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土文化壮根脉 乡贤军旅绽芳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在李士峰纪念馆落成之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五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由西城乡中心校白尚立老师编著的关于西城村《红色沃土》,曾经钩起我对乡土根脉与地域文化的诸多联想。在《红色村谱当自传》一文中,我联系家乡西城村多位英模才俊的成长历程,有感而发:“西城人文底蕴深厚,人才济济。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浸染下,西城村先后为革命和建设事业输送了大量栋梁之才,特别在当地培养锻炼了一批乡土人才。建国前后西城村一批批仁人志士参加革命队伍,投身如火如荼的解放斗争和建设事业,许多人成长为地方和军队的基层领导骨干,有的还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级人物。”当时仅列举西城村受表彰的省、国家级劳动模范就有七位,在县人民医院就职的西城籍名医和领军骨干就有四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在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党中央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出这一课题。文件提到,“要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提升乡土文化内涵,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这段文字让我感触很深,正如中宣部负责同志在解读文件时所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由于自己阅历的局限,几年来,虽然提出对新乡贤文化课题的研究,但并没有对家乡像李士峰这样的人才作更多的调研和推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年后的今天,在我应邀参加西城村“李士峰纪念馆”揭幕仪式,对这位西城乡贤、军医翘楚的生平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更加激发了对传承故土文化根脉,研究乡贤成长轨迹的意愿与感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士峰,1925年出生在西城村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秋在本村上小学;1943年到北平求学并参加革命活动;1949年3月在西北人民医药专门学校(后改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就读;之后一直在解放军部队医疗部门工作,并长期从事相关领导人的医疗保健服务;1992年7月离职休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李士峰的军旅生涯中,先后荣获越南人民政府授予的“越南最高胡志明劳动勋章”;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胜利功勋荣誉勋章”;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10月,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22年12月29日李士峰因病逝世,享年98岁。2023年清明节前,依照李士峰生前遗愿,他的骨灰归葬故土文水西城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士峰98年的人生旅程,彰显了一位从刘胡兰家乡山西文水,从红色沃土西城村走出去的优秀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尤让我们引以自豪的是:故乡的红色文化对李士峰的浸染熏陶,为他打上的人生底色,乃至由一位懵懂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有仁心的部队才俊、军医翘楚。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英雄故土,红色西城的家乡根脉与厚重底蕴,为人民军队输送了一名可供熔铸和锻造的优质坯料。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故乡根脉是李士峰壮丽人生的基本轨迹。</span></p> <p class="ql-block">(“李士峰纪念馆”开馆仪式上刘五一同志讲话)</p> <p class="ql-block">(县委原副书记李忠荣、李吉懋之子原文水县教育局长李世魁共同揭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们重温西城村的革命历史,认识李士峰青少年时代的成长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6年,东渡红军在这里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23日,转战在晋中平川太汾公路沿线的战动总会游击队,在西城村东夏迁道堰口与驻祁县一支50余人的日军展开激战,给肆无忌惮的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这是文水境内的首次对日作战,它打响了文水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4月,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交城山成立后,顾永田县长率工卫队在平川沿村巡视,于当月下旬到西城村调查处理抗日村长侯汝瑞被日伪汉奸勾结地方土匪杀害事宜。两个月后,顾县长与彭敏秘书二次来到西城村,先后深入村公所和学校进行广泛的抗日动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初,西城村一批热血青年奋勇投入抗日洪流。县青救会主席秦成德,青年连指导员任震经常进村,组织青年开展抗日斗争。村里先后发展10余名共产党员,于1940年秘密建立党支部,刘守仁同志为首任书记。