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取坎填离,黄帝外经养身总结篇</p><p class="ql-block">《黄帝外经》,确实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遗产。也的确是专为《黄帝内经》补充和纠偏的上上之作。毕竟内经以后几十年,这些天人发现《黄帝内经》存在偏颇和漏洞,所以再作外经用以明确和纠偏。拿到的是梅自强和廖冬晴注解的版本,收获颇丰,第一遍看下来断断续续,带着问题在文章中涉猎寻找,只能算是翻完了,还没深入研究。但养身的答案被寻得七七八八,就此笃定,不在怀疑。后续计划把外经中的心火、肝木、肾水、肺金等专题分享给大家。虽跟道家修行无关,但理解后,对自己身体内外算是真正的通达了。这一篇主讲探索问题的答案,涉及养身奥秘,因笔者非道家一脉弟子,因无师承,所以也没有拜师起誓不外传的负担。</p><p class="ql-block">1、道家的悲哀</p><p class="ql-block">之所以社会谈“道”色变,因“道”被戴上了“迷信”的帽子,如今又被称之为玄学。可不知道家学说原本在历代深入人心,而如今再归来原是一家人却“相见不相识,问客从何来”了,这何不悲哀和尴尬。再之因“一脉真传”,各种传承清规都要求起誓不可外传“如果外传,甘遭天谴”,而收弟子的时候,又是择吉日良辰、沐浴更衣后方可收作弟子。这些口口相传的形式和清规,自然导致绝学失传,道家冷清。</p><p class="ql-block">2、顺死逆生的秘密</p><p class="ql-block">开篇即是阴阳颠倒篇,五行顺行相互生成和转化,我们每天视、听、言、行全都是能量正常消耗的过程。我们每天看电脑,戴耳机听音乐,剧烈运动都算顺行。所有都是“神”在引导,久而久之“神”自然消耗衰减。半百而衰自然是“神”用过度,我们工作熬夜写材料均是耗神的大户。所以很多人猝死。怎么开源而节流呢,就要提及诸葛孔明说的宁静以致远。我们静极内关守窍,让眼睛勿视,神归于肝;耳朵勿听,神藏于肾;四肢勿动,神归于脾;舌头不语,神归于心。把神全都还回去,不再流逝,或修复逝去的神,这样就停止顺行。节流流做到了,至于开源得抱元守一,内观一窍,开门修神。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古人有三只眼,这只眼是沟通世界宇宙与人体的门户,只是后来环境变化,这第三只眼便逐渐隐没到鼻端,自此人们出离原始环境,来到集市,这第三只眼便就此沉睡。但你将神识抽离环境,收敛回归身体后,这个门户便可开起。正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p><p class="ql-block">3、人体的秘密</p><p class="ql-block">宇宙是巨大的空间系统,而人体也是复杂的网络系统,复杂程度不输宇宙。既然是复杂的系统,内在的玄奥和精密可想而知。我们十二经,奇经八脉,几百个穴位,这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个例子手足三阴三阳这十二经的巡行路线,有的发于脚趾,有的起于手指。这么庞大的经脉系统有没有万殊归于一本的部位,能一以贯之全身。找到这个“一”一窍通而万窍通。所以这里就引出了前三田,后三关,最后总结为三关九窍。如尾闾关为命宫即坎宫所在,这在九宫八卦上喻为地北,坎位属水。尾闾向上四椎为命门,前面的文章我有提到,命门虽不属九窍,却至关重要。尾闾向上为夹脊关,再上为玉枕关,过玉枕直上彼岸进入玄关,中间不过百会穴,如果你觉得百汇穴是总领之穴那就错了。三关均沿着督脉向上,所谓顺死逆生的道理也在其中,庄子《庄子·养身主》说缘督以为经(径)就是上行为逆,下行为顺。能做到上行就是逆行修道了。前三田不在细说,大家熟知的上中下三丹田。另有三窍,其本身需要人主动去修炼才会形成,未修炼者是不会形成的。如中丹田和夹脊穴之间的土釜,玉枕与玄关之间的华盖,尾闾与下丹田之间的宝鼎。这三窍均需气化形成。土釜有言“引大药入归炉,重安炉鼎”。篇幅有限,不再细说。</p><p class="ql-block">4、生命在于运动的学说是不是应该修正一下</p><p class="ql-block">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过于消耗身体的运动,均是对生命精神的耗损。外练太在于形,大可不必。外练和内修要结合,二者不可分离。外练以内神牵引而动,心随意行做到各脉通透即可。血气动荡时则需静功辅助内敛神血以促平和。君子皆当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傲气。