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嵩山之阳,人们往往沉醉于嵩山的雄浑壮美;流连“天地之中”,人们多饱览以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为代表的“佛、道、儒”三教文化;但却很少人知道,国之瑰宝“汉三阙”,就深藏在这幅静美画卷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筑,是凝固的史诗,浓缩了岁月的风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翻开“国宝档案”——国务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在“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别中,排在001、002、003号的古建筑分别是位于登封嵩山腹地的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并称“汉三阙”。而在这份名单里,北京故宫位列第53号。“汉三阙”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阙,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类型,也是我国古代一种标志性礼制建筑。”嵩山文化研究学者宫嵩涛介绍,“‘汉三阙’建于东汉时期,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更是研究东汉时期建筑史、美术史和社会史的珍贵实物遗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俗来说,阙是古代宫殿、城池、宅第、祠庙、陵墓前象征性的大门,通常对称分立于建筑群入口处两旁,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可通车马行人。大到宫殿陵墓,小到私家宅院,阙都是建筑群最重要的外观形象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阙”象征地位、身份,通常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按照阙所处建筑群的性质,可以分为宫阙、城阙、宅第阙、祠庙阙和墓道阙等,其形制与规模彰显所附着建筑的等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中国建筑艺术在汉代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汉阙有着石制“汉书”之称,成为那个时代建筑艺术与礼制文化的经典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光荏苒,岁月流转,那些曾经华丽恢宏的汉殿秦宫早已飞灰湮灭,昔日高大威武的宫阙城阙亦随之消散,唯有极少数汉阙仿若穿越时空的奇迹,留存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资料显示,目前汉阙在全国残存约40处,每一处无疑都弥足珍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现存汉阙多为私人家族墓阙或祠庙阙,而我国仅存的三处完整庙阙皆在郑州,即登封‘汉三阙’。”宫嵩涛说。更特别的是,独有郑州的汉阙,是因国家祭祀活动建立的公共礼制建筑庙阙,是汉代国家祭祀建筑的仅存孤例,这也是“汉三阙”能跻身建筑国宝前三的价值所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隔着2000年漫漫时光,“汉三阙”孤独而倔强地矗立,看一代代王朝兴衰、起伏轮回,守望古老的中原大地,一守就是千年;在风雨敲打与岁月磋磨中,“汉三阙”容颜虽已沧桑,但气宇仍旧轩昂。作为我国地面上现存时代最早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一个远去王朝的风俗信仰与美学追求,在汉阙上一演就是千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正因独特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有人这样形容“汉三阙”:“历史学家为之惊喜,文物学家为之骄傲,金石学家为之痴迷,考古学家奉若珍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0年8月1日,由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合称的“汉三阙”,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