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们何去何从

鳌山人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时隔四五年,道生突然打来电话,说从上海回老家了,邀约有空到他家做客——因为年岁过56了,工地上不准他们干了,他回老家了。</p><p class="ql-block"> 道生是我高同学,又是同一村的人(行政村,过去叫大队),中学毕业后时不时还有联系。上一次联系,还是几年前和平创建班级微信群时,电话里聊的不多,得知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建筑工地上干活!</p> <p class="ql-block">  我考上大学后,道生又补习了一年,还是落榜了。那以后就跟着村里年长的农民工外出打工了,风雨40年,天南海北,没有从建筑工干成老板,也没有干成熟练技工,只是冬回春出,一直跟着工程队做体力活,直到今年被工地退回(我问他<b style="font-size:20px;"><i>国家不是规定60岁吗?他在电话里说:那是国家政策,老板这两年生意不好,一直在裁人;何况现在年青大学生也有很多愿到工地上干的,薪水比我们还少二千多,老板还要我们干吗</i></b>?),他属于典型第二代农民工。</p> <p class="ql-block"> ——道生的爷爷和父亲——</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道生爷爷</i><span style="font-size:15px;">辈属于20后,他们先经历民国时期战乱苛捐杂税,然后经历了解放后翻身做主人地位跃迁,让他们对新生活充满期待。经历了解放,经历了大锅饭和学大寨,又有幸经历了包产到户,真正政治意义上的佃农——贫下中农——农民,到去世时留下道生父亲那一代是:春生三个叔伯两个姑姑的六个家庭,各家都按人口分得了田地,各家都有三间瓦房,那是上世纪90年代老家农村最大的发展,也是典型的农村社会。</span></p><p class="ql-block"><i> 道</i><i style="font-size:15px;">生父亲生于50年代,他们的青春挥洒在集体生活土地上,那些热火朝天兴修水利工程(老家叫“挑水库”),更是他们一辈子的回忆。</i></p><p class="ql-block"> 道<i style="font-size:15px;">生的父亲应该读过几年书,80年代包产到户后,跟着父亲,带着弟弟妹妹凭借辛苦劳作,把日子过的相当红火。农闲时春生父亲还会去附近公社/区属工厂打零工,据此婚后得以修建那个年代我们村最亮眼的新房子,我们老家叫四方屋,就是中间一个共用大厅,两边则是厨房、客厅和卧室,等儿子长大成家后就一人一边,这是道生父亲一生最大的自豪!</i></p> <p class="ql-block">  道生父辈如那个年代所有男人一样,都继承了中国人浓厚的多子多福观念。在80年代农村计划生育管控不是很严格,同时不像公家那样有职位约束(超生就会失去公职),所以道生父辈基本上都有两个孩子以上,多的会有五六个,这就决定了春生父辈收入都用于抚养子女,如果子女还要读大学,父辈们更是要四处借债。</p><p class="ql-block"> 可能道生家真的不是读书的命,道生两次高考未中,但毕竞读过高中,而道生在弟兄姐妹及堂兄弟堂姐妹,大多初中没读完便缀学了。对80年代的老家,<b style="font-size:20px;">任何一个家庭,几块钱学费在那时是一个负担,更主要的不上学留在家算大半个劳力,外出打工更好补充家庭收入</b>。道生父亲并没有为孩子读大学去借钱了!</p> <p class="ql-block">  不知天生不是读书的命,还是其它,道生两次高考未中,但毕竞读过高中,而道生在弟兄姐妹及堂兄弟堂姐妹,大多初中没读完便缀学了。对80年代的老家,任何一个家庭,几块钱学费在那时是一个负担,更主要的不上学留在家算大半个劳力,外出打工更好补充家庭收入。春生父亲并没有为孩子上大专读大学去借钱了!</p><p class="ql-block"> 2006年农业税免除,道生父亲还享受农民种粮补贴,全家六口人田地一年收入有六七千块,再加上道生兄妹陆续外出打工(仅道生一人一年就有一万五六千)。那年代结婚、生孩子和孩子上学的成本都很低,道生的父辈们才感觉过上好日子。每年冬至给祖辈扫墓时,道父亲都会感叹老人走得太早了,没能赶上这个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那几年,道生兄弟俩皆已成家,大姐和两个妹妹均已嫁人生子。道生父亲五十五六岁的年龄,还是能干得动活,所以他们不仅能耕地自养,还能留有一些积蓄,道生自已两个孩子在本镇读中学,花费不多——21世纪初的那几年,道生在工地上,父亲在老家田地上,孩子上中学,道生虽不常回家,但一家人生活没太大压力,有的只是希望两个儿子能考上大学,圆自已当年父辈的那个梦。</p> <p class="ql-block"> ——道生家的危机——</p><p class="ql-block"> 然而危机却在静悄悄的逼近了!</p><p class="ql-block"> 高校扩招,让成绩中等的道生大儿子在08年被二本录取,圆了全家人大学梦,一年二万多学费让全家人发了愁;那一年小儿子和弟弟女儿同时考上县二中,每人每年学费不高,但生活费住宿费最少一学期要五六千。早些年攒下钱除去翻盖老房子用度外,所剩无几,上年工资老板全部结了也不够自已两个孩子的学杂费。</p><p class="ql-block"> 那年九月,道生从老板那里支借了二万给两个孩子办好了入学手续。</p><p class="ql-block"> 大半辈子劳作使父亲早早的疾病缠身,渐渐干不动农活了;包产到户40年后,老家农村土地水利失修,需要机器抽水才能种田,而道生父亲已经搬不动机器了,也不想再添置生产用具了,留下两亩多能放水土地自耕作为口粮田,其余都承包给别人了。</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两亩多地种下去也非常吃力。