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奉天工场”

明光坤

<h1>  今天的骑行目的地是“奉天工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北启工街。</h1><h1>  奉天工场文创园本来就是红极一时的网红打卡地,2024年央视秋晚中的节目《家的记忆》又在沈阳市铁西“奉天工场文创园” 拍摄,更是引起奉天工场的旅游热,我们也赶赶时髦,骑行去奉天工场打个卡。</h1> <h1>  按照导航来到铁西区的肇工北街11巷,远远就看见一大处厂区。</h1><h1>  一面红砖墙上贴着不锈钢的立体字“平台式融合工业园”,墙内就是“<b>奉天工场</b>”。</h1> <div><br></div><div><br></div> <h1>  再往西50米左右就是“奉天工场”的大门。从提示牌上得知,自行车不能入内。停放好自行车后,步行进入大门,参观是免费的,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只是晚上不让进厂区了。</h1> <div><br></div><div><br></div> <h1>  大门口有两块锈迹斑斑的铁牌,分别为汉英两种语言。汉文为:大信兴产株式会社奉天工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沈阳有色金属矿山机械厂、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旧址。</h1> <div><br></div><div><br></div> <h1>  在大门内还有两块牌子,其内容大意:<br>  奉天工场始建于1928年,全称为大信洋行奉天工场,最初为“日本奉天窑业株式会社”;<br>  建国后曾为东北耐火材料厂,1958年更名为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隶属原冶金工业部,是名副其实的“央企”;<br>  2006年,随着城市升级,铁西区开始东搬西建,企业主生产区搬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工厂光荣“退休”,原址保留了大量老建筑、老厂房;<br>  2017年,经过全面加固和修缮,这座老厂区的原貌得以完整的保留,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中办公楼、俱乐部、水塔及四栋厂房被认定为沈阳市历史建筑。<br></h1> <div><br></div><div><br></div> <h1>  大门两侧是造型很有特色的房子,有点像苏联时期的建筑风格,现在这两处房屋一侧为门卫室,一侧是营业性的咖啡屋。</h1> <div><br></div><div><br></div> <h1>  进入厂区,高大的主楼映入眼帘,这是工厂的原行政办公大楼,修建于1953年。“山墙”上镶嵌着一环形浮雕,大概是“厂徽”的图案。</h1> <div><br></div><div><br></div> <h1>  右侧是用不锈钢制成的雕塑,由“奉天工场”四个大字组成。</h1> <div><br></div><div><br></div> <h1>  办公楼的左侧有两块宣传板,图文并茂,主要介绍了“奉天工场”的前世今生,看一下板的内容,对游览厂区会有一定的帮助。</h1> <div><br></div><div><br></div> <h1>来到大楼的门口,门两旁挂了好多牌子:<br>  门右侧,共有三块牌子,分别是:沈阳市历史建筑、沈阳有色冶金机械厂办公楼(建于1953年,典型苏式风格建筑,砌体结构);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沈阳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h1><h1><br>  门左侧,两块锈迹斑斑的铁牌子与大门口的一样;另三块分别是: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基地;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沈阳化工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br></h1> <div><br></div><div><br></div> <h1>  进入一楼,宽敞的大厅,空空荡荡。红砖粗粝的墙体、拱形门的设计、水泥预制板的天棚、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兴的“水磨石”地面,无不透着历史的年代感。</h1> <div><br></div><div><br></div> <h1>  长长的走廊,两边分列着大小不一的“办公室”,标准办公楼的模式。强烈的光线照进房间,产生美轮美奂的光影效果,是打卡拍照的理想场地。</h1> <div><br></div><div><br></div> <h1>  上到二楼,情形与一楼差不多,多数房间现在都是空的。游客也特别少,只有几伙游客在拍照。</h1> <div><br></div><div><br></div> <h1>  办公楼的第三层是顶楼,是俄罗斯式的全木装修风格,非常漂亮,光线也特别充足,拍照很出片。</h1> <div><br></div><div><br></div> <h1>  房间装修很有特点。