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2日,小雪 ,金子书艺第12期。</p><p class="ql-block">我今年75岁,学过10年书法,曾以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各种书法比赛并获得金奖(1等奖)6次,优秀奖2次。 现写几幅作品和大家一起交流。</p> <p class="ql-block"><b>书法是国粹:</b></p><p class="ql-block"> 书法是国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特有的一种艺术。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还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显示于世界艺术之林。所以我退休后才跟卢明昆老师学了10年的书法,曾经以篆书 、隶书、行书、草书等参加全国各种书法比赛并获得金奖(1等奖)6次 ,优秀奖2次。这是自己努力成果,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如今已经75岁 ,但我怀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珍惜美好时光,在科学健身,泼墨挥毫中收获健康,陶冶情操,得到快乐,延年益寿。自己以篆、隶、行、草等书体,笔力非凡。或置陈布势,临见妙哉,或奇巧构图,追光逐影。书法作品传承创新,相得益彰,笔随时代,墨见精神,充分表达了自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自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展现了我本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言壮志。</p> <p class="ql-block"><b>前人云:</b></p><p class="ql-block">“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以古为师,心随手摹,旁搜远绍,北碑南帖,王颜佳作,兼容并蓄,化古为今,化人为己。书法艺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博大精深,欲穷其奥和探其源,光有天赋和手上磨炼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书法技能和风格的获得都离不开古人,都受师承的影响。这一切都是通过自我的心性、自我鉴识,自我修养所汲取,通过自我追求来表现的。因此,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弱点,汲取别人的优点,对促进自己书法水平的提高尤显重要。为此,我将每一期的习作,以美篇的形式发布,也是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交流,以期待得到大众的批评,同道的指点和斧正。</p> <p class="ql-block">小雪节气民间的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b>小雪节气民间的传统习俗</b></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古代是农耕社会,每当节令都相应有很多民间习俗,小雪节也不例外,总结起来比较主流的习俗,包括:腌咸菜、腌猎肉、吃糍粑、晒鱼干、吃刨汤、酿小雪酒等。小雪节气的这些习俗,在南北方或不同地域也各有不同。比如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渍酸菜。而南方有些地方,则在小雪前后有吃糍粑的习俗。吃"刨汤"又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p> <p class="ql-block"><b>一、腌咸菜</b></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腌菜的习俗由来已久,因为这个时段温度偏低,比较适合腌制咸菜,以备冬天新鲜蔬菜减少时食用。虽然现在冬天新鲜蔬菜不断,但不少市民仍延续着小雪节气腌咸菜的习俗。白菜、萝卜、胡萝卜等都可制作成可口的咸菜,在他们看来,腌制的不仅仅是丰富餐桌上的一道道调味菜,更是一种记忆中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二、腌猎肉</b></p><p class="ql-block">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说法。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腊肠的好时候。在我国,腌制腊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民间,如今各地一直就有腌制腊肉腊肠的传统习惯,非常普遍。每到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除保留够过年用的鲜肉之外,还要再留出一部分,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p><p class="ql-block"> 经过七到十五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厨房里经烟火慢慢熏干而成腊肉和腊肠。每到岁末,家家户户门口或者阳台上都会挂满一提提的腊肉,香味自然是处处都能闻得到。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到冬腊月的时候,也要到市场上挑选肉质上好的猪肉、鸡、鸭、鱼等带回家腌制成腊味品,品味历史记忆,增添岁暮的温馨气氛。</p> <p class="ql-block"><b>三、酿新酒(三白酒、桃花酒、小雪酒)</b></p><p class="ql-block">《世本》(战国时赵国史书)中则记载“少康作林酒。”我国人民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酿酒。《诗经·国风》中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酿酒多在冬季,因农事已毕,谷物收获,而岁末祭祀报赛,酒的用途也就更为较广了。近代各地民间酿酒大多仍按照这个时间。农历十月上旬酿酒贮存,称之为十月白,用纯白面做酒曲,并用白米、泉水来酿酒的,叫作“三白酒”。到春月在其中加入少许桃花瓣,又称之为桃花酒。</p><p class="ql-block">江南一带在冬季汲取井水酿酒,藏到来年春天桃花开放时饮,称之为“桃花酒”。杭州冬月有民谚道:“遍地徽州,钻天龙游,绍兴人赶在前头。”就是说徽州人做爆竹,龙游人做纸马,而绍兴人则以酿酒闻名。不管在立冬酿酒,还是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小雪酒是在小雪后,用新粮食酿酒,所谓“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b>四、吃糍粑</b></p><p class="ql-block"> 在南方很多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p><p class="ql-block"> 农历十月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吃着圆圆的糍粑象征着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糍粑的黏结成团,预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还能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又能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和吉祥。</p> <p class="ql-block"><b>五、晒鱼干</b></p><p class="ql-block"> 小雪时东南沿海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具体到晒鱼干,最好选择较大的鱼,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进行剖割,这样有利于盐水浸透。除去鱼内的内脏及牙墩,把脊骨的血污及多余部分除去。如果是较小的鱼,则选择腹剖的方法。一定要在鱼的血液凝固前,进行清洗血污、粘液。清洗过后让鱼的水分流干,之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卤液中,浸泡三到五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然后将盐和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等调料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肉表面,尔后将其平放在一个较大的容器里,在阴凉处腌制。肉面向上,鱼鳞要向下,鱼头要稍放低,鱼尾轻斜向上。五到四天后,将鱼翻一下,便于均匀吸收调料。如此再放四至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制。鱼出卤晾制前,用卤水洗干净鱼身上的污渍,然后放在鱼架上,记住此时鱼鳞要尽量朝上,一般两三个月后就可以取下储存。</p> <p class="ql-block"><b>六、吃刨汤</b></p><p class="ql-block"> 吃“刨汤”,是苗族、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小雪前后,人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实际上,这刨汤的来历是这样的:小雪节气前后,南方也慢慢进入了农闲,人们请来邻居或朋友,帮忙将一年来养的又肥又壮的猪杀掉做腊肉,也叫“宰年猪”。为了答谢前来帮忙的人,“主家”便将猪内脏,如肺、水油及部分肥肉、脑髓等剁细后拌以糯米饭、猪血及少量辣蓼、花椒等香料调成酱状,加上适量的盐粉,再灌进洗净的小肠,然后放入锅中煮制而成。</p><p class="ql-block"> 刨汤里再添些生猪血、猪骨头、肥肉、瘦肉、萝卜、白菜之类,用山泉水合锅而煮,做成刨汤火锅。三分猪血七分水,待到火锅水沸时,刨汤那鲜美香浓致极的真味就出来了。此时辛苦了一天亲朋和邻居,甚至辛苦了一年的家人一同围着火锅,吃着“刨汤”又像是在庆丰收。久而久之,成为了习俗,村子里几乎人人都会煮刨汤。</p> <p class="ql-block">模版:小雪;</p><p class="ql-block">音乐:冬之雪(完整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