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古城

HSLJ

<p class="ql-block">崇武有五大特色:一、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和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主要分布在惠安县的崇武。惠安女不同的服饰,在大海之滨的地理环境下,可谓是闽南蔚蓝海岸线中一饱眼福的靓丽风景,她们以花头巾、黄斗笠、银腰带、蓝上衣、宽黑裤的奇装异服引人称奇,其“早婚”和“不落夫家”的独特生活习俗类似于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而沿袭至今的“从一而终”婚嫁观,又是恪守“三从四德”的汉族旧传统的延续,惠安女的奇特服饰和婚俗,独特的宗教信仰和蛇、蝴蝶图腾,蕴涵了深厚的古闽越文化底蕴,体现了闽南地方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群体。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 净峰和小岞四个镇。 </p><p class="ql-block">惠安女以奇特的服饰和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她们的服饰独具特色,头披花头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是由惠安女修成的,男人都出海捕鱼了,为抵抗倭寇的侵犯惠安女们用双手将一块块花岗岩石垒成石墙城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崇武石雕。惠安县崇武古城“石雕之乡”驰名中外,几百年来,这里的石雕工艺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入云龙-公孙胜</span></p> <p class="ql-block">小旋风-柴进</p> <p class="ql-block">唐僧师徒</p> <p class="ql-block">石雕-水浒众生群</p> <p class="ql-block">三、妈祖信仰。信仰妈祖是中国沿海地区传统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p> <p class="ql-block">妈祖的信仰发端于北宋时期的福建莆田,其原型乃是一位名曰林默的寻常渔家女子。林默降生于宋建隆元年(960 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她的双亲乐善好施,虔敬礼祀观音。林母因梦得南海观音赐予红莲花而受孕,继而诞下林默。林默自诞生伊始便与众不同,满月之时未曾啼哭,双亲遂为其取名为“默”。</p><p class="ql-block">传说中,林默成年之后,聪慧机敏,一岁时目睹诸神像便拱手欲拜,五岁便能吟诵《观音经》,十一岁会以舞娱神,十三岁时获老道士玄通传授“玄徵秘法”,十六岁时得神符,具备了神通,能够趋利避害、神游天外、驾云渡海。稍年长些,她成为为乡邻预测福祸、疗治疾病的“巫”。</p><p class="ql-block">林默时常乘船出海,屡次救护遇难的渔民与商人,被众人称作神女、龙女。她能够预知海上的危难,预先告知渔民,助力他们规避灾祸。譬如,据传她曾在父兄乘船遭遇风暴之际,施展神通救助父兄,虽因被母亲意外唤醒致使大哥罹难,但也救下了其他家人。林默亦展现出了呼风唤雨之能。在莆田地区遭遇大旱之时,县尹亲往向其求助,林默祈雨之后,果然灵验,大地重焕生机。她曾乔装为村女引祸害百姓的千里眼、顺风耳二神现身,将其击败并收服;还降伏了嘉应、嘉祐二怪、晏公、高里鬼等。</p><p class="ql-block">宋太宗雍熙四年(987 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林默于湄峰山顶化作一道白光,御风而去。自此以后,她屡屡显圣,护国庇民,拯救民众于危难之中。百姓感怀其恩德,为她修建庙宇予以祭祀,被海上渔民奉为海洋女神。</p> <p class="ql-block">四、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 </p><p class="ql-block">崇武处于东海和南海两个不同性质海域的交界处, 台湾海峡的特殊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流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影响,使得这里的气象变化万干, 福建沿海的气候南北部常有很大差异,这里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气象分界线, 分界线碑矗立在崇武古城的东南角,中央台的海洋天气预报有崇武以南、以北的风力几级就是指的这里。</p> <p class="ql-block">五、崇武古城堡</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城墙全部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内砌跑马道二或三层,宽4米。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方设有敌台5座,四面设城门。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瞭望台,四面城边有窝铺、月城、墩台和通外涵沟,构成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崇报祠”、“元饲宫”等,都是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外的3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庙庵堂等古建筑遗存,其占地面积多在数百以至近千平方米,每座庙宇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如宋建的诚应庙,明时改为城隍庙;明建的关帝庙、天妃宫、思德祠、三官庙、崇山宫、崇报祠、云峰庵、恒淡庵,以及清建的东岳庙等等,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p> <p class="ql-block">城内有四个城门,南北门相距约500多米,东西门相距约300多米。 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两道城门,外加筑月城,上建城楼,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则外加设一照墙,照墙前有一尊关公雕像。相传当年倭寇炮轰城池,城内关帝庙的关云长把青龙偃月刀一挥,炮弹被拨落在城墙旁,再一挥,炮弹射回贼船,于是船沉寇亡。西门的两道城门如今依旧完好地保留下来。荫凉的城门下摆有几个小摊子。城内的十字大街联结着四个城门,街道则由一块块石板铺就而成。</p> <p class="ql-block">抗倭寇英雄-戚继光</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出现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患。随着江南军力的孱弱,东南沿海不断地受到倭寇的袭扰,他们其中一部分武士都来自日本,利用当时的明朝海军不行,大肆攻击。戚继光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大练新军抗击倭寇。戚继光带领戚家军从浙江到福建一带去抗倭,救出平民数千余人,最终平定倭寇的叛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