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0年11月5日,星期四,农历庚子年九月二十。。</p> <h3>午觉后,我到戒台寺一游。</h3> <p>戒台寺的山门,戒台寺座向朝东,中国多数寺院是座北朝南的。</p> <p>戒台寺钟亭,在这里可以看到小西山景色,从虎头山 翠微山 陈家沟 卢师山等等,可是今天天气不晴朗,远处的景色一点儿也看不清。</p> <p>只是戒台寺的大钟,仍然顽强地掛在这里,只要花钱,就可以敲钟。</p> <p>戒台寺又叫戒坛寺,是因为这里有中国第一大戒坛。</p> <p>莲花松,位于地藏菩萨院子里,今天又不开放,我只好在院子外面拍一张照片。</p> <p>在这里可以拍摄到万佛楼的一角。</p> <p>站在古银杏树下,也可以拍摄到法云大师墓塔。</p> <p>戒台寺的住持 法云大师墓碑,辽代。</p> <p class="ql-block">墓碑保存的很好,上面刻的字迹清晰。</p> <p>“抱塔松”紧紧拥抱着古老的“辽塔”。</p> <p>墓塔上面有“门”,门的上方刻有关于法云大师的事情。</p> <p>法云大师的墓塔,分南 北两座,北座是大师的墓塔,而南座则是大师的衣钵塔。</p> <p>戒台寺住持“法云大师”的墓塔及衣钵塔。辽代。</p> <p>戒台寺众多古树之一,狮虎象柏。</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柏的树干上,长出了巨大的树瘤子,而这树瘤子,居然让人浮想联翩。</p> <h3>近千岁的古柏“狮 虎 象”柏。</h3> <p class="ql-block">开发出来你的想象力,看看它到底像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在戒台寺千佛阁北侧,有一座优雅的院落,这就是“牡丹院”。</p> <p class="ql-block">牡丹院坐北朝南,分内外两重院落,这是外院,院子正中央是恭亲王奕訢石雕坐像。</p> <p class="ql-block">恭亲王奕訢石雕坐像背靠假山,身穿朝服,身着串珠,正正襟危坐。</p> <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宗室,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p> <p class="ql-block">恭亲王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p> <h3>恭亲王奕新居住十年的 牡丹院,这是前院。</h3> <p class="ql-block">奕訢自幼与咸丰帝奕詝一同成长,深受道光帝宠爱。道光帝死后,根据其遗诏被封为恭亲王。</p> <p class="ql-block">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时废时起。</p> <p class="ql-block">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咸丰帝逃往承德,奕訢以全权钦差大臣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与之签订《北京条约》。</p> <p class="ql-block">次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政权,授议政王,确立了两宫垂帘听政、亲王辅政的体制。</p> <p class="ql-block">此后直至光绪十年(1884年),长期为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大部分时间身处权力中心。</p> <p class="ql-block">牡丹院的前院和后院,中间以垂花门相连,这是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垂花门的门额上镶嵌有晚清恭亲王奕新所提“慧聚堂”匾额。至今依然保留着奕“慧聚堂”的匾额真迹。</p> <p class="ql-block">牡丹院的建筑风格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与江南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p> <p class="ql-block">牡丹院原名行宫院,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莅临戒台寺时候的行宫,因院中种植牡丹花,所以人们都称此为牡丹院。</p> <p class="ql-block">当年恭亲王奕新、国画大师溥心畲。京喇吹师梅兰芳都曾在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也选择这里作为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是茶社,普通游客也可以在这里品茶观花,留宿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訢与慈禧太后在重修圆明园问题上发生争执,终在“甲申易枢”中被罢黜,剥夺了一切职务。</p> <p class="ql-block">奕訴厌倦了朝野的权力分争,选择了远离政治漩涡,来到了戒台寺隐居。</p> <p class="ql-block">奕訴来到戒台寺后,随即对戒台寺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其中最为惹人注目的便是一处精致清幽的四合院落,这便是如今的“牡丹院”。</p> <p class="ql-block">征得牡丹院茶社领导的许可,我进入了牡丹院后院游览。</p> <p class="ql-block">进入垂花门,进入牡丹院的第二进院落,也就是四合院的二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这座院落跟北京的四合院没有什么区别,正房五间,坐北朝南,正房有前廊,屋前三级“踏步”,踏步两侧有“垂带”。</p> <p class="ql-block">这座院落形制规整,垂花门与正房之间,两侧对称有抄手游廊,直通正房前廊。</p> <p class="ql-block">牡丹院后院,“鬼子六”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奕訢为道光帝第六子,内称“六爷”,加之精于洋务,与西方人(清人鄙称为“鬼子”)接触较多,故得到“鬼子六”的称号 。又因他被封为恭亲王,故人因其王号称“恭邸” ;死后谥号“忠”,后世称“恭忠亲王” 。</p> <p class="ql-block">抄手游廊比较长,中间出口可以通往院子中央。院子的中央宽阔的空间,有对称的花圃。</p> <p class="ql-block">恭亲王奕訢在这一住,便是十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年(1894年)恭亲王奕訢再获起用,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善后。</p> <p class="ql-block">此后至去世前,一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但暮气已深,无甚作为。</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奕訢逝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为“忠” ,后世称“恭忠亲王” 。有《萃锦吟》《乐道堂诗钞》等传世。</p> <p class="ql-block">奕訢是洋务运动期间清廷中枢的首脑人物,因精通洋务,被称为“鬼子六”。他建议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p> <p class="ql-block">西方人称之为“(清)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p>