近代一些有师承的名人,已然能自控生死。修道也并非修仙,要永生不死,真不必“谈道色变”而是年迈以后还能掌控自身,鹤发童颜,气血自足,到了命竭那一天,做好安排,这便算是人之大道了。</p><p class="ql-block">静极而能内动,专神内守,效果是较好的,大家可以去实践。</p><p class="ql-block">发布于 2024-09-25 12:38・</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真的存在《黄帝外经》吗?</p><p class="ql-block">岐伯天师虽贵为黄帝天师,但与黄帝始终有君臣之别,所以同样需要稽首称奏。广成子则为在野之圣,称黄帝只是称“汝”,可见广成子之道尊德贵。阴阳颠倒术是《黄帝外经》的首篇,一开始拿到这本书,鉴于起初对外经微言全书没有整体把握,所以理解有些偏和狭,这里用一些篇幅做一些纠正,以示尊重。本篇直接将理解融入原文中进行解释,不再像前面的文章将原文和理解分开。这里明确一下,这都是纯唯物论的观点,如果你觉得这些道家学说是唯心的,那是你的认知不足,未理解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只限于当前的浅薄三观在看待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关键句1:“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按呼吸法,静坐,达到窈窈冥冥的状态,静极而阳生,呈现最佳内景。昏默是指,外在看似昏默,内在则存有神,进行内照,万念俱泯,所有意识都收拢,独存一灵在内。视听言行是人常常需要注意的,能做到勿视勿听勿言勿行最好,像儒家讲的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是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百动不如一静</p><p class="ql-block">关键句2:“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这里的“至道有形与无形”非常隐匿,但放在这里,可以与上下文结合一下。修道修行,修的东西是无形的,但这些无形实质上是充斥在有形的生活中,如视听言行均是有形的,但神存于这些有形之中,修好视听言行,即可做到养身存神于内。行与神全,不在迅速耗散,这不就能实现形神俱秒吗。这些与周易的至理是相合的,自己做好改变和进步即可,少参与他人因果。</p><p class="ql-block">关键句3:“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这也是岐伯总结广成子的教义,为黄帝明示需要行颠倒之术。如何行颠倒术,这里简单明示一下顺死逆生的道理。阴阳五行相生大家能理解,对应五脏的相生道理,推广至全身也是一样。举个例子:心君属火,心君无为是百姓之福,所以心静则火熄,心动则火炎。心火过旺,脾土成焦土,如何主全身的运化,脾胃喜温火之样,恶烈火之逼。肾属水,原非有余。肾水本来就没有多余的,还想要去救火。但火焰太旺,又怕火,肾水又上不去,心没水来旧,烧得更旺。提这个是让大家理解,我们的身体平时是这样正常消耗的,一个部分过旺,另一个部分必然全力去营救,一来二去,身体消耗就会加速,直至竭绝而亡,这就是顺死的道理。如果能平息这样的情形,让这种消耗不产生,或减慢就能保全自身。也就是修身相关的通篇讲的“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必静必清”的诀窍。眼不看,神藏于肝;耳不听,神藏于肾;舌不言,神藏于心;四肢不动,神藏于脾。故神存则体存,此乃广成子传黄帝“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即神乃生身之本。</p><p class="ql-block">内脏五行生克</p><p class="ql-block">关键句4: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莹莹,乃可以长生”“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我们需要运动,也要劳动,但不可使身体疲惫,读者自己去感知,疲惫的感觉是不至于让你觉得身体倦恙,每天运动或劳作,回家坐都坐不下,只能躺着,这是典型的身体劳作过度了。不摇汝精,这个要求不受邪淫所迫。生活中,可以正常行房事,但不可过度。亦可寻古法,交而不泄,这对常人有些难度。常人对此一条,大可不必过于严苛。精固神全,形体可以保全,守好大明之上的一窍,抱守其一,虽不能不死,但至少可以养身而长生矣。