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文字变迁与文化差异

柳宜

<p class="ql-block">文字:柳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1621537</p><p class="ql-block">配图:致谢网络</p>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在书店购买了一本世界名著《契科夫短篇小说集》。阅读了其中一篇《小官吏之死》。出于好奇,在网上搜索到《小职员之死》,文中字、词、句式大同小异,究竟是译者相异还是编者有意,不得而知。不查不知道,一查被惊倒。还有《小公务员之死》《庶务官之死》等等多种译法。朋友笑我,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译者手法不同呗,主题恒定,中心思想不变,万变不离其宗。你啊,就喜欢抬杠,真个垃圾。</p><p class="ql-block"> 哦,对了,垃圾这个词,大陆和湾湾写法意义都一样,然而读音却不一样。还有连词“和”字,湾湾写法也和大陆一样,读音却是“han”。大陆提到的特朗普,和湾湾说的川普,是同一个人,即最近美国再次当选的新一任总统。有朝一日,两岸统一,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思维和认知不要纠结于某个框框,要学习“字节”善于跳动。</p><p class="ql-block"> 恰好,我班有个嫁到湾湾的女生,一直在我们同学群里。我就此问她这个相关话题。她说的确是这样,湾湾人民把“垃圾”读作le se,至于为什么,她也不清楚。另一位同学解释才弄明白。这两个字是民国时期北平方言里造出来的,读le se,刮民党退守湾湾后,保留并延续此读音。大陆后来因为很多人不会读,根据字形读成laji。因为读错的人很多,就直接改成laji了。再譬如,曝光的“曝”本来读pu音,但读bao的人多了便以讹传讹,习以为常 ,顺其自然也就被大众接受了。事在人为,路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  文字是古人创造的,今人也可以为我所用加以改造。好用的自然会保留,不好用的被丢弃。“朕”是古代皇帝专用人称代词,除了汉语词典以及文言文典籍还保留,如今这个九五至尊早已被人们摒弃打入冷宫。女皇则天陛下唯我独尊,为自己名字独创一个“曌”,彰显日月光华皇恩浩荡,直到人将就木终于清醒了,死后留下无字碑,一生功过由后人评说,名字也只是个符号,仅此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