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的成都,从一杯茶开始······

L.M.G(明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去过成都四五回,要不是匆匆过客,要不去网红点,如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杜甫草堂,稍远的便是三星堆、都江堰、青城山等著名景点。但彭镇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据说那里有一家百年的老茶馆,至今仍保持着极具原始的风貌和饮茶方式,几块钱一杯的盖碗茶可以喝一天,极大满足了当地老茶客的嗜好和一天的生活乐趣,近些年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的青睐,尤其摄影爱好者的踏足,使得整个彭镇名声大噪,带动了一方旅游地的红火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其中百年老茶馆“观音阁老茶馆”便是那个带头大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观音阁老板李强</p> <p class="ql-block">     在成都,茶馆几乎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1942年秋池指出,成都1940年611家茶馆,平均每街一茶馆。《双流县志》记载:“民国时期,人口不足3000的县城,就有茶馆十余家,一般乡场,多则七八家,少则四五家。”众多茶馆,市场沉浮,有的没落,有的兴盛。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有一座坚守了上百年的老茶馆——观音阁老茶馆,它的历史比成都的鹤鸣茶馆更悠久,是四川唯一保存有老虎灶的老茶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彭镇志》,观音阁老茶馆紧依彭镇杨柳河第一桥边(现今人民桥),这里曾是温江、崇庆(今崇州)、新津甚至远及乐山、犍为等地物资集散和商品交换中心,盖得水陆交通之便。早在清乾隆年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彭镇街区南端湖广馆码头是杨柳河流域最大的码头,每日航经彭镇的船筏甚多,盛水季度多以百计,头尾相接如梭如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今,观音阁茶馆几间穿斗式瓦房,隐于彭镇主街。门口,梧桐树遮天蔽日。室内,千脚泥形成的地面坑洼不平,老虎灶上的茶壶嘴吐出一股白烟袅娜向上,灶台的陶瓷茶杯整齐有序,茶客坐在竹椅上,或打着长牌,或吧嗒着叶子烟闲聊。戴着耳机的老板李强,穿梭在不同的茶客间,时而摆几句龙门阵,时而为客人续水,时而指点拍客拍照……</p> <p class="ql-block">       茶铺的朴实本色,让摄影师爱上了这里。2002年,著名摄影师、时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华西都市报》摄影部主任朱建国因为采访,路过茶铺,瞬间被原汁原味的环境与氛围吸引。年久失修的老式穿斗房,灰扑扑的墙面上露出斑驳的竹篱笆,淡淡的阳光从狭小的天井透射进来,洒在土泥巴垒成的老虎灶台上,让老茶馆越发显得昏暗、沧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茶客们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随着彭镇的影响力攀升,各方游客络绎不绝,过去安静的彭镇至今每天都是热闹非凡,大部分当地的老茶客为给游客让路,从每天的凌晨四五点钟到上午的时间左右基本离开回家了,如果去晚了那种原始、朴实的老茶客和喝茶场景就见不到了,我就是其中之一,甚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10月27日 成都彭镇</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