这些都是辩证唯物观,没有半点唯心观。</p><p class="ql-block">动静之间</p><p class="ql-block">近期感悟:守神这段时日以来,将外消变为内产(关注前面文章“取坎填离”),我对这一窍门的感知越发明显。除了呼吸感受到这一窍门外,平时这一窍门自然而然有感,它会凸起陷下,就像呼吸一样,这个门会让你知道它是独立的,它是存在的。所以,精神是越发的好了,身体从未有过疲倦感,对工作和生活的屏蔽力也更强。</p><p class="ql-block">幸好,我们乃华夏子民,否则如何能这么容易地理解这些大道。</p><p class="ql-block">发布于 2024-11-11 16:07・</p> <p class="ql-block">《黄帝外经》肝木篇</p><p class="ql-block">《黄帝外经》中提到过:肝是将军之官,主谋略。肝脏好,人就反映敏捷,聪慧过人。肝藏血,是血的仓库,如果肝脏不好,血的质量就差,人体的活力和能量自然不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肢体,尤其是手、脚会按我们的指令去做动作,很多时候,会不小心出错,或者做出来的指令会出现偏差,发出去的动作就是感觉不准确,且不稳定。这就是气血能量不足的反映。如果你常常打金刚功或者八段锦,常常静坐冥想,再结合按时睡觉,你会发现你的每一个动作发出去都是那么准确无误。这种感觉形容不出,就像你不是一个工地上的底层工人,不知道脱掉工装换上自己柔软的衣服,瞬间在全身蔓延开的那种棉布贴身的柔和感一样。这篇文章结合《黄帝外经》分享肝如果出问题,应该怎么搞,肝出的是啥问题。</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少师曰:肝属木,木非水不养,故肾为肝之母也,肾衰则木不旺矣。是肝木之虚,皆肾水之涸也!。然而肝木之虚,不全责肾水之衰者何故?</p><p class="ql-block">岐伯曰:此肝木自郁也门。木喜疏泄,遇风寒之邪,拂抑之事!肝辄气郁不舒。肝郁必下克脾胃,制土有力,则木气自伤,势必求济肾水,水生木而郁气未解,反助克土之横。土怒水助,转来克水。肝不受肾之益,肾且得土之损,未有不受病者也。肾既病矣,自难滋肝木之枯,肝无水养,其郁更甚,郁甚而克土愈力。脾胃受伤气难转输,必求救于心火。心火因肝木之郁全不顾心,心失化源,何能生脾胃之土乎?于是怜土子之受伤,不敢咎肝母之过逆,反嗔肺金不制肝木,乃出其火而克肺。肺无土气之生,复有心火之克,则肺金难以自存,听肝木之逆,无能相制矣。</p><p class="ql-block">理解:肝属木,水生木,所以肾是肝的母亲,肝不好全是肾不好的缘故吗,不全是。这里讲的是肝木自己郁闭的情况。木头喜欢透气苏通,遇到风寒,逆反的於堵,肝脏无法舒展。肝不爽就会冒火,自然木会克土,脾胃自然会遭殃。脾胃遭殃了,消化就不好,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肝脏应去克土,消耗自身能量,自己越来越受伤。所以会救助于肾水,水生木无成效的话,反过来会帮助木克土,脾土愤怒于水,所以转过头来克水。肝没得到肾母的帮助,反而导致肾被土迁怒。这哪有不生病的。肾得病,自然难以帮助肝木,肝没有水的滋养,枯竭郁闭更甚。所以克土就更厉害。脾胃受伤过重后,会求助于心火,但心火因为肝木的郁闭,本身就没得到肝资助,心火也失去了来源,哪里能帮助来生脾土。心脏可怜脾土这个儿子受伤,又不敢去追究肝母的不是,只能反过来嗔怪肺金没有控制好木,所以转过来克木。肺没有得到脾土的资助,还有得到了心火的怒气。肺难以自保,哪里有心思来管制肝木,所以听任肝木自郁,没法制住肝木。</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少师曰:木无金制,宜木气之舒矣,何以仍郁也?</p><p class="ql-block">岐伯曰:木性曲直,必得金制有成。今金弱木强,则肝寡于畏,任郁之性以自肆,土无可克,水无可养,火无可助,于是木空受焚矣,此木无金制而愈郁也。所以治肝必解郁为先!郁解而肝气自平,何至克土?土无木克,则脾胃之气自易升腾,自必忘克,肾水转生肺金矣。肺金得脾胃二土之气,则金气自旺,令行清肃。肾水无匮乏之忧,且金强制木,木无过旺,肝气平矣</p><p class="ql-block">少师曰:肝气不平,可以直折之乎?</p><p class="ql-block">岐伯曰:肝气最恶者,郁也。其次则恶不平,不平之极,即郁之极也。故平肝尤尚解郁。</p><p class="ql-block">少师曰:其故何也?</p><p class="ql-block">岐伯曰:肝气不平,肝中之火过旺也。