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和黑色的长嘴,加上细长的双脚,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缀有粉红色,飞翔时呈宝石红色极明显可见。头后枕部羽毛延长成矛状,形成松散的羽冠。脚亦为鲜亮的红色。虹膜橙红色,嘴黑色,嘴基及头裸露部分朱红色,跗蹠、爪及胫下部裸露部分亦为朱红色。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性情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 主要以小鱼、泥鳅等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活动在白天。通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也见在烂泥中和地上觅食。在地上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地上,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 朱鹮的繁殖期一般在3-5月,营巢于高树上,每窝产卵2-5枚,孵化期约为28-39天。朱鹮的性成熟年龄为3岁左右,寿命最长的记录为17年。 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1981年这十几年间,再也没见过朱鹮的踪迹。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调查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跨越九个省区,行程5万多千米。终于在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省洋县的山林中发现七只朱鹮,其中四只成鹮、三只幼鹮。 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造成该物种濒危。<div>这次拍摄过程中两处多因为老鹰的出现,全部逃之夭夭。平日和白鹭、苍鹭相处也显得柔弱。</div> 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是古老的鸟仙。从油页岩中发现的鹮类化石表明,鹮科鸟类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 围绕朱鹮的科学研究自十九世纪就开始了,到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和中国已经引起各方关注。通过对其生态分布、生理解剖、繁殖、历史变迁等项目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从朱鹮濒危的因素着手,逐步掌握了朱鹮的拯救措施,为其它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朱鹮神态优雅,体形端庄,自古以来就成为文学、诗歌和自由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br>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把朱鹮和喜鹊作为“吉祥之鸟”。<br>朱鹮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朱鹮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朱鹮的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直译为“日本的日本”,以国名命名鸟名,足见朱鹮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 <p class="ql-block"> 2024.11.8-13河南省罗山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