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农历正月初七是人日,民间把这天也叫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胜节和人七日等,是古老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等动物,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是所有中国人的生日。汉《占书》有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的详细记载。证明从汉朝开始就有人日节俗,魏晋后更加重视这个节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民间仍然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诗句,记述了唐代的在人日不仅祈祥祝安,还增添了思亲念友的内容。直到今天,在外谋生的游子仍然习惯赶在年前回家过春节,过了人日,才愿意再次辞别家乡,远走他方。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 节日习俗 家人团聚。人日这天要与家人在家里团聚。在古代,人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和祈福活动,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在民间,流传着人日五不做,一年不受穷的说法。一是不吵嘴、不打架。人日身体和运势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在这一天吵嘴和打架,会带来负能量,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健康,还会影响家庭和睦和人际关系。因此,初七这一天,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发生争执和冲突,保持和谐友好的氛围;二是不倒垃圾。在传统民俗信仰中,在这一天倒垃圾会把财运和好运倒出去。因此,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年初六或年初八等日子倒垃圾,以避免触犯忌讳;三是不洗头。在有些地方的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七不能洗头,如果在人日洗头,会洗去一年的好运和喜气;四是不泼水。在人日这一天不能泼水,因为泼水会把财运和好运泼出去。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不仅要避免泼水,而且更要避免把水溅到别人身上,带来晦气;五是不洗衣服。在民间信仰中,水是财运的象征,如果在人日洗衣服,会洗去自己的财运和好运。现在看来,这些传统习俗虽然有些过时和迷信色彩,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们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戴人胜和赠花胜。花胜和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或华胜。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剪彩为花或小人,戴在头上,也贴在屏风等处,还可以相互馈赠。这种风俗从晋朝就开始有了。人们认为,戴上人胜寓意健康平安和福气满满;收到花胜的人在新的一年会走好运。这两种习俗体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追求幸福、吉祥生活的体现。 登高饮酒赋诗。人日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高适在《人日寄杜二拾遗》中描述道:“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人日被广州人称为众人生日,它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讲究人齐和吉利,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不亚于除夕和开年,所以,受到大家的格外重视。 称体重。人日当天,男女老少都要称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捞鱼生。南方一些地区,在人日有捞鱼生习俗。捞鱼生时,人们围座在一起,把鱼肉、配料和酱料倒在大盘子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要不断喊着:“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游草堂。成都人在人日一大早会携妻带子、呼朋唤友,乐滋滋地到杜甫草堂凭吊诗圣杜甫,参加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他曾与友人高适等名士人日时在此处作诗,互表思念之情。自清朝后期开始,每逢正月初七,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相偕至草堂凭吊,并逐渐成为当地春节期间一个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为草堂撰有一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就是记录人日游草堂的习俗。 吃七宝羹。潮州人正月初七有吃七宝羹的风俗。七宝羹也称七样羹,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能让吃了几天大鱼大肉的家人清清肠胃。一般用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和芥蓝等蔬菜同煮,寄寓新春发大财。 做人日菜。每逢人日,在江门、新会、鹤山、开平等地,从城市到乡村,几乎家家户户要做人日菜。广东五邑地区的人日菜也称吃菜茶和吃盆菜。人日菜主要用煎堆、炒米、芥菜、蕃薯和芋头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几口,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丰衣足食。由于各地物产不同,所以用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和肉,台湾和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和白菜等做成七样菜。 吃长面。人日下午要吃长面。长面也叫拉魂面,意思是过年这些天人人都在走东串西,心都跑野了,人日一过就该准备春耕了,所以要通过吃拉魂面,帮着把心收回来,准备开工生产。 摊煎饼。民间人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通过烧木头产生的炊烟,象征着气势熏天,寓意祈求上苍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五谷丰登。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种传统饮食习俗,更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尊严日。2014年2月6日,中国传统人日当天,数十名文化界学者、专家相聚在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他们着古装朗诵古文名家张桂亭创作的《人日赋》,共同倡议将传统人日设为人民节或尊严日,倡导生命尊严和生命质量,呼吁人们在每年的这一天,静下来思考生命的价值,不向权势低头,不向金钱媚眼,言行举止皆出己心,丝毫不为名和利所动,做顶天立地的人。他们指出,任何事物都不如生命尊贵,我们呼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者缺一不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人们难免会做一些违背本心的事,说一些不情愿的话,这些都会极大扭曲人的本质,有损于生命的质量。通过倡议活动,希望能让人们更多地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而且,我国只有如国庆节类的国家节日,没有庆祝人的节日,设立人民节能彰显出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 节日文化 历朝历代,在人们的心目中,人日就是人民平安之日,是春节系列里重要的节日之一。汉朝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虽然各地风俗有不同,但古人已将人民的平安作为人日的核心思想。关于人日,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自己的感悟。 温庭筠在《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中写到:“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词中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通过描述她居处的环境,借景物的烘托,委婉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从她的穿戴打扮等细节,鲜明勾勒了人物的形貌,俨然是一幅玲珑明丽的女子怀春图。 辛弃疾有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点明了立春节候,草未青,树未绿,花未红,只从人日里美人头上飘摆的幡胜,看到了春天的到来,暗示出人们对春归的喜悦,意境深远,让人浮想联翩。 杜甫为人日做了两首诗。他在五言诗中说:“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描绘了冰雪覆盖、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在七言诗中写道:“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它的视角转向了谈笑风生和饮酒作乐等人的活动,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两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文情感的深刻表达,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阎朝隐在《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中写道:“句芒人面乘两龙,道是春神卫九重。彩胜年年春七日,酴醿岁岁满千钟。宫梅间雪祥光遍,城柳含烟淑气浓。醉倒君前情未尽,愿因歌舞自为容。”这是他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当时唐中宗李显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特地前往望春宫举行宴会。作为朝廷官员,阎朝隐受邀参加宴会,并奉命创作诗歌表达对皇帝的赞美和祝福。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之情,还间接点明了当时的人日节饮酴醾酒的风俗。 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仅仅二十个字,生动描绘了眼前的时令和自然景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渴望,形象透露出游子由于满腹心事,倍觉时间过得异常缓慢,仿佛离家的日子也显得格外漫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岁月轮回春秋去,初七人日笑颜开。遍插彩胜迎秀色,祈望亲朋好运来。愿我们的每一位亲朋好友都能尊崇古老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守做人的尊严,以平和的心态、积极的行为,认真对待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件事,坦然接受生活中所有的荣誉、美好、快乐、委屈、苦痛和历练,从容过好每一天。<br><h5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年11月22日 西山脚下)</h5><div><br></div><h5><font color="#ed2308"> 【注】插图在网络图片基础上制作。侵权必删,特此致谢。</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