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智海结夏安居讲座笔记分享(2024.185)</p><p class="ql-block">《利器之轮》第74颂:</p><p class="ql-block">舍自生计掠夺利,</p><p class="ql-block">置己食用窃他人,</p><p class="ql-block">碎裂损脑分别头,</p><p class="ql-block">戮穿敌主阎魔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舍自生计是啥?也就是我们其实每一个人,人有人道、鬼有鬼道,都各有各的生计的。那我们出家人的生计是什么?那就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我耕的是心田,犁的是心田;播的是菩提心的种、出离心的种、因果心的种;收获的是利益众生的丰硕成果。这就是我们的生计,这出家人就应该以此为生计。但是你把出家人该有的这种生计舍弃了,然后去掠夺不该你挣的利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像人家老百姓去赚钱,你也学着人家去赚钱;人家去五欲当中享受,你也跟着人家去享受;人家在奢侈过程当中成就自己世俗的人生高度,你也在奢侈过程当中把出家人的高度损伤了。那就是你知道你应该干什么吗?你知道你的人生使命的维度在哪里吗?一个出家人的清净闻思修、具足信愿行,圆满的戒定慧,这就是你的生计!你把这些弄了以后,你去当一个政治和尚,当一个商业和尚,当一个世俗应酬的和尚,你觉得你是不是在跟老百姓两个争利?那利该不该争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尚也爱财,但是他也取之有道。他是在哪里取啊?他在修行当中取,他在乞食过程当中取,他在对治烦恼当中取,他在戒定慧当中取。他的生计是不一样的,跟世俗上的人不一样。我们也跟世俗上的人一样去种田、做生意、找一份职业、五欲享受,你是不是颠倒了?不干正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置己食用窃他人。那你应该以法喜为食、禅悦为食,你应该受用佛法。我们把这样的受用丢掉了,我们跟世俗上也去受用男女、受用经济、受用世俗八法,你是不是偷窃人家的东西?这个就十足的就是一种颠倒。他为什么有一种颠倒?就是说那个我执、我爱执一起来,颠倒心往往都随着它而产生,染污心往往都随着它而产生。今天我们知道它的源头就是我执、我爱执。所以我们要在深刻地放慢节奏的自我观照当中,深深地洞见我执、我爱执它就是这么样的罪恶,就是这么样的染污,就是这样迷魅我们自己于无形。深刻地洞见它、认识它,然后发起猛烈的对治心和出离心。碎裂损恼分别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要把那个分别心的我执的头打掉,把烦恼的心戳穿。那你拿什么来戳穿呢?那就要把那个爱我执换成爱他执;把围绕自己转,转而去奉献于众生、成就于众生;把这个虚妄分别要对治掉,那就要把如理分别修起来,把这个愿菩提、行菩提、般若观照的胜义菩提,这些你都能够生得起来的时候,这就是法,它就是破除我执分别心的利器!前面我们在说把那个真俗二谛修起来吧,那就是武器,那就是破除我执、我爱执的武器。你修不修这些?他要回到这些地方去修,真正地落地,能够把法修得出力量来了,那才是你猛烈的断舍离,才是你有具足力量的出离心,才是有般若观照的大势至、大威德,你才把那些力量唤醒得了。那如果不然的话,你看我们还能干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学到了第七十四颂,越学呢就越觉得一个高大上的目标,每天都是落实在非常具体的起心动念当中,那我们一般的众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己起心动念的。自己认为这个没啥呀,没有啥毛病呀。成天起心动念都有毛病,但是你看不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在说话,为人处事,接触万事万物,乃至你起心动念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在人家会修行的人眼睛里面,他就是天大的问题,在我们这些不会修行的人里面,你就看不出问题。修行要落实在行住坐卧四威仪过程当中,把那个四威仪建立起来了,把内心的意识调整过来了,他随时随地能解决,就能得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我们对于行住坐卧四威仪没有上心,所以说天大的问题你都不认为是问题的时候,你觉得你还能得解吗?所以这个事情说来呢,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关键就是那个非常微妙的起心动念之间,你的发心是什么?所以这个里面要多坐禅,多实修,不要光是听了就听了,书看了就看了,有啥用呢?你发觉在起心动念之间,我们没改变过来,就是那一个念头你改不过来,一个习惯改不过来,你就发现越到后面你就是要在生活细节当中调,就是像开车一样的微调,每一次不要你调很多,只要你把这个念头调过来,这样思维就对了,那样思维就错了,这叫微调,叫你大调你也调不过来。今天说你这个凡夫,一下子叫你调到圣贤的频道上来,你调得过来吗?肯定也调不过来,对不对?就在起心动念之间,把那个不好的念头调一调,天天就在这个细微处你知道调、警觉调、有意识去调,而且调得过来,那就是修行的功夫。所以说,他不是说你做不到,而是说这是你可以做到的,因为微调嘛,对不对?没叫你调那么大,但是明明可以做到的,那我们学了一辈子为什么没做到呢?那关键就是那个警觉心不够,我们在说修无常的时候,是不是要把那个无常的警觉心生起来呀,那就生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警觉心生不起来的时候,每一念错了就错了,你也没有引起警惕,因为习惯性地不引起警惕,所以说一念错了有一念错了,今天24个小时都错了,你也觉得无所谓,今年12个月你都错了,你也觉得无所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说往往就是在我们不知不觉的过程当中,你把自己的放纵,放纵成习惯了,要对每一个起心动念,要对每一个身口意三业,要达到极致的警觉是不容易的。就像那个放哨的哨兵,稍微不注意就被敌人钻了空子了,所以说哨兵在那儿是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一有个不正常的举动,一有个不正常的声音,他立马就会发现。如果这个哨兵不警觉,他能发现什么问题?那你要把它摸翻了,他也发现不了问题,把这个整个部队一起俘虏了,他也发现不了问题,这就麻烦了。你看到没有?就是我们那个无常的警觉性,你看你是怎么提起警惕心的,很关键。</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美篇美友,感恩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