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书要有恒,我将每天坚持阅读并成为一个终生阅者。</p><p class="ql-block">今日微习惯打卡:38天</p><p class="ql-block">1.阅读:完成</p><p class="ql-block">2.情绪稳定并提供别人情绪价值:达成</p><p class="ql-block">3.今日我阅读或早课收获:</p><p class="ql-block">第一步,积极倾听,共情孩子,找到孩子的真正需求。</p><p class="ql-block">第二步,引导孩子去思考有哪些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做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p><p class="ql-block">第三步,尽量不要表达哪个方案是自己不能接受的方案。</p><p class="ql-block">第四步,多个孩子的情况下,鼓励每个孩子提供方案。</p><p class="ql-block">这个方案现在可行吗?我们都对这个方案感到满意了吗?你认为这个方案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吗?这个方法能行吗?一起试试吧!</p><p class="ql-block">第五步,开始评估哪个解决方案更好。</p><p class="ql-block">总结来说就是积极倾听,找到需求,再鼓励孩子自己想出可以解决的方案,再评估各种方案的合理性,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案。</p><p class="ql-block">第六步,对于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我们的方案效果如何?你现在仍然对我们的解决方案感到满意吗?</p><p class="ql-block"> 在达成”没有输家”的决策后,要不要用奖励和惩罚来保证执行效果?不要制定这样的保证策略,有两个原因:</p><p class="ql-block">①制定这种策略本身,还是对孩子不信任的体现,违背了第三法。第三法有个前提是,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做的更好,相信“信任”的力量。</p><p class="ql-block">②第三法是反对使用权威的,奖励和惩罚是权威的两种方式,(奖励有时是负面的,会招来孩子反感)与第三法相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