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第一次见李进录,是2019年6月14日,当时是蒲城县兴镇税务分局发现了从1949年到现在的大量税史资料,市局安排我写一篇关于税务工作70年发展变迁的稿件。1米8的个头,身着1983版的税务制服,相貌和大多数关中老汉无异。李老双手紧紧握着我的手,不说话,犹如久别重逢的亲人,欲语,竟不知从何说起。</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他为自家大门书写的门头</h1> <h1> 在去他家采访之前,已经看过关于他的全部资料。出生于1936年,1953年参加税收工作,1996年退休,退休前是县局的税政股长,40余年工作经历中前后3次有9年在兴镇税务所工作,和其他退休老同志一样,几十年如一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h1> <h1> 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漫长的从税经历,让他不知从哪一年说起。他的儿子从柜子里小心翼翼的取出一个盒子,这些被视若珍宝的资料把我惊呆了,自认为掌握的褒扬一个人的词语很多,这时才知道词汇量还真的匮乏。</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是一位诗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是一位书法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人</h1> <h1> 他是被单位专门发文树立为学习榜样的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是一个乐观的人</h1> <h1> 他是一个较真的人,3毛钱的税款只要符合政策坚决退还</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会英语</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他是一个业务精湛、成果丰硕、善于学习思考的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是一个视死如归的唯物论者</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是一个喜欢记录点点滴滴的细人</h1> <h1> 等熟络后,李进录给我讲述了一个尘封了40年的书信故事,它记录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忠诚无价和执着无悔。从1959年开始,李进录连续20年坚持写入党申请书,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国民党军人。党支部有人说,只有他父亲去世老人才能入党。老人当时认为,入党重在讲成分,但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难道父亲一去世,自己就能瞬间成长为一名布尔什维克吗?为此,他在1979年给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写信,没想到这封来自最基层的税务所普通干部的信件,竟然得到了邓小平办公室的回复!</h1><p><br></p> <h1> 从1953年参加工作到1959年递交入党申请,李进录用6年时间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从1959年到1979年,李进录用了整整20年时间在一次次的沉寂与被拒中始终没有熄灭信仰的火焰。1979年4月28日,当李进录站在国旗和党旗前庄严宣誓时,那份得来不易的认同与久积心中的渴盼,化作难以抑制的泪水和此生不渝的誓言!</h1><p><br></p> <h1> 第二次见李进录,是6月19日,在兴镇税务分局的老干部座谈会上。会上用投影仪播放了以前的老资料、老物件、老照片,他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这是谁写的字,这是谁开的票,这面手绘国旗是如何制作的,这部老式油印机怎么用,这张照片的谁在哪一年都去世了,是因病,还有那谁谁是骑摩托在收税路上出了车祸。在他的带动下,老同志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税月。往事并不如烟,它依然那么深刻的记在每个人的心间。</h1><p><br></p> <h1> 老同志们参观了兴镇税务分局的党员活动室、办税服务厅、廉政灶、职工宿舍。退休20余年的李进录兴奋的象个孩子,每到一处,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拍手,说好,真好,而且会讲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收税人的艰辛。</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同志们在办公楼前合影留念,李老主动拉住老战友的手</h1> <h1> 稿子已经反复修改了很多遍,我拿着让李进录看,他说眼花看不清,给他买了一副花镜,他指出两个问题,不是五十年代几乎没有礼拜天和节假日,而是根本没有;不是所上每人一辆自行车,而是只有一辆,专供会计赴县报账用,其他人下乡都是步行,每天最多要走上百里。其他都符合当时的工作生活情况,没有修改意见。最后走时,坚决不拿老花镜,说是家里有。</h1> <h1> 第四次见李进录,是蒲城县局传送的这张照片,构图很精巧,我把他做为文章《兴镇税月》的插图,没想到刊登在9月24日《中国税务报》头版头条、《学习强国》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微信公众号。</h1> <h1> 第五次见到李进录,是他为“蒲城县兴镇税史陈列室”揭牌,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镜头上了《陕西新闻》。</h1><h1> 李老和市局一副局长熟悉,关心的问:“今年多大了?”副局长说:“今年都58了。”李说:“还小着呢,好好干。”在场的人都笑了。是啊,李进录在72岁时,还写了篇文章《屠宰税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发表在《渭南日报》上。公务员60岁退休,可一名党员对税收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是没有退休年龄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能从这些合影中,找到他吗?</h1> <h1> 在李进录身上,承载着红色税务基因,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热情、自信、力量、深刻和博学,而且有一种税务人天然的默契感。70年的税史、几代税务人、政策的改革变迁,从他嘴里,犹若家长里短,信手拈来。还想见他,和他聊聊过去的收税场景和税务改革的历史脉落。到时会准备好录音笔和摄相机,毕竟他是一部活字典、一部税务版的十万个为什么。</h1><p><br></p> <h1>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如今初心不改,继续前行,经过几代税务人的共同努力,税收事业取得长足发展。</h1><p><br></p> <h1> 最后,发自内心的送李进录一幅</h1><h1>寿联:</h1><h3><br></h3><h3>税海抒壮志 精神耀党徽 一腔热血心未老<br></h3><h3>沧桑见高节 淡泊得上寿 九秩灵椿福满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