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岗巴县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采访岗巴县人武部长嘎金(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1973年9月6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一、岗巴县基本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嘎金部长:岗巴,藏语的意思是“雪山附近”。岗巴县位于日喀则地区东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岗巴县属喜马拉雅山高山地貌,县城位于县境中部略偏南,地形为东、北、西三面环以高山的谷地,县政府所在地海拔4960多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县城。县城距日喀则约320公里,距拉萨约580多公里。境内高原丘陵约占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七,多是荒山秃岭;河谷滩地约占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三。地势北高南低,高差为170至200之间。昌龙乡政府住地海拔约4900米,海拔最低是林嘎村驻地东北8公里处,海拔4400米左右。全县平均海拔4700多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岗巴县边境线一百余公里,通外主要山口十二个。主要通行的山口:一是查果拉空扬米山口、西夏拉高地海拔5900米。冷巴加当山,又名:仓汉里峰,海拔7172米(即查果拉哨所正面矗立在空扬米山口左侧那座常年不化的雪峰,在一张照片里写有“查果拉对面第七峰”);二是塔克逊对面中锡边境山口乌洛山口(又名达吉山口、部队通常称达吉山口)。三是开鲁山口。四是昌龙拉多拉山口。这四大山口战略位置极为重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岗巴县与萨迦县、定结县、白朗县、亚东县相邻。以盛产岗巴羊闻名西藏,素有“昂仁的酥油,岗巴的羊;江孜的糌粑,亚东的鱼”的美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岗巴县城原辖两个区, 一个叫塔吉区、一个叫岗巴区。 昌龙乡、贡巴楼乡、龙中乡、孔玛乡等九个乡,全县人口4725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岗巴县属半农半牧, 土地2万3千克土地﹙2万3千亩﹚, 耕种1万3千克﹙1万3千亩﹚。牧民主要粮食靠农(牧)民互相交换。昌龙乡有六个队, 其中有四个队粮食自足, 一个队有余粮, 一个队缺粮。其它公社要差一点, 一年一人总收入粮食13.5克(约378斤), 除上交公粮、留下种子、饲料而外, 每人实际分得粮食不足13.5克。年收入粮食丰收的生产队, 每人分得粮食最高纯得18克﹙500余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9年以前, 岗巴县是定结县的一个区。1961年民主改革, 建立乡政权。1962年才单独成立岗巴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3年,县里成立打猎保畜队。1969年至1970年改成联防民兵连。负责打狼、放牧、防叛匪。打猎保畜队开始只有几把大刀, 土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岗巴县有一种狼一一紅毛狼(藏语:叫江古)。这种狼一次可以咬死几十只羊。为了保卫牧场牛羊, 防止红毛狼伤害羊群,群众提出拿手中土枪来打狼。打猎保畜队, 先抓一只小狼来做为诱饵,让小狼叫唤, 把大狼引出来就打。打红毛狼特别费劲, 打猎保畜队跟综了一个多月才打着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印军当时在边境建点, 造谣惑众,煽动边民外逃。并说:拉一个人过去, 可以给100至150个卢比, 如拉过去牛羊还有更高的奖励。江孜军分区侦察科郭科长在岗巴搞改革, 他发动群众忆苦思甜,进行新旧制度的对比,认识农奴当家做主的好处;认识土地、牛羊、政权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保政权就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监督边境线上来往的坏人。堵住企图从山口外逃的人员。打猎保畜队组织起来以后, 就沒有人员外逃的现象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外敌人有三怕:一怕组织群众;二怕群众不外逃;三怕我方群众拿起武器来。