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3日,秋风轻拂,细雨如丝,我与好友一同踏入了北京的老胡同,开始了一场寻古探幽的旅程。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曲折蜿蜒,引领我们深入这座古城的灵魂深处,感受着它独有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旧鼓楼大街,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街,静静地躺在北京市内城北城墙旁。街道两旁,建筑古朴,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仿佛一幅历史画卷缓缓展开。红色的路牌上,“旧鼓楼大街”几个大字清晰可见,下方的编号“36”更是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沉淀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 旧鼓楼大街是一条充满古色古香建筑风格的道路,在秋日里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街道两旁,青砖灰瓦的房屋错落有致,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人们打着伞漫步其中,享受着秋天的气息,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添几分诗意。</p> <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间,我们迷失了方向,原本目标是南锣鼓巷,却意外地走到了北锣鼓巷。这条巷子很清静,有能安静晒一下午太阳的咖啡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琐碎的日常恐怕是它最可人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 北锣鼓巷67号门东大街北侧,早年通向西四,东北交道口南大街,西北朝靴底胡同,北部东棉花胡同。全长457米,宽6米。27号院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32和34号院是清末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府邸的一部分,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老的院落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途中偶遇一位热忱洋溢的大姐,她满怀激情地引领我们穿梭于北京曲折幽深的小胡同之间,脚步轻快地陪伴我们漫步数条街巷,用她那充满魅力的讲述,将每一处胡同的历史韵味与独特风情娓娓道来,为我们的旅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心生感激,倍感温馨。</p> <p class="ql-block"> 在大姐的热情指引下,我们很快来到了南锣鼓巷胡同,这里曾是京城繁华的商业街区,如今却显得宁静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 南锣鼓巷胡同的街道两旁,是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秋雨滋润得油光发亮。</p> <p class="ql-block"> 胡同里偶尔传来的叫卖声,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品尝了地道的北京小吃,参观了古色古香的餐厅和咖啡店。这些店铺不仅装修风格古色古香,更承载着北京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一家名为“鱼夫鱼仔”的餐厅里,品尝了美味的北京小吃,让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 而在一家咖啡店门口,背景是一堆干草垛,我们品味着咖啡与甜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除了南锣鼓巷,我们还探访了大经厂胡同、蓑衣胡同、黑芝麻胡同、板厂胡同、张旺胡同、王佐胡同以及北下洼子胡同等。</p> <p class="ql-block"> 据说大经厂胡同曾是大、小佛寺晒经卷之地,也是印刷经卷之地,故而得此名。这里都是拐弯抹角的小巷子,陌生人一旦钻进去就陷入了迷宫。这片巷子并没有太多名人大宅,但它朴实无华,有真实的生活气息。不少街巷的拐角,其实都是极佳的拍摄角度。</p> <p class="ql-block"> 蓑衣胡同,明代属昭回靖恭坊,称裟衣寺胡同,因胡同内有一裟衣寺而得名。清代属镶黄旗,沿称。清宣统时称蓑衣胡同。现胡同内有区房屋管理中心交道口分中心,余为居民住宅。</p> <p class="ql-block"> 据传,黑芝麻胡同内有工行一何姓糊纸马者,开有一“七巧斋”作坊,后人以其谐音化称何纸马为黑芝麻,今胡同1 3号院为清光绪内务府大臣奎俊府,是一座带花园的建筑,该院建在七级台阶上,共有五进院落,大门一间,带雀替,两旁有把鼓石,门内有影壁,西边有屏门通到1座院,倒座十二间,合瓦清水脊顶。北为二门一间,亦带雀替,两帝有把鼓石,过厅房八间米(含二门)为七间后罩房,前进走廊。</p> <p class="ql-block"> 板厂胡同等明清皇城回坊地,乾隆时称“板桥胡”,胡同位于安定门东大街北侧,早期道路自东至西连接交道口南大街,因止于帽盔营而得名,并与两侧两条支路相通延展胡同南北走向,北邻东糖房胡同。全长457米,宽6米。27号院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32和34号院是清未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王府邸的一部分,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扩单位。板厂胡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东城区张旺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赵府街,西至旧鼓楼大街,全长235米。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张望儿胡同,宣统时称张帽胡同。1947年称张旺胡同,沿用至今。张旺胡同15号,是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庄士敦住宅。</p> <p class="ql-block"> 沿张旺胡同往东是王佐胡同,东起宝钞胡同,西止赵府街。全长232米,宽5米,沥青路面。</p><p class="ql-block"> 王佐胡同不是很出名,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佐胡同1号,却住过两位传奇人物:清代那王</span>那彦图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宗仁。</span></p> <p class="ql-block"> 北下洼子胡同,东起小经厂胡同,西止北锣鼓巷。全长254米,宽4米,沥青路面。</p><p class="ql-block"> 因此处地势低洼,雨水常聚积于此,故而得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p><p class="ql-block"> 这条胡同虽然不如南锣鼓巷那样闻名遐迩,但却别有一番风味。胡同里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墙上爬满了青苔和藤蔓,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些胡同各具特色,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宁静致远,有的则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我们在胡同中漫步,感受着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扇门、每一棵树所承载的历史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了一扇中式大门,门上装饰着金色的文字“吉祥如意”,两侧各有两个狮子头像作为门环。这扇大门不仅美观大方,更寓意着吉祥与幸福,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中式门在胡同中很常见。</p> <p class="ql-block"> 而在一座青色砖瓦房内侧,我们看到了一扇带有剥落油漆痕迹的大红门。这扇门虽然有些破旧,但却透出一种质朴与真实,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在胡同的尽头,一棵大树穿过屋顶生长出来,在阴天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棵大树见证了胡同的变迁,它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枝叶茂盛,为胡同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而一座建筑的屋檐下堆积着落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秋风吹过,落叶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岁月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北京倍儿想你”南北两侧分别写着“南”、“北”,中间是一块蓝色长方形牌子,上面写着白色的汉字。这样的指示牌在胡同里随处可见,为游客提供了便利。</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这座古城,胡同密布如繁星,据说总数逾七千。我们仅轻踏其冰山一角,却已深深沉醉于那无尽的古韵悠长。</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感受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情感所蕴含的力量与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