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小学停更关闭了</span> </p><p class="ql-block"> 永记来时路,誌以纪念我在村小学读书的懵懂岁月;慎终追远亲,感恩悼念在我村小学当过老师的母亲。 </p><p class="ql-block"> —————— 题记 </p><p class="ql-block"> 因工作性质和职业原因,我有一月时间未能回家探亲。上周六,我乘着休息日,偷闲回了趟庄浪老家试雨村。当我坐在老屋炕头上,耐心聆听耄耋之年的父亲,絮叨村子里的家长里短,回忆人生经历的陈年过往。守望着眼前九十高龄,恓惶多病且行动不便的父亲,碎念因病过世了的母亲。一种诗人余光中笔下的浓烈乡愁,夹杂着人到天命之年的悲凉滋味,掺和着尘世间满腔离愁别绪的人生况味,一阵阵凄凉悲壮的思绪萦绕在心头,心情沉重地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p><p class="ql-block"> 人一旦老了,总爱回忆往事,父亲年纪大了,话唠现象却更加严重。平时只要家里来人,就会显得异常兴奋。老人家思维逻辑清晰,记忆准确无误,声音高亢宏亮,情绪顿觉高昂,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拉不完的人生经历。凡国内国外,天文地理,历史地理,时事政治,大人小孩,村里村外,都是父亲聊不完的话题。当后来听到村小学停更关闭的消息时,让我感到震惊和意外。单就村小学停摆关闭的这件事,确实让我心里难过了多日。近些天,每当白天的喧嚣散去,卸下肉身的疲惫。在夜深人静独处时,不由自主地思维往村小学靠,回想起从前在村小学经历的人与事。一桩桩一件件,像放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里回光返照,儿时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从眼下看,村小学停更关闭,虽说是农村形势所迫,却是教育变革的历史必然,更像雷峰塔的倒掉一样。听更关闭这件事,是好是坏,是福是祸。当下还未能判断,只能由时间来评说。</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说,村小学停办的原因,主要是适龄儿童生源不足,造成村小学没有存在的价值。据统计,一个有三百多户的大村,村里已有将近五十多户人,为娃娃上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一窝蜂都到县城暂住谋生去了。这些年,外出打工求学工作的人多了,村子渐渐就成了老人居多的空壳村。平时村里人很少,只有遇着红白喜事、庙会和过节过年,村里人气就会多少旺一些。村小学是在解放以后设立,为六年一贯制中心小学。在以前可小有名气,村里四个农业合作社的学生,加上四邻八乡慕名而来,就近求学的适龄学生很多,一直就热闹非凡。受到村小学教育的孩子,走出了好多工人干部教师警察,让试雨村声名遐迩。村小学以前有十多个老师,现在只留了一个老师看校,其余老师均被划转分流了。当时我想,村小学就这样停更关闭了。这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岂不成了牛年马月的事情。一遍遍想着昔日村小学的繁荣辉煌,看着眼前村小学的寂寞停更关闭。一时激发了我想写写村小学文字的念头,算是为了村小学停更关闭,不被后来者忘却的最好纪念吧。</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试雨村,地处在关山主峰之一——桃木山脚下,东临旅游胜地云崖寺,北距伏羲出生地雷泽朝那湫。村子三面被山包围,村南北有洛河水支流环绕,村西南两条省道穿过,一条高速公路直通家门口,交通条件便捷,青山郭外斜,碧水绕村流,土地肥美,梯田遍地,钟灵毓秀,民风淳朴,文脉旺盛,人杰地灵。村里曾诞生过庄浪一中的创建者,庄浪县早期教育领军人物,“一户一蛋”教育精神的倡导者——王秀峰先生。这里不仅是早年水洛乡绅祈雨,喇嘛在朝那湫做法成功,感动上苍在村里试着降过甘霖,救民于倒悬的地方,还是关陇古道和丝绸之路经过的,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村庄。近些年,因村中心小学的村在,村里孩子依靠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多都接受了启蒙教育。村子里五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人均普惠到教育的阳光雨露,走出农门干公家事的娃娃真个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百废俱兴的峥嵘岁月,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大事情,是我那仅有初小文化的母亲,抱着兴教育人的初心,用公分抵薪的方式,凭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树枝当教具,粉笔当画笔,三尺讲台献青春,忍饥饿挨冷冻受苦,立足四壁透风的教师岗位。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地在村中心小学,当了多年有名无实的社请教师。后来因包产到户的原因,家里陷入无人种地的现实,母亲被逼离开了心心念念的教师职业。当时在母亲大人的亲自引导启蒙下,面对干公事严父的教育教诲,我们兄妹四个,头顶板凳,手持笤帚,端起煤油灯,拿着炒面,啃着黄面馍,吃着糊汤馓饭。竟齐刷刷无一人掉队,人人读完了小学课程,个个都上到了高中,后来分别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一时成了村里大人们夸奖的对象,孩子们争先争先恐后学习的榜样。大哥庆阳师专毕业后,毅然接过了母亲的衣钵和教鞭,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四十年,最终拿到了中教正高级教师职称。</p><p class="ql-block"> 在我人生历程中,儿时发生在村小学的两件大事情,让我至今难以忘却。一是1976年伟人逝世,毛主席追悼大会在村小学举行,我有幸胸带白花,躬身默哀,懵懂无知跟随母亲,参加了华国锋致悼词的伟人追悼大会。当时我还未上学,处于学前教育阶段,农村又没有幼儿园,只能跟母亲在小学玩耍,恰好历史性地见证了毛主席逝世,妇孺痛哭流涕巨星陨落,举国哀悼伟人逝世,万人齐哀天地同悲的悲壮场面。二是我们兄妹四人的第一张,也是唯一同框的黑白影像,是在村小学操场上的葵花地边取景合照的。当时的情景我清晰记得,在村小学的操场傍边,有一块向日癸地。当时夕阳晚照,凉风习习地吹动向日葵,向日癸的头沉甸甸的随风摇摆,当时环境妙不可言。非常感谢思想超前的母亲,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困顿年代,能够用一张黑白影像,定格了我们兄妹四人的幼年生活模样。就是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是我和村小学有关联的唯一照片,成了我慎终追远怀念母亲的念想物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