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心外无物”想到的……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传习录中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p><p class="ql-block">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岩中花树”的故事。王阳明认为,花固然客观存在,可如果我们不和它建立联系,互相感应,赋予它价值,那花和我们是各自存在的,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有用心和它建立起联系(看它),感应它(从眼入心),赋予它价值(鲜艳),它才算作一物。所以说,心外无物。</p><p class="ql-block">由此我联想到了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多带他看世界,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从来没有看过世界,何来的世界观?</p><p class="ql-block">用阳明先生的观点来说,你从未看过泰山,如何能够理解泰山的雄伟壮观?你从未看过黄河,你怎么能理解黄河的波澜壮阔?你从未看过草原,你怎么能够理解草原的广袤无垠?泰山、黄河、草原一直都在那里,亘古未变,而如果你不去看他们,对你来说,他们就不存在,或者只是一些干瘪的概念,你永远都无法理解他们。</p><p class="ql-block">当然,有时候我们可以在电视中看到他们的身影,那些视频影像,能够使这些概念稍微丰满一些,但这终究是被人裁剪、加工过的第二手资料,这和你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毕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在孩子十八岁之前,尽量带他去见识这个世界,这样才能在他脑海中形成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念、认知、向往,乃至找到他的梦想!</p><p class="ql-block">有一句话这样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在那些不能出行的时刻,就去看书吧!书本也帮助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在书中,神游千载,探索八荒,古今中外,一任翱翔!</p><p class="ql-block">古人云,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哪一个伟大的人物不是如此呢?取法乎上得乎中,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们还应向智慧的古人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