由此西城村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赢得晋西北平川“东方毛斯克瓦(莫斯科)”称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抗战初期,三区区长赵唐封动员堂兄赵晋承,联合爱国教师王其宽等人,在西城村开办晋兴实业社和育才职业学校,为抗日队伍转送物资,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百团大战”中,支部书记刘守仁、抗日村长闫四牛带领西城村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冲锋在前,先后展开毁公路、炸桥梁、拔据点、断通讯等破袭行动,成为一支拉得出、信得过的农村青救会游击武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日军“强化治安”的白色恐怖中,县委委员、城工部长秦汉三,“西药部”武工队队长王智等,潜入西城一带,组织民兵小组,建立地下交通站、情报网和秘密交通线,惩处汉奸恶霸,为根据地筹粮筹款,输送兵员,运送物资。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西城村村民舍出身家性命掩护八路军。当时玉和嫂家就是游击队的隐蔽点和落脚处。在日军追杀中,为了保护王智游击队脱险,玉和嫂不顾个人和家庭安危,将同志们隐藏在自己屋内地窨中,得以躲过一劫。</span></p> <p class="ql-block">(刘守仁)</p> <p class="ql-block">(玉和嫂梁爱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战争时期西城村组织民兵保家队、参战队,与蒋阎反动势力展开生死搏斗。1947年农历二月初三,闫四牛、王效贤与刘守昌等几名保家队员下山执行任务,夜间隐蔽在西城村南一垛花生蔓中,被人告密遭阎军包围。为了引走目标,刘守昌与闫四牛冲出来与敌人拼杀。二人兵分两路,边打边撤。子弹和手榴弹打完后,刘守昌不幸陷入冬浇后的泥田里。他宁死不屈,痛骂敌人,被残暴凶狠的阎军用刺刀捅开肚子,挖出心肝,壮烈牺牲。年仅19岁。</span></p> <p class="ql-block">(闫四牛)</p> <p class="ql-block">(王效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6月晋中战役打响。同月,文水县委、县政府机关移驻西城村,同时开展支前部署。期间西城村老百姓勒紧裤带支援子弟兵,全村每天为前线筹集白面一千余斤,一直坚持两个月之久。同年8月晋中二地委、二分区机关进驻西城村。在历时半年余的解放太原战役中,西城村父老乡亲组织民工队、担架队,把源源不断的粮食、物资运往前线,把伤病员从前线运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时文水县委、政府驻西城村王家院)</p> <p class="ql-block">(晋中二地委驻西城村李家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桩桩,一件件史实,足以展示西城村在革命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红色文化。而西城骄子,学生时代的李士峰,同样是自告奋勇,身临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的西城小学,是由爱国进步人士王其宽老先生偕同他的几个弟子创办的全县唯一一所乡村两级学校,即初小和高小。校内聘请了一批激进青年和进步教师任教。其中有中共地下党员李生华(1940年任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二任县长)、闫桂英夫妇,有倾向革命的教师冯玉书、李际春、郝耀(3人后因宣传并支持抗日斗争遭日寇屠杀)等。抗战时期,少年李士峰是李生华老师的得意学生。受李生华老师秘密指派,小士峰经常背着家人,与同学奔赴10多里外的南武、开栅等村镇传递党组织的联络文件和书信,并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一为温桂英老师,右二为冯玉书老师,右三为李生华老师,右五持扇者为王其宽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4年初春,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坚定了李士峰走上革命道路的信念。其时,父亲李登云救助了一位受伤的八路军小战士,将他藏匿在附近一处小院里养伤。不料被人告密。父亲李登云被日伪军押往县城,受尽拷打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吐露真情。后经党组织和家人辗转运作,才得以脱身。由此,刻骨铭心的国恨家仇记在青年李士峰的脑海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在同学张养浩及其亲戚李吉懋的引荐下,李士峰考入北平读书。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对李士峰影响很大。时任学生会主席的李士峰积极组织并投入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的学潮大游行。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李士峰毅然报名参军,进入军医学校学习。从此,开启了他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军旅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人民解放军的革命熔炉里,在人才济济的部队医疗战线,农家儿女、西城骄子李士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中。这一时期,是李士峰不负戎装尽心履职,以优异成绩报效家乡父老的黄金期。他经受了历史的考验,磨炼出更加坚强的意志,绽放出壮丽人生的时代芳华。在军衔和荣誉不断提升的同时,李士峰依然一往深情地关注并支持家乡的建设事业。他为家乡的发展由衷地欣慰,并激励自己在本职岗位为英雄故乡增光添彩。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出援手为村集体与村民办了许多实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士峰没有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红色故土,西城村百姓也没有忘记从家乡走出去的优秀军医。在乡亲们和家人们的努力下,在文化学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西城村又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乡贤文化宣传阵地,即“李士峰纪念馆”很快修葺布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重阳节这一天,我们共同见证了“李士峰纪念馆”的落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城籍晚辈 刘五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0月</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刘五一同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