鸿肺寺、国子监、钦天监、太医院合力承办,紧接着是大理寺、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合作恭祝万寿处,最后是都察院恭祝万寿处。而临近西安门的是关帝庙。第三卷至此结束。<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