</h1> <div><br></div><div><br></div> <h1>  走出办公楼向东拐,是一个像四合院的区域,据说是工厂原来的生活中心,有设计科、小印刷厂、卫生所、职工食堂等。</h1>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  现在已经变成了“城市书房”,给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央视秋晚中秦昊讲故事的画面,就是在这个城市书房拍摄的。</h1><h1>  城市书房分成人和儿童两个部分。</h1> <div><br></div><div><br></div> <h1>  走进成人书房,里面是宽敞明亮的房间、高挑的窗户,设计和布局很简约,整齐排列的书架、舒适的桌椅,使得整个空间显得井然有序,称得上是“最美阅读空间”。</h1> <div><br></div><div><br></div> <h1>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图书室的每一个角落,在温暖而柔和的光线映照下显得格外典雅、温馨。在这安然恬静的环境里,听着悠扬轻柔的音乐,一个人静静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那是一种什么样的!</h1> <div><br></div><div><br></div> <h1>  来到奉天工场“城市书房”儿童专区,位置在四合院的东边,紧挨成人区。</h1> <div><br></div><div><br></div> <h1>  进入专门的儿童书房,里面同样是宽敞明亮的房间、高高的窗户,由于是厢房,从窗口照进来的光线更柔和。S造型的书架、墙上的漫画,更增添了书房的童趣。</h1> <div><br></div><div><br></div> <h1>  小巧的书架、舒适的阅读桌椅契合了小朋友们的高度,孩子们能更容易地找到自己喜爱的读物。</h1>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  四合院的西端有一个四面通透的建筑,有点像“凉亭”,具体功能不得而知。</h1><h1>  南北地面是用特殊形状的地砖铺设而成的斜坡,厚厚的墙壁,拱形的敞门,给人一种厚重感。</h1> <div><br></div><div><br></div> <h1>  从这个截面上看,砌墙用的砖不是普通的红砖,体积较大,应该是老式的耐火砖!大概是想表明,以前这里是生产耐火材料的工厂。</h1> <div><br></div><div><br></div> <h1>  在“凉亭”西墙上有一个宣传牌子,上面是创业园的投资老总撰写的一篇文章,洋洋洒洒近千字。读了一遍,似懂非懂,大概是讲什么是“平台式融合工业园”?什么是“文创工业园”? 我的理解就是将老工业建筑与城市文化融合的新兴产业,也不知是不是这个意思?</h1> <div><br></div><div><br></div> <h1>  进入地下的通道,这里的景色也不错。</h1> <div><br></div><div><br></div> <h1>  四合院的北边是原来的职工俱乐部,有一部外置的步梯,特殊的形状,在红砖衬托和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很美的光影效果,很多人在此摄影留念。</h1> <div><br></div><div><br></div> <h1>  俱乐部前后门都用厚布帘遮挡着,借着微弱的光线,里面的情况也能看个大致,舞台、二楼看台清晰可见,宽敞的空间由于没什么设施布置,更显得空旷。</h1> <div><br></div><div><br></div> <h1>  从后门出去,看到一座待开发利用的厂房,一根根高大的水泥柱成排挺立着,就像是退伍的老兵,虽然已经完成了他们历史使命,却仍准备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h1> <div><br></div><div><br></div> <h1>  排柱的西边也是一座高大的厂房。<div>  进入厂房,被眼前的美丽景象所震憾。虽然厂房内空无一物,但由颜色鲜艳的红砖砌成的支柱,排列整齐,形成多层次的线条,复古而又高级。;锈红的钢架与天然的纯木构成的魔幻的房顶,使人眼花缭乱;强烈的阳光透过高窗射进厂房,在地面上形成黑白分明的光影,产生了美丽的光影效果。</div><div>  这是奉天工场内的最佳拍照地。</div></h1> <div><br></div><div><br></div> <h1>  你看这景色:钢铁的绣蚀、苏式的风格、木质的屋顶、高大雄壮的红砖方柱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唯美的效果,真是入景入画。</h1> <div><br></div><div><br></div> <h1>  遗弃的厂房经过商家的精心打造,再经过设计者的独特创意,使改造后的厂房有了宫殿般的威仪圣洁。 </h1> <div><br></div><div><br></div> <h1>  现在的“文创园”,只是开发了整个工场的一部分,北面还有不少老厂房有待开发利用。</h1> <div><br></div><div><br></div> <h1>  主楼的后面有一个小广场,三面由老式火车车厢围起来,这种车厢也叫“闷罐车”。</h1> <div><br></div><div><br></div> <h1>  这些车厢被改造成了餐厅,有烧烤、小吃、冷饮、咖啡屋等,目前处于停业状态。</h1> <div><br></div><div><br></div> <h1>  这节红色的车厢很漂亮,其实它是一处高级卫生间,现已停用。                </h1> <div><br></div><div><br></div> <h1>  场内路灯及垃圾箱的设计都带着工厂的气息和时代的印迹。</h1> <div><br></div><div><br></div> <h1>  广场上整齐地摆放着长凳,原来这里是工场“露天电影”院。据说每到春夏的傍晚,在“奉天工场”里都会有一场光影之约。</h1> <div><br></div><div><br></div> <h1>  “露天电影”是一种特殊的情怀,这份曾属于50至80后的纯真记忆,成了当下的一种时尚。两个烟囱间挂一块巨幕,根据排期每晚播放一部电影(现在大门口还有一期电影海报)。</h1><h1>  为了烘托本美篇的气氛,在网上搜了一张相关照片。</h1> <div><br></div><div><br></div> <h1>  在主楼的后面有两座笔直高耸的烟囱,是整个创意园区的标志性建筑。不过,这两座烟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已不再冒烟,而是变身成为了一个景观,供游人观赏。</h1> <div><br></div><div><br></div> <h1>  在大烟囱的左右摆放着两台锈迹斑斑的机床,这是在提醒人们,原来这里曾是“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曾经也辉煌过。当年这里曾造出了200马力拐曲轴、国内第一台铸钢车间喷抛联合清洗机、第一台连续热镀锌吹气刀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h1><h1>  现在摆放在这里,也许是奉天工厂文化创意园的一种创意,以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h1> <div><br></div><div><br></div> <h1>  在主楼的西面有一处巨大的厂房,是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最后一个厂房。<br>  从东边望去,高大的厂房非常壮观,一排排拱形的窗户,在蓝天的衬托下的情形,让人不禁想起“古罗马斗兽场”的外貌,还有点具有“澳门大三巴牌坊”的风格。<br></h1> <div><br></div><div><br></div> <h1>  走进厂房,只见里面空无一物,只有高大挺拔立柱仍然坚守岗位,承载着整个房顶。</h1> <div><br></div><div><br></div> <h1>  厂房内空旷寂静,阳光透过窗口在地上投下黑白显明的光影。</h1><h1>  处于厂房之内,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机器轰鸣的年代。但现在机器的轰鸣声已成过眼云烟,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留下的只有空旷和落寞......</h1> <div><br></div><div><br></div> <h1>  穿过厂房西边的小门,进入一个独立的房间,墙壁斑驳,窗户破碎,片片脱落的墙皮暴露出历史的沧桑。<br>  矄黑的墙壁、空中的尘埃、锈迹斑斑的钢梁、破碎的窗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荒废而又迷人的氛围,让人对过去的工业时代产生深深的怀旧。<br></h1> <div><br></div><div><br></div> <h1>  墙壁上隐约可见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还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h1> <div><br></div><div><br></div> <h1>  也许只有这幅宣传画,还能让我们穿越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去奋斗、奉献。</h1> <div><br></div><div><br></div> <h1>  在老厂房的外墙上隐约可见的标语口号,隐约可见的油漆标语,瞬间就能将人带回那个沧桑岁月。</h1><div><br></div><div>“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div> <div><br></div><div><br></div> <h1>  火车文化街区停放着火车头和特殊形状的车厢,这种车厢现在完全看不到了,也不知原来的功能。</h1> <div><br></div><div><br></div> <h1>  对游客来说,目前的奉天工场简直就是旅游的天堂,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偌大的场地,游客屈指可数,形同包场。</h1> <div><br></div><div><br></div> <h1>  也许是我们来的时间不对,也许眼下正是旅游淡季,也许是什么原因,反正奉天工场现在处于停止状态。尽管人迹稀少,但这种宁静别有一番风味,正适合像我们这样的闲人游鹤。</h1><div>  </div><div>  </div> 为了不走回头路,游览奉天工场前,最好看一下导览图。 <div><br></div><div><br></div> <h1>  骑行路线,行程32公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