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1.21星期四在重庆,重庆大足石刻,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是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的石窟造像群,是大足区境内141处摩崖造像的总称。这些石刻始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和两宋,最终在明清时期有所增刻,形成了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的石刻群。</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主要包括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门山石刻等部分,造像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和儒教的造像。其雕刻技法包括高浮雕、浅浮雕和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大足石刻不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还在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大足石刻通过融媒体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构建了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推动了“云游·大足石刻”数字文旅项目,提高了遗产展示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它包括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门山石刻等部分,雕刻精美,题材多样,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大足石刻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其雕刻技艺精湛,反映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和谐共处,展示了中国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虽然大足石刻本身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相关的传说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大足石刻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保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什么</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人类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这些文化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口头传承,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p><p class="ql-block">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p><p class="ql-block">表演艺术。</p><p class="ql-block">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p><p class="ql-block">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p><p class="ql-block">传统手工艺。</p><p class="ql-block">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实物和场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概念的形成史</p><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有着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的需要。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谓一直存在差异和争论。</p><p class="ql-block">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个新的名词、新的概念。法语的表述是:“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ERIEL”,直译为汉语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英文“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直译则不一定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专家主张译为“无形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在日本和韩国称为“无形文化财”或“无形文化遗产”。日本于1950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该法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中,其中“无形文化财”和“民俗文化财”属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日本是以法律形式对无形文化遗产实行保护措施和提出无形文化遗产概念最早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重庆罗汉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