肝火过旺,由肝木之塞也。外闭内焚,非烁土之气,即耗心之血矣。夫火旺宜为心之所喜,然温火生心,烈火逼心,所以火盛之极,可暂用寒凉以泻。肝火郁之极,宜兼用舒泄以平肝也。</p><p class="ql-block">少师曰:善。</p><p class="ql-block">陈士铎曰:木不郁则不损,肝木之郁,即逆之之谓也。人能解郁,则木得其平矣。何郁之有?</p><p class="ql-block">理解:肝没有金的克制,怎么还会郁闭呢?岐伯回答,肝性曲直,需要金来修治,才能成材,若金弱了,肝郁闭不可控,肝最厌恶郁闭,其次厌恶不平和,治疗肝病,就要先要解郁。如果是火过胜,则宜舒泄,寒凉可以暂用舒泄平肝。</p><p class="ql-block">看来,如果肝郁闭了,接受一些寒凉的食品是可以的,挺有意思的。看来肝一出问题,不好搞啊,大多数脏腑都要出问题。</p><p class="ql-block">养身探秘:静极而能内动:北冥有鱼,炼精化气,扶摇直上,取坎填离。</p><p class="ql-block">发布于 2024-11-22 18:22・</p> <p class="ql-block">步入中年后,如何提高身体代谢?</p><p class="ql-block">养身你先要理解目的是什么——总体就是要让身体内外和合。</p><p class="ql-block">身体外部健康是什么?并非仅是我当前没生病,当前很正常,只是坐久了腰疼,站久了褪酸,加个班,熬个夜,全身无力,这些都很正常,只要休息休息,慢慢就恢复了。其实没这么简单。身体外部要健康,事实上是要身体经脉通畅,形体得到凝实,实现筑基。这样的一个状态是,全身清爽,身体自在,腿脚轻便自如,手脚每一个动作的使出都准确无误。即使遇到久坐久站,也能轻松应对。遇到寒邪,身体能及时发出预警,感知到立刻要防护。</p><p class="ql-block">身体实现筑基,需要外练的功夫,需要八部金刚功,八段锦、易经洗髓功之类的外练功夫每日操练,坚持三个月以以上,所谓百日筑基,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坚持外练功夫100日以后,你会习惯性的每天都离不开这一套功夫,因为这一套功夫打了以后可能就是消耗半个小时,但你的身体可以保持一天的通畅自在。</p><p class="ql-block">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到35岁吧,30岁出头,你会发现,特别是男性朋友,你会感觉自己的酒量好像一日不如一日,好像喝不了多少就有喝不下去的那种感觉,但练了这些外练功法以后,你慢慢发现好像自己的酒量比以前更好了,或者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抗酒能力比以前更好了,当然能不喝酒,当然最好,如果遇到了这种场面,你会有这种感受。</p><p class="ql-block">外练功夫最难的就是一开始没有熟悉功法,然后你会觉得自己不会打,但每一套外练功法他都至少有好几式动作,好像觉得学起来很难,因为大家没有练武练功的基础,一开始会觉得挺难的,但一旦你学会一式动作,慢慢学会两式动作,最后你就会掌握整套功法了。</p><p class="ql-block">外练功夫必须得坚持练,我是坚持的八部金刚功,练了一年半。其实外练功夫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你只要练习坚持一个星期,你就会发现自己身体的动作就很准确,整个身体就很柔韧,你发出去的动作指令很准确,还有练了一年以后,你的整个形体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身体更加挺拔,肌肉更加凝实。事实上能量也更高了。</p><p class="ql-block">内练的功夫就比较难一些,这个需要悟性,需要知识,需要高人点拨。内练的功夫,需要以外练的通透的身体为基础,因为你的身体没有筑基,没有达到一个畅通的状态的话,你在内练的时候就很难找到感觉。</p><p class="ql-block">内练的话,其实就是静守吐纳,自己不管是坐下来躺下来或者站着你都能守住自己的窍穴,实现自己与外界气息的交换。让精神更加凝实。当然静功,最难的是静守,静极而内动。静极后身体里面出现的一些变化。这里我只能点到为止。内练的功法才是实现神形合一的关键。大家可以参考我前面的文章。内练功夫到家以后,健康长寿那是基本操作了。可是,人总是思虑营营,难以静守了。</p><p class="ql-block">发布于 2024-11-23 10:3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