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编成语典故(95) 前倨后恭

《前倨后恭》出自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恭)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div><br></div><div> 解释:倨,傲慢;恭,恭敬。成语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div><div> 近义词: 前慢后恭、 前倨后卑<br> 反义词 :先礼后兵、 前恭后倨、 欲扬先抑<div><br></div></div> 公元前五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并存着秦、燕、赵、齐、楚、韩、魏7个,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最强,时不时侵略其他6国。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曾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游说完各国,团结一致,联合抗秦。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苏秦没有成名之前,曾经外出游说了几年,没有一个国家接受他的纵横术。当他穿着褴褛的衣衫,穷苦潦倒,落魄地回到家中时,他的父母、兄嫂、妻子都认为他没出息,甚至他的家人没有一个人拿正眼看他。他的妻子坐在织机旁对他不理不睬,他的父母边哭边骂他丢人现眼,他的嫂子更是冷嘲热讽,恶言相加,骂他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并断言他今生今世永无出头之日。苏秦总结失败教训,发愤苦读。悬梁刺股的成语也岀自苏秦。经过几年的苦读,胸有成竹。<br><br>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秦成功地使燕国和赵国联合起来。于是声名鹊起,高官厚禄接踵而来。被燕文公拜为相国,又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挂宰相印,并赐给他兵车一百辆,锦缎一千匹,黄金二十万两。接着,苏秦又动身赴楚国游说。在去楚国的路上,他经过洛阳老家。他的父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打扫院落,摆酒设宴,并到三十里外的城郊笑脸相迎。回家之后,他妻子对他恭敬有加;他的兄弟更是低头进进出出;他的嫂子则向他跪拜,忏悔当初自己有眼无珠。苏秦见了,踌躇满志地笑着问嫂子:“嫂子为什么从前那样傲慢自大,而今天却又这样卑微谦恭呢?”他的嫂子被他这么一问,真是又愧又怕,便连连口头求饶,战战兢兢地说:“那是因为小叔现在职位高、金钱多啊。”苏秦不禁感慨世态的炎凉:“同是一个苏秦,贫贱之时父不以我为子,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而今富贵了,家人争相巴结逢迎。人世间还有多少人是正人君子呢?<br><br> 前倨后恭的成语主要表达对待人的态度。在封建社会,官位大小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人的不同等级,下级服从上级。军队更强调无条件服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党内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官高一级压死人”成为“公理”。 在市场经济和拜金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有钱人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底层民众忍气吞声,唯唯诺诺,更有拍马溜须、阿谀奉承者。随着人的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变化,前倨后恭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如今网络常以臭保安、穷外卖等卑视体力劳动者,言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共产党提倡人人平等的初衷已渐渐淡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教思想却在文明社会延伸。 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制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24个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现在应该大力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div><br>尊重,是礼数,<br>你对别人什么态度,<br>别人就还你什么脸色。<br>趾高气扬者,别人不屑一顾,<br>心平气和者,别人微笑相迎。<br>人和人之间,<br>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br>尊重是交往的保障,<br>尊重是相处的基础,<br>尊重是沟通的桥梁。<br>有了尊重,才有平等,<br>懂得尊重别人,<br>是一个人最贵的品行。<br>懂得尊重别人,<br>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