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潭公园,初见白眼潜鸭

在雨中

<p class="ql-block">白眼潜鸭:鸭科潜鸭属鸟类</p><p class="ql-block"> 白眼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游禽。中等体型(41厘米)的全深色型鸭。仅眼及尾下羽白色;雄鸟头、颈、胸及两胁浓栗色,眼白色;雌鸟暗烟褐色,眼色淡;侧看头部羽冠高耸,飞行时,飞羽为白色带狭窄黑色后缘;雄雌两性与雌凤头潜鸭区别在于白色尾下覆羽(有时也见于雌凤头潜鸭),头形有异,缺少头顶冠羽,嘴上无黑色次端带;与青头潜鸭区别在两胁少白色。</p><p class="ql-block"> 白眼潜鸭中国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广东及湖南、湖北等地,国外分布于欧洲东部、南部及中亚、南亚和北非,栖息于湖泊、池塘和沼泽等湿地环境中。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茎、叶和芽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成对活动,其余时间结群活动,繁殖期为4-6月。以干草和绒羽在水边草丛中做巢。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7-11枚。</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 白眼潜鸭雄鸟头、颈浓栗色,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颈部有一明显的黑褐色领环。上体黑褐色,上背和肩有不明显的棕色虫蠹状斑,或具棕色端边。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白色,端部黑褐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翼镜和翼镜后缘的黑褐色横带;外侧初级飞羽端部和羽缘暗褐色;三级飞羽黑褐色,并具绿色光泽。腰和尾上覆羽黑色。胸浓栗色,两胁栗褐色,上腹白色,下腹淡棕褐色,肛区两侧黑色,尾下覆羽白色。</p><p class="ql-block"> 雌鸟头和项棕褐色,头顶和颈较暗,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喉部亦杂有白色。上体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背和肩具棕褐色羽缘。两翅同雄鸟,亦具宽阔的白色翼镜。上胸棕褐色,下胸灰白而杂以不明显的棕斑。上腹灰白色,下腹褐色,羽缘白色。两胁褐色,具棕色端斑,尾下覆羽白色。</p><p class="ql-block">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头的两侧和前颈较淡,较多皮黄色。两胁和上体具淡色羽缘。</p><p class="ql-block"> 虹膜雄鸟银白色,雌鸟灰褐色。嘴黑灰色或黑色,跗蹠银灰色或黑色和橄榄绿色。</p> <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迁徙</p><p class="ql-block"> 属迁徙性鸟类。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中旬从繁殖地开始南迁。迁徙时成群,常成十多只至几十只的小群,很少有上百只的大群。</p><p class="ql-block">习性</p><p class="ql-block"> 白眼潜鸭是古北界南部典型的淡水潜鸭,极善潜水,但在水下停留时间不长。常在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水面活动,并潜伏于其中。性胆小而机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仅在繁殖后的换羽期和迁徙期才集成较大的群体。</p><p class="ql-block">食性</p><p class="ql-block"> 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为各类水生植物的球茎、叶、芽、嫩枝和种子。也食动物性食物如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蠕虫以及蛙和小鱼等。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靠潜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伸入水,或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