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粗茶淡饭(水石铺子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全词以月起兴,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并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提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表现了词人对分隔异地的亲人的深切思念。词篇风格爽朗,转折灵动,语言自然,历来为人们所传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则是一位有教养的女性。苏轼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家庭文化熏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在朝为官期间,苏轼因直言不讳,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引起朝廷的不满。神宗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因与王安石门徒政见不合,被贬至杭州任通判。后来,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旧党,苏轼得以回京,历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然而,当新党再度得势时,苏轼再次受到排挤,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 尽管一生屡遭贬谪,但苏轼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将个人的不幸化为文学创作的灵感。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艺术成就极高,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词作更是脍炙人口。 在晚年,苏轼被召回京师,官至兵部尚书,但未及上任便病逝于常州,享年64岁。宋徽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物画像,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