我们就针对“三怕”做工作, 叛匪回窜抢牛羊, 打猎保畜队就进行反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于1970年10月调到岗巴县人民武装部工作﹙以下简称人武部﹚。县委抓农﹙牧﹚业生产、 岗巴独立营守点巡逻山口、边防站搞业务、人武部抓民兵建设工作。过去四个单位分工合作统一领导不够, 对边境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上报敌﹙社﹚情口径不统一, 内容不一致, 上级无法判断, 工作被动, 军地团结上出现一些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0年元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后, 办了一期四个单位的“老、中、青‘三结合’学习班”, 四个单位逐渐统一起来。1970年上半年成都军区江科长来整理一些材料。 1972年4月份成立了中共岗巴县委,在县委统一领导下, 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部队支持、尊重、爱护党的一元化领导。县委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部队。如营里有个病号, 郭怀民书记带着茶叶、肉食、奶粉、糖果等物质去慰问。逢年过节, 上级运送给县里的牛﹙羊﹚肉, 县里都会想到驻地部队干部战士,也会给他们供给一部份。岗巴驻军供应的苹果、香烟也会想到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也会给县委一部份。军地互相支援, 互相帮助,有“物”同享,有难同帮,克服困难。部队有干部调离岗巴、转业、老兵退伍, 县里组织开座谈会、欢送会, 放电影晚会, 赠送哈达;地方干部调走, 驻军也开欢送会, 馈赠礼品。军民之间感情融洽,特别是党政军领导关係进一步密切,军民共筑边防线上的铜墙铁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党政军同心协力,搞好政治运动、路线斗争、阶级斗争, 做好中心工作。如﹙1971年﹚“9.13”﹙9月13日﹚以后, 县委统一布置, 认真贯彻【中央于十二月十一日发出通知, 将中央专案组整理的《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下发讨论】以来, 县委、政府统一办学习班, 党政军在一起开大会, 进行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围绕全县批林整风中心工作, 不但在岗巴驻军、县机关搞好批林整风工作, 而且部队和地方一道组成九个工作组, 分别下到九个乡, 干部当队长或指导员, 驻入各个乡两、三个月, 统一学习内容,发动群众, 通过整风, 发现很多情况, 统一汇报给岗巴驻军汇编材料上报相关部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武部抓好民兵建设, 必须结合县委中心工作, 发动群众,能下乡村的人员全部下去, 全力以赴, 成立八大组织:党、团、妇联、民兵、合协、信用社、青联、治保, 大家围绕基层党支部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 收效良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大革命中, 昌龙有一个统战对象, 是县里参亊室的参事。 何副书记主张斗, 公社嘎绩书记不同意斗, 他说:“统战工作是建设西藏三大法宝之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二)中国边境第一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岗巴吉汝村相距中锡边境传统习惯线只有五、六公里,堪称中国边境第一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0年9月25日, 印度驻锡金拉金情报组﹙阿莎姆七营管辖的﹚派来一个印籍廓尔喀人, 带一左轮手枪, 望远镜, 指北针,800卢比。 从印度驻措拉姆部队出发(达吉山口脚下的印军住地:措拉木据点), 当天晚上到达开鲁山口北侧高地色布布拉。 第二天早晨九点, 吉汝村的吉西次丹、顿珠、仲嘎﹙女﹚、冰松四个牧民,在牧场放牧时发现此人, 他们向他打招呼。这时,发现他有枪, 吉西次丹等四人散开,拣石头准备与印度兵作斗争, 他们又叫两人回去报告。当时全村的人正在放牧, 挤奶, 村里只剩下老人、小孩。他们集合了五、六十人。大家手里拿着刀、土枪、棍棒, 包围了印度兵。印度兵不懂藏话, 想跑, 一看小孩甩乌尔朵(手拿甩石头的工具)、老太太拿着棒子,北边牧民拿着土枪, 印度兵沒法逃跑, 于是他把手枪扔过来, 交给群众, 背包也扔给群众。这印度军队世袭了英国皇家那一套军队制度, 派情报员不化装。 