有次道生回家和父亲算了一笔账,<b style="font-size:22px;">一亩地种水稻收成1300元,但种子、化肥、机器耕地和机器收割等费用加在一起也近1300元。</b></p><p class="ql-block"> 换句话说农民种一亩地,不仅赚不到一分钱,还要贴入人工劳作成本,所以道生就劝父亲不要再种地,直接买粮食吃算了,但父亲说不想都把地荒了,自己种不买粮食吃得健康些,更重要活动筋骨有利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道生父亲一直找荒地寻沟埂,靠种蔬菜赚点盐油钱,那时也变得越来越难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农村人口越来越少,许多村镇逐渐变成公务员经济,但他们都喜欢去大型超市购物,并不喜欢去拥挤环境不好集市买菜;而大型超市资本也看重这个市场需求,纷纷下沉到县城乡镇,从种植大户那里批量采购,而且都有重量大小限制,来迎合公务员苛刻消费需求,这就导致道生父辈们辛苦种出来菜,挑到集市根本卖不出去;有几次赶集,一天就卖个十几块钱,余下舍不得扔,又挑回来喂鸡喂鸭了,就这样养老金和医保还在年年上涨。要不是道生坚持,父亲早就不交医保了!</p> <p class="ql-block">  ——道生的小叔——</p><p class="ql-block"> 道生小叔以他父亲小近十岁,还处于50多岁尚能自养年龄,但由于小叔家传宗接代思想影响,靠罚款生了三个女儿才迎来一个儿子,所以家庭负担非常重,基本上没有多少积蓄。</p><p class="ql-block"> 小叔是老家农村难得开眼看世界的人,他早在十年前计划生育时,就提到国家未来会鼓励生育,甚至会拿钱出来鼓励生孩子,当时道生都当笑话看,但三十年后被打脸,就开始敬佩叔叔的先见之明。</p><p class="ql-block"> 道生小叔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很早就看到小农经济局限性,通过借贷资金承包50亩土地搞蔬菜种植。但农业是一个生产周期很长,而且要靠天吃饭行业,还要受限于市场供求关系,所以小叔那点借贷资金,根本不够外部条件变动折腾,要么防涝抗旱,要么蔬菜滞销价格低廉,所以坚持了三年就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p><p class="ql-block"> 小叔后来不得不随着道生进城,但不如道生那样稳,要么跟着建筑队施工高风险行业赚钱,要么进工厂长加班时间计件赚钱,用了十年才还清承包所欠债务,但随着年龄超过60,小叔已没有建筑队敢收,也没有工厂敢用,只能回到家乡刨那几亩地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小叔生活窘境,<b style="font-size:20px;">种粮食和种蔬菜不赚钱,又不能出去打工赚钱,还要抚养老人和孩子,就连喝水都要花钱(老家也在前些年家家用自来了),生活不堪重负。</b></p><p class="ql-block"> 道生每年春节回家除了烟酒外,都额外贴补小叔几百块钱。</p> <p class="ql-block">  ——道生更大的危机——</p><p class="ql-block"> 10年房地产突飞猛进,道生跟着建筑公司二十多年,目睹了房地产建筑行业的狂飚,遇见好多次创业发展的机会,但<b style="font-size:20px;"><u>他终于没敢动,一心保住自已一月五六千的收入。</u></b></p><p class="ql-block"> 大儿子大三时,小儿子如他一样补习了两年,终究第三年高考后被一大专院校录取,学费比大儿子那个学校还高——两个孩子一年学杂费生活费加生活费五万都不够!虽说父母暂时还需自已和弟弟养老,但家里日常开支加人情往来,怎么也得一两万,不得已在小儿子上学第二年,把妻子带到工地上为自已带队的二十几个工友烧饭,老板同意月保底三千。</p><p class="ql-block"> 老家房子又旧了,只父母俩人在家,就觉得不能再翻新了;两个孩子户口转到学校所在地,家里就只有父母和自已夫妻俩四口人田地了,父亲<b style="font-size:20px;"><u>种一分是一分,余下大多荒了……</u></b></p> <p class="ql-block"> ——道生何去何从——</p><p class="ql-block"> 道生大儿子大学毕业,几番风雨,几经坎坷,终于在省会城市有了较稳定的工作。这几年结了婚、买了房,但道生全家为此背负了近40万的债务(到今年听说还欠有20几万)。</p><p class="ql-block"> 道生小儿子成了道生全家最大的心病,大专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已过而立之年,依然单身一人,常年在外漂泊,有几年春节也没回家。糟糕的是小儿子虽<b style="font-size:20px;">毕业那年把户口转回村里了,但已经分不到田地了,不知在外能否算第三代农民工?</b></p><p class="ql-block"> 道生所在的建筑公司口罩三年,开工不足八九个月。整整三年,道生挣的除来回路费外所剩无几,口罩过后公司业务进一步下滑,老板(道生家一远亲)苦苦支撑的同时,不断减员降成本,在工地上烧饭的道生老婆前年回家过春节后,再也没出去,留在老家照顾已经年迈的父母!</p><p class="ql-block"> 道生电话里说,今年公司业务更差,老板所接的几个工程泡汤了,春天时就有不少人没活干挣不到钱陆续走了,年龄大点几乎都回老家了,道生这次是老板(远亲)劝退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  道生家的六七亩田地还在,但道生父母已经种不动了,而21岁就外出打工的道生大多农活已不会干了——<b style="font-size:22px;"><u>道生们摆脱了农民工身份后回到农村后已经不知如何务农了。</u></b></p><p class="ql-block"> 后面日子怎么过呢?父母要养老,小儿子还末成家,年近60岁的道生何去何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