他是英国一位老板的儿子,穿着军装到边境线大摇大摆,作威作虎的样子。他自称是丢了手榴弹, 出来找那一枚手榴弹。 他在加尔格达受过训﹙陆軍軍官学校﹚。哪知道中国边民不吃他那一套,把他围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牧民老太太想打他, 公社副主任顿珠给老太太讲优待俘虏政策 (印军曾经越境抓过两个姑娘过去, 老百姓愤怒)。群众要求开大会, 枪毙他。他们煽动我们外逃, 逃出去吃苦受罪, 有的家人全饿死、冻死,或不明原因死亡。有的家人外逃出去六、七口人, 结果只回来了两人。外逃带出去的牛、羊大部份都丢失了,或者被盗。所以,吉汝村的群众非赏恨这名特务。后来,人武部按边防政策相关规定,把这名特务交给了上级有关部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吉汝村民兵每月进行一次边防政策教育, 中锡边民友好往来教育,互相尊重民俗习惯。群众一有机会就出境去教育、动员亲人回来。民兵若发现外逃人员就追, 追到印军营房外边也要劝解其回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兵们在山口巡逻时, 捡到印军子弹、手套、笔记本、报纸, 他们都要交给我们。他们去山口放牧, 每个星期都要回来报告一次敌人活动情况。从手套可以看出印军越境, 我方便向外交部反应, 并向印军提出抗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三)昌龙军民联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昌龙军民联防比较好, 特别是驻军和民兵配合得好,驻军帮助驻地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如:驻防昌龙连队定期不定时派出干部或军事骨干深入到村庄,帮助民兵搞好军事训练, 提高民兵射击技能、战术技术水平。 昌龙村里群众之间、社队之间若发生矛盾时,村民就来到连队,请连队前去帮助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58团有一次去了一个营, 公社就把战备袜子、手套、牦牛毛搓的绳子等送给部队,群众把房子让给解放军住,自己住在牛(羊)圈帐篷里。德辛老头把战士的脚抱在怀里给暖脚。他说:“ 汉族兄弟老远来保卫我们的边疆、保卫我们的土地和牛羊、保卫我们的生命安全和物质安全。我们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58团石团长到昌龙后,因气候恶劣干噪,嘴唇开裂了, 吃不下饭, 老百姓就用上等茶叶、黄酥油(牛奶制成的成品稣油)、加上鲜牛奶、少量奶粉和白糖,打成醇香的酥油茶给石团长喝(这种酥油喝起来醇香,黏糊口唇,润肺滋补), 煮羊舌头给他吃,使他尽快恢复了健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昌龙民兵排巡逻边境山口:从曲登尼玛山口至拉多拉山口至开鲁山口止, 全线约几十公里。 巡逻有三项任务:一是了解边境一线情况, 对边境制高点、要道进行侦察;二是到牧场了解情况, 给牧民布置任务;三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做好牧民工作, 当好“耳目”。 一个排分三、四个组, 一个组三、四个人。采取不同方式方法进行巡逻山口, 每次半夜两、三点就出发, 到达山口时才拂晓,隐蔽进入山口制高点,潜伏观察半天时间。另一种方法叫“吆牛”巡逻, 通常不越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时,有的牛羊越境, 群众舍不得牛羊, 越境去赶牛羊时被B国军人抓住就打。前年﹙1971年﹚昌龙一牧民被B国抓去关了四、五十天才放回来,被打坏了身体。过去村民们形容他比狗还跑得快, 现在被外军关押、挨打后,身体就不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昌龙公社民兵排长诺穷对工作很负责任。副排长扎西多吉能说会道,军事技术上强,对诺穷有点轻视。诺穷主动与他商量、研究工作。他说:“我是排长,不能与副排长吵嘴闹架,要讲团结,否则,怎么教育群众、教育民兵?” 群众和民兵对诺穷评价很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0年以来, 昌龙公社派宣传队到牧场, 村庄宣传党的回归政策。配合部队武装巡逻,打击回窜叛匪三次。抓敌特20余名, 劝回群众300余人。昌龙公社的民兵说:“用马列毛泽东思想多武装一个群众,就多一个边防哨兵;多武装一家人, 就多一个联防小组;多武装一个村, 就多一个边防哨所;武装了边境人民,边境就有了铜墙铁壁,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查果拉对面的第七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